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2022年中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三)

更新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83 类型:中考模拟
一、文言文(36分)
  • 1. 默写
    1. (1)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2. (2) 窈窕淑女,。(《关雎》)
    3. (3)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 (4)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5. (5) 当家人或好友遇到坎坷,心灰意懒时,我们可以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来鼓励他(她)不消极气馁,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抬头向前看,前景无限好。
  • 2.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 (1) 【乙】文是《》中的一篇。这本书和《孟子》同是记录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著作。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 (3) 【甲】文从两个角度论证了孟子的观点:

      【乙】文用进行类比,逐层深入地论证了“”的观点。

  •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①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②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③。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注】①勒:操练或调动、指挥。②上帝:天帝。③夫椒:地名,指无锡夫椒山。④保栖:谓据山以守。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日夜勒兵

      用凶器

    2. (2) 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越国打算比吴国早一步出发去攻打它。 B . 越国想要在吴国发兵之前去攻打对方。 C . 越国想要在吴军出发之前去讨伐对方。 D . 越国打算比吴军早一步出发去讨伐它。
    3. (3) 从文中看,越军败于夫椒的根本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上文体现了范蠡的特点。
二、现代文(34分)
  • 4. 阅读下文

    “茧房”之外,是你的未来

    吴锡平

    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出自2000多年前《战国策》中的话,精准地描摹了当今智能互联时代我们很多人的网络生存现状。

    ②是的,在线上,在云端,我们正越来越多地栖居在微信群、QQ群、夸夸群等等各种各样的群组里,栖居在微博“关注”列表里、公众号订阅栏里。“因为爱,所以爱”,“趣”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越来越多地凭借爱好和兴趣,选择“同类项”,与趣味相近者抱团。或因信服,为“意见领袖”而赞;或因崇拜,为“爱豆”评论;或因亲情友情,为朋友圈熟人转发。

    ③这是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图景:在无边无界、无穷无尽的互联网上,我们却正越来越乐于蛰居在信息的“茧房”中。“近”我者赞之、挺之,“远”我者无视之,甚至____之。兴趣相同、气味相投,是我们共同的名片。我们把“一切皆有可能”,简省缩略为“我喜欢,我存在”。我们在这样的“茧房”里一点点形塑未来的自己、类型化的自己。

    ④互联网生而自由,而我们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而且吊诡的是,这枷锁恰恰来自于我们自己。

    ⑤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芦苇固然脆弱无比,疾风可摧折,雨雪可压垮,但思想让人拥有无比高尚的尊严,让人屹立在天地之间、万古洪荒。回望人与自然共生的几百万年,走出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走过刀耕火种的农耕文明,迎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进而向智能时代进发,思想是人最大的依凭。互联网时代,人依然脆弱,但思想的光芒依然夺目闪耀,引领人类文明达到了亘古未有之高度。

    ⑥然而,思想的生发,在于不趋同、不盲从,在异质中掘金,在质疑中演进。同质化、圈子化,恰恰是创新、创造和思想进步的大敌,它让活力成为无源之水、失本之木。“茧房”是我们的舒适区,是煮熟青蛙的那锅温水。《哈利波特》里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⑦世间万物缤纷多彩,我们也正是因为独一无二,才能为这多彩世界赋能。在越来越智能的生活里,让我们的脚步慢一些,等一等我们自由的灵魂。穿行在人类社会这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里,让我们多保持一点好奇、警醒、开放和包容。

    ⑧“茧房”之外,思想无界。

    ⑨“茧房”之外,是你的未来。

    1. (1) 联系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2. (2) 关于第②段一第④段的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线上”“云端”使人们爱憎分明、塑造类型化自我。 B . “茧房”指的是由兴趣相同、气味相投的人组成的团体。 C . “茧房”是本着舍异求同原则在网络上抱团的现象之代称。 D . 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是人们“住进茧房”的根本原因。
    3. (3) 根据提示,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4. (4)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5. (5) 文章结尾段“茧房之外,是你的未来”,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题

    主角(节选)

