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

更新时间:2022-10-12 浏览次数:25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0高一上·鹤岗期末) 下列朝代更替中①②③④⑤⑥依次应是 (    )

    A . 吴、西晋、东晋、五代、十国、北宋 B . 曹、西汉、东汉、北宋、南宋、元朝 C . 曹、西汉、东汉、北宋、南宋、隋唐 D . 吴、西晋、东晋、北朝、南朝、隋唐
  •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梁将陈庆之评论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
    A . 使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 B . 使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C . 使少数民族加速汉化进程 D . 为汉族补充新鲜血液
  • 3. 司马睿(晋元帝)从南渡到登基,主要依赖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
    A . 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 . 士族成为政权支柱 C .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 . 国家四分五裂
  • 4. 西晋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动荡大量南迁,南迁人口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东晋于咸和年间(326—334年)开始实行“土断政策”,即取消客籍户,“不论侨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可见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 抑止士族势力膨胀 B . 控制人口扩大赋役来源 C . 缓和侨土之间矛盾 D . 发展经济实现重心南移
  • 5. “文质彬彬,威风凛凛……却不料,南征北战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着,如画的江山都丧尽,好头颅也与那肝胆分。只落得,一代英雄归黄土,几行烟柳掩孤坟。这才是,运河悠悠连今古,载舟覆舟俱凡人。”该材料感叹的帝王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隋炀帝 D . 唐玄宗
  • 6.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汉朝“文景之治”和唐朝“贞观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轻徭薄赋    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提倡节俭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7. 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
    A . 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 . 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 . 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 .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 8. (2019高二下·鹤岗期中)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
    A .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 9. (2021高一上·丽水月考) 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作诗以表达其欣喜之情(下图)。这可以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10. 下列有关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中,→表示上下隶属关系,⇨表示政令下达程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11. (2021高一下·深圳开学考)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 . 京剧艺术形成,形成象征虚拟的传统 B . 书法注重追求个性,绘画突出山水 C . 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 D . 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 12. 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八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令》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 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 B . 中日文化交流频繁 C . 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 D . 日本不重视内部稳定
  • 13. (2020高二下·河北月考) 从 9 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 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 . 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 B . 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 C . 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 D . 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
二、非选择题
  • 14.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北史·魏本纪》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元年,“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二年,“初令《五经》群书各置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孝文帝拓跋宏继位后,北魏汉化运动进入高潮,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改革,包括建立新制度、改姓氏、用汉语、迁都城……他曾以冯氏丧事破鲜卑旧规,为其服丧三年,大兴儒家丧服之礼。

    ——摘编自田照军、肖岚《魏晋南北朝儒学刍议》

    材料二: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晋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摘编自《白居易集》

    材料三: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十分之四)之息。

    ——摘编自司马光《司马光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目的和弊端的相同之处。
  • 15. 选官制度的演变影响着传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兴起。……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而政府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擅自做主。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擅权,有效防止了私人势力集团的形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均田制”和“门阀制”下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摘编自代谦、别朝霞《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

    1. (1) 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有何设计初衷?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实际弊端。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选官制度变革的经济动力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