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更新时间:2022-10-14 浏览次数:56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我国成功研制出多款新冠疫苗,采用冷链运输疫苗,可以防止蛋白质变性 B . 用聚乳酸塑料代替聚乙烯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C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其所用芯片的主要成分为SiO2 D . “神舟十三号”宇宙飞船返回舱所用高温结构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2. 可发生水解:。下列相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第一电离能:N>O>Mg B . 的结构式: C . 的结构示意图: D . 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
  • 3.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 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制备硝酸铵 B .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C . 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D . 溶液显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 4. 能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作用,反应为(ClNO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 . ClNO的结构式为 C . NaCl晶胞中的配位数为12 D . 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 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Z同主族,Y的基态原子中含11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的半径: B . X与Y组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离子键 C .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X的比Z的高 D . X、Y、W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 6. 实验室用与浓盐酸反应制取并回收 , 下列实验原理与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用装置甲制取氯 B . 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HCl和 C . 用装置丙过滤得 D . 用装置丁干燥晶体
  • 7. 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绿色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有强氧化性。下面是用饱和NaCl溶液来制备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纯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解槽中总的离子方程式: B . 发生器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氧化 C . 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 . 过滤后的滤液中大量存在:
  • 8.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9. 化合物Z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药物,其合成路线中的一步反应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1 mol X最多能与4 mol NaOH反应 B . Y可与乙醇发生缩聚反应形成聚酯 C . Z可以发生氧化、加成、取代反应 D . X、Y、Z三种分子均存在顺反异构体
  • 10. 用低品铜矿(主要含CuS、FeO)制备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酸浸”过程中CuS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 已知酸浸液中含 , 为检验是否含有 , 可先加入KSCN溶液,再加氯水观察现象 C . 1个晶胞(如图)中含4个氧原子 D . 水合肼浓度过大,产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进一步被还原成单质铜
  • 11.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变浑浊

    非金属性:Cl>Si

    B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氨水,出现白色沉淀

    C

    中滴加过量的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白色沉淀产生

    未变质

    D

    向5.0mL KI溶液中加入1.0mL 溶液,用萃取,下层呈紫色,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可用作抗凝血剂,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溶液的性质。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1

    测得溶液的

    2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盐酸,测得混合后溶液的

    3

    向酸性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溶液颜色变浅

    4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存在 B . 实验2得到的溶液中有 C . 实验3中被还原成 , 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 . 依据实验4可推测
  • 13. 利用烟气中可回收废水中的 , 实现碘单质的再生,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 mol中σ键数目为18 mol B . 转化为后键角减小 C .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D . 反应③中,每消耗1 mol 转移4 mol电子
二、综合题
  • 14. 透明铁黄(FeOOH)是一种分散性良好的铁系颜料。工业上采用硫铁矿熔烧去硫后烧渣(主要成分为、FeO、、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透明铁黄工艺流程如下:

    1. (1) 浸取液中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 (2) “过滤I”后,滤液中所含金属阳离子有
    3. (3) “还原”时,试剂X若选用铁粉,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制备铁黄:向一定浓度溶液中加入氨水,当滴加氨水至pH为6.0时,停止滴加氨水,开始通氧气,生成铁黄。通入氧气过程中,记录溶液pH变化如图1所示。

      已知:25℃时,完全沉淀(离子浓度)的

      ①滴加氨水产生沉淀,当pH为6.0时,溶液中残留浓度为mol/L。

      ②请写出0~时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时段,溶液pH明显降低,请解释原因:

    5. (5) 制得的透明铁黄中往往混有氧化铁,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透明铁黄的含量。已知的吸光度A(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与标准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称取3.47g样品,用稀硫酸溶解并定容至1L,准确移取该溶液10.00 mL,加入足量KSCN溶液,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测得溶液吸光度A=0.8,计算样品中FeOOH的质量分数(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 15. 高纯碳酸锰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湿法浸出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 含少量Fe、Al等杂质元素)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实验过程如下。

    1. (1) “浸出”时,硫酸的作用是催化植物粉水解生成还原性糖。当硫酸浓度过高时,锰元素浸出率下降,其可能的原因是
    2. (2) “除杂”时主要操作为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调节浸出液的pH为3.5~5.5,过滤。该过程中双氧水实际用量比理论值大的原因是
    3. (3) “沉淀”:在30℃~35℃下,将碳酸氢铵溶液滴加到硫酸锰净化液中,控制反应液的最终pH在6.5~7.0,得到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4. (4) 是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常用于生产计算机的磁芯、磁盘等。已知:反应温度和溶液pH对的纯度和产率影响分别如图-1、图-2所示。请设计以硫酸锰净化液为原料制备的实验方案:,真空干燥4小时得产品。(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氨水、空气)

  • 16. 罂粟碱是一种异喹啉型生物碱,其盐酸盐可用于治疗脑血栓、肢端动脉痉挛等。罂粟碱的合成方法如下:

    1. (1) 写出A→B发生反应的试剂和条件:
    2. (2) C→D过程中碳原子杂化类型的变化为
    3. (3) E和F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的同时有HCl生成,则F的结构简式是
    4. (4) 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 (5) I.属于芳香族化合物,遇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II.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两种水解产物均含有二种不同环境的H原子。

      。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 17. 工业上常用微生物法、吸收法、电解法、还原法等消除硫、氮等引起的污染。
    1. (1) 微生物法脱硫

      富含有机物的弱酸性废水在SBR细菌作用下产生等物质,可将废水中还原为 , 同时用从水中吹出,再用碱液吸收。

      的空间构型为

      在SBR细菌作用下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将从水中吹出时,用效果更好,其原因是

    2. (2) 吸收法脱硫

      烟气中的可以用“亚硫酸铵吸收法”处理,发生的反应为 , 测得25℃时溶液pH与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b点时溶液 , 则

    3. (3) 电解法脱硫

      用NaOH吸收后 , 所得溶液经电解后可制取溶液,反应装置如图-2所示。电解时每有1 mol 生成有 mol 透过质子交换膜。

    4. (4) 还原法脱氮

      用催化剂协同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体中。其催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如图-3所示。

      ①该反应机理中生成的过程可描述为

      ②过程中去除率及生成率如图-4所示,为有效降低水体中氮元素的含量,宜调整水体pH为4.2,当时,随pH减小,生成率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