    陈彦

    ①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不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②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没戏演的十多年里,他的裤子晾在院子,大家都笑话:不知哪是裤长,哪是裤腰呢。因为裤长才二尺九,而腰围是三尺三。直到要演《鬼怨》《杀生》,他的腰围猛减到了二尺五以下。彩排的时候,他发现,穿上李慧娘的衣裳,小肚子有点不好看,就又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而皮肤就塌陷了。所以在化妆时,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

    ③今天观众特别多,连过路道都占满了人,都在说,十多年前在五福戏楼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是深深记着师父的。

    ④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中,她师父出场了。

    ⑤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服,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

    ⑥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起身子时,苟老师是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在易青娥心里数到一百一十下时,他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尽管如此,剧场里还是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⑦《杀生》是比《鬼怨》难度更大的一折戏。“秦腔吹火”就是这一折戏的灵魂,也是秦腔这门艺术的绝活。

    ⑧苟老师说过一句话:

    ⑨“秦腔吹火,那个苦就不是人能干的事。那是鬼吹火,只有鬼才能拿动的活儿。不蜕几层皮,你休想吹好。”的确,松香一旦点着,变成明火,立马就会产生浓烈的烟雾。吹几十口火下来,无论什么地方,都会变得相互看不清脸面。一趟火吹下来,苟老师不仅嗓子密实了,眼睛睁不开了,而且呼吸也会极度困难起来。易青娥每练一次,都是要从房中跑出去,透好半天气,才能再回来吹的。

    ⑩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气力有些不够用了。但他一直控制得很好。她知道,他是要把最好的力道,用在最后那三十六口“连珠火”上的。她按师父的要求,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吹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那一晚,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杀生》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了。

    ⑪终于,师父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个三十六口“连珠火”。师父依然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四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府变成一片火海。

    ⑫继而天地澄净,红梅绽开。

    ⑬乐队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大铙、吊镲全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涌上了舞台。就在台上贾府人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他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他浑身颤抖着在呼唤:

    ⑮“青娥,青娥……”

    ⑯“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

    ⑰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

    ⑱“娃,娃,……师父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要,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

    1. (1) 第⑨段加点短语“蜕几层皮”在文中的意思是
    2. (2) 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精心化妆准备演出→→表演《杀生》成功吹火→

    3. (3) 对第②段中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交代苟老师为这一次演戏努力减肥的过程。 B . 表现苟老师的敬业,为故事结尾埋下伏笔。 C . 彰显苟老师“要对得起观众”的职业道德。 D . 说明皮肤塌陷之由,呼应开头化妆的情节。
    4. (4) 分析第⑬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5. (5) 标题“主角”在文中指的是老艺人苟存忠,为什么文章还要多处描写易青娥的言行与心理活动?请简要分析。
三、综合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班级即将举行“发展科技,拥抱太空”电脑小报设计评比。“凌空”小组收集了三项资料。

    【资料一】

    1971年,基辛格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他带来一件礼物,并对周恩来总理说:

    “这是月土,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可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周总理哈哈一笑:“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啊。”他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

    【资料二】

    【资料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酒泉2021年10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杨洁) 神舟十号飞行期间,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吸引了全国6000万中小学生听课。今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策划了更加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太空老师”王亚平将为大家带来太空授课第二课。

    1. (1) 组长小豪组织大家对资料进行讨论,成员们纷纷发表意见,根据提示,完善以下的发言内容。

      小豪:基辛格能理解周总理的意思吗?我觉得,需要补充一点内容,说说故事的要点。

      达立:你们看,这样转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行吗?早在5000年前,①

      尔东:对!这样就能体现周总理的外交智慧了。

      伊伊:【资料一】和其他两则资料混搭在一起不合适,因为②

      达立:我不同意伊伊的观点。我认为,③

    2. (2) 【资料三】缺标题。从以下题目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太空老师”王亚平将带来太空授课第二课 B . 我骄傲,我是“太空老师” C . 航天员王亚平为全国6000万中小学生在太空授课 D . 神十航天员将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
    3. (3) 电脑小报上还需要登载中学生的原创文章。请你围绕“太空授课的意义”写一段话(100字左右),然后投稿给“凌空”小组。
四、写作(60分)
  • 7.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写道:“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气敞开心扉去欢迎新的变化和想法,不管它们来自何方。真正的自信源于你的思维模式:你已经做好了成长的准备。”

    请以“真正的自信”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⑴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⑵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