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八单元综合练习

更新时间:2022-10-14 浏览次数:6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毛泽东谈论的是(    )
    A . 井冈山会师 B . 西安事变 C . 百团大战 D . 重庆谈判
  • 3. 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人民解放军的领导干部们说:“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在此军事思想指导下,不久人民解放军(    )
    A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B .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 赢得渡江战役的胜利
  • 4. (2017八上·苏州月考)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
    A . 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B . 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 . 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D .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5. (2017·青岛) 《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 . 解放了东北全境 B .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 . 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6. 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是(    )
    A . 青化砭战役 B . 羊马河战役 C . 蟠龙镇战役 D . 孟良崮战役
  • 7. 地主阶级不仅凭借占有的大量土地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而且与官僚、特务勾结在一起,任意欺辱和鱼肉百姓。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的土地文件是(    )
    A .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国共会谈纪要》 D . 《中华民国约法》
  • 8. 美国人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以目击者的身份写道:“我经历过多次战争,却从未见过比共产党这次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更为高明的军事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
    A . 平津战役 B . 孟良崮战役 C .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D . 渡江战役
  • 9.   1948年10月10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林彪、罗荣桓:“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毛主席的这封电报针对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0. 某文献记载:1948年12月6日,人民解放军包围徐州,开始对国民党军队发起战略性进攻,先后俘获国民党杜聿明兵团、黄维兵团。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1.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元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 断发易服 B . 移风易俗 C . 实业救国 D . 践行民权
  • 12.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
    A . 火车轮船的传入 B . 大众传媒的兴起 C . 有线电报的出现 D . 社会习俗的变化
  • 13. (2015·淮安)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 . 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 . 图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 . 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 14. 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 . 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 . 陈独秀等以《新育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 . 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中
  • 15. (2017·衡阳) 近现代湘籍著名文学家丁玲的代表作是(  )

    A . 《山乡巨变》 B . 《边城》 C . 《家》 D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16.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从部门分布来看,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非常薄弱,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整体实力来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由此可见民族工业的缺点包括(    )

    ①分布不均衡    ②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整体实力较弱    ④一直发展缓慢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③④
  • 17.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变化。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在近代中国的是(    )
    A . 中国人坐轮船 B . 汽车在路上行驶 C . 接线员在电话公司工作 D . 利用电脑“炒股”
  • 18.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材料内容出自(    )
    A . 《阿Q正传》 B . 《骆驼祥子》 C . 《愚公移山》 D . 《狂人日记》
  • 19. 做好课堂笔记是历史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有时因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以下是摘自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A . 《新闻报》《大公报》《解放日报》都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报纸 B . 中华书局成为解放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C . 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融会中西画技,别具一格 D . 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
  • 20. 《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不朽的民族战歌”,现为我国的国歌。它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    )
    A . 冼星海 B . 周立波 C . 聂耳 D . 赵树理
二、非选择题
  • 21. 抗战胜利后,日本侵华战争的阴云在人们的心头还尚未散尽,内战的乌云又马上笼罩在全国人民的头上,又一场血雨腥风即将到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弥天大勇,为和平】

    材料一:有人把重庆谈判称为“鸿门宴”。面对蒋介石设下的“鸿门宴”,毛泽东去还是不去呢?对此芳芳和明明各自阐发了自己的观点:

    芳芳说:“不去。因为毛泽东是共产党的高级领袖,不能轻易去冒险,有张学良的前车之鉴,万万不可重蹈覆辙。历史上借谈判为名,扣押、杀害对方的事情很常见,因此,绝对不能去。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定,即使去了也不能制止他。没有任何意义。”

    明明却说:“去。用事实教育人民群众和争取中间势力;不放弃和平的一丝一毫希望;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因此去谈判,利大于弊。”

    【兄弟阋墙,谁之过】

    材料二: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墨迹未干,动干戈】

    材料三:在战争开始的八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70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1. (1) 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2. (2) 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3. (3) 材料二中“软的一套手法”和“动大手术”各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陶希圣所说的“利用谈判拖一拖”以及“更有文章好做”?
    4. (4) 蒋介石于什么时间撕毁“双十协定”?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5. (5) 材料三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哪里?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采取怎样的策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 22.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材料二:到了一九四六年六月底,蒋介石和他的美国主子认为已经有了充分准备,认为可以在三个月至六个月的时间内消灭全部人民解放军,就以……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日)

    材料三: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

    材料四: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陈毅(1948年)

    材料五:战争第三年的头半年(一九四八年七月至十二月)发生了另一个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由长期的劣势转入了优势。……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1. (1) 材料一中,概括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有哪些?你知道“与奸党谈判”的地点在哪儿?
    2. (2) 材料二中,你认为“起点”指什么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伟大的事变”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4. (4)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分析出现材料四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5) 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导致“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 23. 阅读下面三段反映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年

    689家

    33亿元

    27万元

    1920年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材料二: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停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材料三:近代中国老百姓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有许多是从外国进口的,因此有许多东西都带有一个“洋”字,被称为“洋货”。当然,有些日用品我国也能生产,人们一般把国产的东西称为“国货”。

    1. (1) 材料一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状况?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近代中国市场上会有那么多“洋货”?
    4. (4) 想一想,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