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平顶山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

更新时间:2022-10-24 浏览次数:39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金属的冶炼原理中,主要涉及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 热分解法冶炼银 B . 湿法炼铜 C . 高炉炼铁 D . 电解法冶炼镁
  • 2. 下列操作一定能加快相应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 延长反应时间 B . 增大容积 C . 升高体系温度 D . 增大浓度
  • 3. 如图表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下列物质不符合的是(   )

    选项

    X

    Y

    Z

    A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B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C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D

    电解质

    化合物

    A . A B . B C . C D . D
  •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B . Na与NaCl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 . 相同条件下Na2CO3比NaHCO3更稳定 D . 用氨水可鉴别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
  • 5. (2016高二下·亳州期末)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常温常压下,8g O2含有4NA个电子 B . 1L 0.1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NH4+ C . 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 . 1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 , 失去2NA个电子
  • 6. 用钯的化合物(PdCl2)可检测有毒气体CO,该反应为CO+PdCl2+H2O=CO2+Pd↓+2HCl。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中氧化剂是PdCl2 B . CO、CO2都是非电解质 C . H2O、HCl中均含极性键    D . 反应涉及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 . 放热反应的速率可能小于吸热反应的 C . 化学键的断裂过程放出热量,形成过程吸收热量 D .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 8. 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

    ⑴逐滴加入6mol·L-1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⑵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

    ⑶逐滴加入6mol·L-1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难溶物

    下列混合物中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   )

    A . NaHCO3、AgNO3 B . BaCl2、MgCO3 C . NH4HCO3、MgCl2 D . CaCl2·6H2O、Na2CO3
  • 9. (2022高二上·凌源月考) 常温常压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kJ,用400mL5mol·L-1KOH溶液吸收生成的CO2 , 恰好完全转变成正盐,则充分燃烧1mol所放出的热量为(   )
    A . QkJ B . 2QkJ C . 3QkJ D . 4QkJ
  • 10.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 ΔH1=-24.8kJ·mol-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2=-47.19kJ·mol-1

    ③Fe3O4(s)+CO(g)=3FeO(s)+CO2(g) ΔH3=640.4kJ·mol-1

    则14g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单质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   )

    A . -218kJ·mol-1 B . -109kJ·mol-1 C . 109kJ·mol-1 D . 218kJ·mol-1
  • 11.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 NH4HCO3溶液与NaHSO4溶液反应:HCO+H+=H2O+CO2 B . 铜粉与浓硫酸共热:Cu+4H++SOCu2++SO2↑+2H2O C . 向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氢碘酸:2NO+8H++6I-=3I2+2NO↑+4H2O D . 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Ca2++OH-+HCO=CaCO3↓+H2O
  • 12.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A . (C6H10O5)n(淀粉)C6H12O6(s)(葡萄糖)→C2H5OH B . C4H10C2H4 C . 焦炭(CO+H2)CH3OH D . 乙烷乙醇乙酸
  • 13. 下列由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Fe(NO3)3溶液中通入SO2 , 再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氧化性:NO>Fe3+

    B

    将Na2O2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向其中吹入CO2

    粉末变白,脱脂棉燃烧

    Na2O2与CO2反应放热

    C

    用铂丝蘸取某待测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观察到焰色试验呈黄色

    待测液中一定含钠盐

    D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足量浓盐酸

    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非金属性:Cl>C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某同学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a和b之间连接灵敏电流计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Fe为正极 B . 不论a和b是否连接,铁发生的反应均为Fe-3e-=Fe3+ C . 不论a和b是否连接,Cu2+均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D . a和b之间连接灵敏电流计时,SO向Cu电极区迁移
  • 15. W、X、Y、Z均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分据三个周期。元素W和Y同主族,元素X的非金属性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强的,Z的氧化物可制作光导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 . 元素X的最高正价等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C . YW与ZW4均含有极性共价键 D . 标准状况下,W的单质状态与X的相同
  • 16. 向V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X、Y发生反应:X(g)+2Y(g)2Z(g),以Y表示的反应速率v、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阴影区域AKO的面积记作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v地逐渐增大是因为c(Z)逐渐增大 B . S表示的是到达平衡时n(Y)的变化 C . v(X):v(Y) :v(Z)=1:2:2,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 . K点时v=v , 反应从开始到t0时间段内v(Y)=mol•L-1•s-1
二、实验题
  • 17. 实验室欲配制500mL0.4mol•L-1Na2CO3溶液。
    1. (1) 配制过程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 (2) 配制过程按顺序有如下操作:①计算;②;③溶解;④转移溶液;⑤经2~3次洗涤移液;⑥定容;⑦;⑧静置;⑨装瓶。
    3. (3) 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会(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 (4) 若发现所配制的Na2CO3溶液含有NaCl等杂质,经分析有关离子的浓度如图所示。

