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第...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8分)
  • 1. 孔子在社会伦理上强调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但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一差异表明孔子(   )
    A . 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B . 努力维护教育公平 C . 有意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D .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 2. 197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安阳殷墟商王武丁妻妇好墓,出土大量精美随葬品,有青玉簋、玉琼、玉璧、玉圭等礼器。据科学鉴定300余件玉器大部分采用新疆的和田玉。这可以佐证(   )
    A . 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 B . 商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 C . 商朝势力范围己达到西域 D . 中原与西域交往历史悠久
  • 3. 春秋时期北方的铜镜传至楚国,到战国时期楚国的铜镜后来居上,传播广远,甚至在阿尔泰山西麓的古代遗址中发现了堪称标准的楚式四山镜。材料表明(   )
    A . 华夏观念认同 B . 青铜冶炼发达 C . 文化相互交流 D . 丝绸之路贯通
  • 4. 据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的《周礼》记载:“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这可以说明当时( )
    A . 已构建完善的基层管理制度 B . 郡县制度已经形成 C . 基层自治与国家统治的融合 D . 宗法制度深入基层
  • 5.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这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 . 道家的“辩证” B . 儒家的“仁爱” C . 墨家的“兼爱” D . 法家的“法治”
  • 6. (2022·巴中零诊) 商周时代的音乐创作达到一个高峰,当时乐舞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西周天子每年正月初一向全国颁布的教学纲要“十有二教”中,第四项就是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乱”。这表明商周时期的音乐( )
    A . 凸显宗法等级秩序 B . 是社会治理的工具 C . 是典型的贵族文化 D . 体现平民的价值观
  • 7. 汉宣帝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汉宣帝以尊崇的态度对待儒学,但在政事的操作方面仍然比较注重任用有实际管理能力、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以刑名为基准考核臣下。这体现汉宣帝治国理政的特点是(   )
    A . 以法为教 B . 崇德尚贤 C . 分权制约 D . 儒法结合
  • 8. 睡虎地秦简记载,父亲控诉亲子“不孝”,可以请求政府将其杀死或断足流放,政府会予以照办。同时,法律规定父亲私拿亲子财物的行为属于家事领域,会被当作无罪来处理。这说明,秦朝(   )
    A . 注重宗法伦理 B . 刑罚制度严苛 C . 社会秩序混乱 D . 基层管理严密
  • 9. 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已失去对西域的实际控制,但西域于阗国仍坚持发行国铸有汉字的货币“汉怯文二体钱”,并两次遣使入朝牵献。这反映出(   )
    A . 中西文明之间交流频繁 B . 丝绸之路保持长期畅通 C . 对中华文化的身份认同 D . 西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10. 下图是东晋顾恺之《列女图》的摹本(局部)。该图是顾恺之根据汉代刘向所著(古列女传》人物故事而创作.内容是颂扬与标榜妇女的美德。该画作(   )

     

    A . 具有审美和教化的双重功能 B . 反映出魏晋时期妇女地位的提高 C . 体现了顾恺之写意画的精湛 D . 表明魏晋时期绘画题材广泛多样
  • 11. 唐德宗在位期间(779一805年), 方镇取代了州的地位,拥有实际上的一级行政区的职权。表1从侧面反映了唐德宗时期( )

