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复习专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更新时间:2022-09-30 浏览次数:66 类型:复习试卷
一、<b>单选题</b>
  • 1.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 . 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 . 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 . 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 . 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 2. 如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

    A . 民主 B . 科学 C . 新文学 D . 新道德
  • 3.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新”在(  ) 
    A .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B . 倡导了三民主义思想 C . 树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D . 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 4. 习近平指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下列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变法图强,维新变法” C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5. 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19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这在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下口号出自五四运动的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科学”  C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6.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到辛亥革命的纲领口号,都没有正面地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都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 .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 7. “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领导这场理性批判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 .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B .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康有为 C . 陈独秀        李大钊        邹容        胡适 D .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陈天华
  • 8.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三年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体之痛苦。自 经此次实二…珍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陈独秀“此次实验”的矛头直指(  ) 
    A . 军阀混战 B . 民主共和 C . 君主立宪 D . 专制政体
  • 9. “1936年某学者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学术界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合二为一,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根据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内容是相同的 B .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相同的社会背景 C .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D .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 10. 1917年,《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  ) 
    A .   李鸿章 B . 康有为 C . 张謇 D . 陈独秀
  • 11. “中国人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呐喊(  )
    A . 抗日战争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12. 下图所示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时期的某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的实质是(  )

    A . 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 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C .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 . 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13. “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嘉兴的南湖。一叶小船,摇渡了暮霭沉沉的中国。……开启了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崭新的一页。”材料描述的事件的历史意义是(  ) 
    A .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B .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 . 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D .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14. (2021八上·杭州期中) 从一个“普通刊物”发展成为全国新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擂响了中国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战鼓,标志着新一代知识分子走上了历史舞台。该刊物是( )
    A . B . C . D .
  • 15. 1919年5月18日李大钊发表了《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一文,文中明确提出要改造强盗世界(帝国主义与国内反动势力),不承认秘密外交,要实现民族独立必须要打倒帝国主义及其帮凶。李大钊这一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 
    A .   义和团的兴起 B . 公车上书发生 C . 巴黎和会召开 D . 国共关系破裂
  • 16. 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 .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 B .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 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 17.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里“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 
    A . 工人阶级的参与 B .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 .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D . 运动扩展到中国多数城市
  • 18. 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平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与科学 C . 君主立宪 D . 变法图强
  • 19. 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此则新闻表明(  ) 
    A . 学生是运动的主力 B . 工人已经举行浩大黑工 C . 运动扩展到了青岛 D . 运动是反帝反封建性质
  • 20.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文献所宣扬的思想与之观点相似的是(  ) 
    A . B . C . D .
  • 21.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
    A .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 . 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 C .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 .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22. 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 .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新型运动 B . 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 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D .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 23. 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中“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 五四爱国运动 B . 中共“一大”召开 C . 井冈山会师 D . 遵义会议召开
  • 24. 下面是民国天津《益世报》所载上海海关1918年7月和1919年7月部分日货输入中国情况的比较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货名

    1918年7月

    1919年7月

    水泥

    4000担

    39314 吨

    15417吨

    黄铜

    3511担

    119担

    2162担

    24担

    家用器具

    51173打

    233打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阻断交通 B . 五四运动的影响逐渐深入 C . 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 D . 一战后列强重新卷土而来
  • 25.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请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C . 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D .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历程
  • 26. 胡适将旧“三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平等、自由的新“三从四德”,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讲话要听从,太太出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上述情形有可能出现在哪一运动之中(  ) 
    A . 洋务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五四运动
  • 27. 近代中国的一些革命运动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先锋作用。某次运动发布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次运动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28. “在器物和制度之后,是西方近代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对立……”这种对立促成了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图强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科学
  • 29. 中共一大时,因为历史的局限性,中共简单地认为其面临的任务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  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没有意识到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一缺陷在中共二大   时获得了解决。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早期探索中(  ) 
    A . 致力改善国共关系 B . 适时调整革命纲领 C . 十分关注百姓生活 D . 高度重视农村发展
  • 30. 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 .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 .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二、<b>材料分析题</b>
  • 31.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因此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一栋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6月林肯

    材料三:两次科技革命摘录

    1. (1) 请列举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的人物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历中事件。他们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同点是什么?
    2. (2) 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世界却因此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这句话?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原则管理国家﹖造成“房子裂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是如何解决“房子裂开”的问题?你认为在当时政治制度的改变趋势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两次工业革命主要的动力来源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两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界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民族的“里程碑"]……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

    1. (1) 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 (2) 材料所指的是哪三大历史性事件?请选择其中一个历史性事件说明其成为“里程碑”的理由。
  • 33.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对纪念碑底座浮雕主题的定位是,要选用最能代表人民革命的历史题材来展现纪念碑的主题思想。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虎门销烟、武昌起义、五四运动、胜利渡长江等8个历史题材。

    ——摘编自贾英廷《六百年间天安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民英雄”的含义。
    2. (2) 从材料二所列四个历史题材中,任选一个并阐明其被兴建委员会“选用”的理由。
    3. (3)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要意义。
  • 34. 近代以来,中国历经劫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最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近代化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呀,你在亿万人民的簇拥下,洗刷了疮痍,抚平了伤痕,仰起了高昂的头颅,响起了胜利的歌声。从此,你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改编自《新中国,我想对你说》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民”超200次,困难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的牵挂,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执着的坚守。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 (1) 材料一中,为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先进的中国人先后投身于哪些历史大事件中,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2. (2) 材料二中的“红船”见证了哪一重大事件?如何理解“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3. (3)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才最终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重大会议的召开实现了拨乱反正、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什么道路使中国走向民富国强?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梦实现的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b>论述题</b>
  •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4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9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7年

    七七事变,国共第一次公作实现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9年

    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898-1956年中国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1898-1956年中国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古田会议。

    历史事件2: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

    观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

  • 36.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先声]

    1915- 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频频出现。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

    [时代先锋]

    纵观陈独秀一生,经历十分复杂……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过许多变化而成为复杂的历史人物。

    ——摘录自《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0期

    [时代巨变]

    中共百年重要会议(部分)

    1. (1) 材料说明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 (2) 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对上述画线部分加以说明。
    3. (3) 依据年代尺上四次会议的内容和作用,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