      ①所配制的溶液中c(Na2CO3)=

      ②从所配制的500mL溶液中取出50mL,则这溶液中c(NaCl)=,将这5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则这100mL溶液中c(Cl-)=

  • 18. 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气体,在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制备、收集、吸收并制取NaClO2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图中装置有一明显不正确,请指出:
    3. (3) 打开B的活塞,A中有ClO2生成,D中吸收ClO2后生成NaClO2、NaHCO3和O2 , 写出D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4) E中溶液出现黄色能否说明ClO2未被H2O2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充分吸收,判断并说明理由:
    5. (5) 写出一种提高ClO2吸收率的方法:
    6. (6) 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 , 向NaClO2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剧烈,若将盐酸换成等c(H+)的硫酸,开始反应缓慢,稍后一段时间产生气体迅速加快,产生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7. (7) 已知饱和NaClO2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 , 设计从NaClO2溶液中制取晶体NaClO2的操作:
三、综合题
  • 19. 研究化学反应时,既要考虑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又要关注反应的快慢与限度。回答下列问题:
    1. (1) I.能源是现代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化学能、热能、电能等的变化。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放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设计成原电池反应的是(填字母)。
      A.NH4Cl与Ba(OH)2混合  
      B.2C+O22CO  
      C.C+CO22CO
      D.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中和

    2. (2) Fe-Cu原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铁作(填“正极”或“负极”),溶液中H+(填“铁”或“铜”)电极方向移动。

      ②正极的现象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若反应过程中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3. (3) II.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生成物氨气的浓度c(NH3)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时间/s

      0

      8

      16

      24

      32

      400

      c(NH3)/(mol•L-1)

      0

      1.3

      1.8

      2.1

      2.2

      2.2

      在8~16s内,以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mol•L-1•min-1 , 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填字母)。

      A.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但并不改变其限度

      B.32s时c(NH3)不再改变,说明此时该反应恰好到达平衡状态

      C.将NH2COONH4研成粉末,可以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当氨气的体积分数φ(NH3)不再改变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

  • 20. (2022高二上·凌源月考) 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卤化镁高温分解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温度下MgF2(s)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比较热稳定性:MgBr2(填“>”或“<”)MgCl2

      ③反应MgI2(s)+Br2(g)=MgBr2(s)+I2(g)△H=kJ·mol-1

    2. (2) 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已知25℃时:

      HF(aq)H+(aq)+F-(aq) △H=-10.4kJ·mol-1

      H+(aq)+OH-(aq)=H2O(l) △H=-57.3kJ·mol-1

      则表示稀HF溶液与稀NaOH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氢氟酸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绝对值大于57.3kJ·mol-1的原因可能是

    3. (3) H2与F2在黑暗中混合也会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F2(g)=2HF(g) △H=-546.6kJ·mol-1 , 查阅文献,两种化学键键能数据如表:

      化学键

      H—H

      F—H

      E/(kJ·mol-1

      436

      565

      则F2(g)=2F(g) △H=kJ·mol-1

  • 21. 有机物C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以A为原料合成F的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有机物C的结构简式为:
    2. (2) 已知A为烷烃,其分子式可表示为CxH14 , 则x=
    3. (3) B与A互为同系物,1molB最多可与10molCl2发生取代反应,则B的分子式为
    4. (4) D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甲基(-CH3),则反应C→D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F的结构简式为,F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有种(不含立体异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