    表1唐德宋建中元年(780)中央与地方钱税和粮税分配表

    项目

    收入总额

    支出总额

    中央提成额

    地方留成额

    钱税

    3139.8万贯

    1089.8万贯

    2050万贯

    粮税

    1615.7万贯

    215.7万贯

    1400万贯

    合计

    4755.5万贯

    1305万贯

    3450万贯

    A . 赋税制度根本变革 B . 白银成为法定货币 C . 藩镇势力日渐增强 D . 经济重心加速南移
  • 12. “镇”最初是县城之外军事要塞的专称。宋代以后,一些镇的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朝廷在那里“设官以镇防”的同时,还兼管“火禁,或兼酒税事”。到明代中叶,市与镇的分野消失,市镇成为县城以下乡村地区工商业集镇的统称。由此可知,宋代以后镇的发展(   )
    A . 表明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军事控制 B . 巩固了传统的乡村社会秩序 C . 体现了政府对商业活动监管的松弛 D . 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
  • 13. “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材料主要表明长安(   )
    A . 宗教纷争频仍 B . 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C . 社会生活奢靡 D . 已成为国际时尚之都
  • 14. 公元1051年,宋仁宗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xi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如当京东路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治所都在青州时,提点刑狱司的治所则需迁往密州。据此推断,这一诏令旨在( )
    A . 践行宋代重文轻武基本国策 B . 预防地方官员的贪污行为 C . 节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 . 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 15. (2022高三上·鞍山月考) 宋元时期,一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 . 植根于民族发展的差异 B . 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C . 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 D . 巩固了国家疆域的统一
  • 16. 朱熹坚持“存天理,灭人欲”,将人的欲望扼杀在封建伦理道德的牢笼之中,王阳明坚持“存天理,去人欲”,注重通过自身修养达到去除不良欲望的目的,明后期读书人皆读阳明之书,两者的不同主张(   )
    A . 表明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 . 说明了阳明心学对朱熹理学的反对 C . 体现了理学日益僵化而备受质疑 D . 反映了宋明时期经济领域出现变动
  • 17. 明代中期以前,内阁大学士和以翰林学士身份入职内阁者,人们称之为阁臣或阁老。中期以后,内阁大学士多加六部尚书、侍郎等衔,凡大学士兼六部尚书者,则被尊称为“阁部”。这说明(   )
    A . 内阁己转变为行政机构 B .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部门 C . 内阁大学士趋向年轻化 D . 阁部人员的职权得到扩大
  • 18. (2019·全国Ⅱ卷)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 .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 .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 .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 19. 明朝中叶,福建泉州农民“往往有改田种甘蔗者”,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一带出现了“蔗田几与稻田等”的现象,闽、粤地区荔枝和龙眼等水果的种植也成为农户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这种现象反映了明朝(   )
    A . 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 B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 . 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D . 农民饮食结构重大改变
  • 20. 《清会典》将军机处称为“办理军机处”,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街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开始仅有板屋几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有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这些情况(   )
    A . 彰显了清政府的简朴作风 B . 反映了军机处的临时性质 C . 体现了皇权对中枢的管控 D . 源于中央机构之间的矛盾
  • 21. 《红楼梦》第一回云,“《石头记》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誉誊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据此可知《红楼梦》( )
    A . 开创了章回体小说的先河 B . 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C .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 体现了古典现实主义风格
  • 22. (2022高三上·河南开学考) 顾炎武指出:“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于民。”认为自万历中期以来,正是由于“为人上者”只图“求利”,导致“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的局面。这体现出顾炎武(    )
    A . 倡导学以致用 B . 推崇民本思想 C . 主张均分财富 D . 强调居安思危
  • 23. 明清之际,思想界高扬起“批判”和“变通”的旗帜,对旧道统进行批判,发出了时代的呐喊。文学家们批判现实,更有些学者把目光转到经济与社会问题上来。上述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士人引领社会风潮能力削弱 B . 儒家信仰体系得到了巩固 C . 经世致用思想受到社会关注 D . 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嬗变
  • 24. (2021·浙江) 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    )

    ①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    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学与宋学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和两大学术形态。汉代儒学的兴起有赖于帝王主宰的庙堂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的资源是《五经》,而宋代学术思想的兴起是由于相对独立的儒家士大夫群体,宋学的形成首先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学术和民间教育(如书院),其思想资源是《四书》,重心已经从汉代的“外王”转向“内圣”。宋代儒学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批判汉学,还着力批判吸取佛老思想,以建构新的学术体系,将天理引入儒家人伦,强化儒家伦理的绝对地位,推动儒家人伦本体化、哲理化。

    ——摘编自朱汉民等《宋代士大夫与唐宋学术转型》

    材料二:宋代儒学把对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为一种精神”,并“很快地便在宋代新儒家之间得到巨大的回响,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浮现于宋代儒家社群之中”。应当说,与以往各朝代相比,宋代士大夫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仕以行道、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风貌,为后世树立了道德人格典范。宋代儒学不仅对中华思想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宋儒对朝鲜、日本及越南等东亚各国的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郭学信《试论宋儒人文性格的时代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儒学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儒学复兴的影响。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个时代都有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思想和价值观。“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它们又是这个历史时代的重大见证。表2为明代中后期几位人物的言论。

    言论 人物
    昔日逐末之人,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何良俊(戏曲理论家)
    四民之业,惟士为尊,然无成则不若农贾。 王来聘(商人)
    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张居正(政治家)
    窃闻先王重本抑末,故薄农税而重征商,余则以为不然,直壹视而平视之耳。日中为市....盖与耒耜并兴,交相重矣.....商何负于农? 汪道昆(文学家)
    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尤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 王阳明(思想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 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朝开皇十六年(6年),隋文帝“诏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布“劝勉民间嫁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唐太宗还明确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郊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附殿失。”“故(唐朝)公主再嫁者达二十三......太宗女六。”对此,朱熹指出:“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据统计,“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全国户数接近380万户。 与此同时,粮食价格从贞观八年(634年) 、九年(635年)的斗米四五钱,跌至贞观十五年(641年) 的斗米两钱。

    ——摘编自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嬗变与社会政治》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