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2-09-27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 6. 老郭乘坐大巴,他正对车窗固定好照相机,先拍图甲,再拍图乙,均拍到同一路灯和同一小汽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以地面为参照物,路灯向东运动 B . 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巴向西运动 C . 以小汽车为参照物,路灯是运动的 D . 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大巴向西运动
  • 7. 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某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是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
    A . 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的标志 B . 在道路边安装噪声监测仪 C . 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D . 在公路和住宅之间植树造林
  • 8. 如图所示是小明一家到火锅店吃火锅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冰冻肥牛肉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牛肉卷中的冰熔化了 B . 把火锅中的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改用大火加热,汤汁的温度会继续升高 C . 在吃火锅时,火锅上方冒着的“白雾”,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 吃完火锅,小明从冰柜里拿出一根冰棒放进嘴里,发现舌头被“粘住”了,这是凝固现象
三、填空题
  • 9. 图像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 m;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m/s。3s时,甲、乙相距 m。

  • 10. 如图,轿车尾部安装有安全倒车雷达,在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报警。倒车雷达是利用声波传递 的一种设备。它是通过测量车尾的探头发送的 波(选填“超声”或“次声”)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的时间,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若探头发出声波经0.01s接收到回声,则此时轿车尾部与障碍物间的距离为 m(声音的速度取340m/s)。

  • 11. (2020八上·汉中月考) 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不同,
  • 12.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水柱高度h也不同,则:

    1. (1) 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根据 (填“瓶内气体”或“管内外的水”)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2. (2) 若气温升高,则水柱的高度h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为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我们应该选容积更 (大/小)的塑料瓶。
  • 13. 如图所示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情景,干冰迅速(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个过程需要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变成小水滴,有的变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 14. (2019八上·揭西月考) 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 15. 如图所示,小军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 )的 (填“虚像”或“实像” )。

  • 16. (2019·淮安) 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选填“镜面 ”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四、作图题
五、简答题
  • 20. 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为什么不被高温烧坏?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六、综合题
  • 21. 国庆假期,小芳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1. (1) 经过如图某交通标志牌时,小芳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甲所示.小芳想弄清上面的含义,请你帮帮她15km的含义:;40的含义:
    2. (2) 若小芳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0.5h,则实际车速为多少?是否超速?
    3. (3) 当汽车行至某区间测速路段拍照点(入口处)时(如乙图),小芳注意到这段区间测速公路全长24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芳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8:00,请问她们必须在什么时间范围内到达区间测速另一个拍照点(出口处)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出小芳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个时间范围.
七、计算题
  • 22. 假期,小强想去参观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他选择从无锡东乘坐G1214次列车去徐州东(时刻表如表所示)。

    G1214过无锡东——过徐州东

    站序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停车时长

    1

    上海虹桥

    ——

    10:20

    ——

    2

    无锡东

    10:59

    11:01

    2min

    3

    南京南

    11:52

    11:54

    2min

    4

    蚌埠南

    12:36

    12:38

    2min

    5

    徐州东

    13:16

    13:23

    7min

    1. (1) 无锡东到徐州东的高铁里程为495km,若该高铁按照时刻表从无锡东运行到徐州东,则该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2) 当该高铁途经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时,车厢内速度显示为252km/h,小明想估测大桥的长度,假设高铁匀速通过大桥。

      ①从他所坐的位置到达桥头开始计时,他所坐的位置驶出桥尾时停止计时,总共用时132.5s,则大桥的长度为多少?

      ②若该高铁的全长为315m,则整个列车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多少?

八、实验题
  • 23. 夏天的暴雨来得确是猛烈,雨滴打在窗户玻璃上,沿玻璃缓缓流下。小华同学看到这一现象心想:水滴沿着玻璃的运动是否是匀速运动?小华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了一个水滴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数据填入表中:

    距离/cm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时间/s

    0

    1.6

    3.5

    5.5

    8.0

    12.7

    1. (1)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华测量水滴运动情况是先定,再测(选填“距离”或“时间”);
    2. (2) 在实验中,判断水滴是否做匀速运动,依据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滴的运动(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
    3. (3) 水滴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4. (4) 影响水滴沿玻璃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填写一点即可)。
  • 24. 为了认识声音,某实验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1. (1) 如图甲所示,敲响音叉后,用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轻质小球会被多次弹开。通过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实验中,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的作用是 ,这里应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填“等效法”、“探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 (2) 如图乙所示,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进行如下实验:

      a.小明伸直手臂,让小军敲打衣架,小明通过 的传播听到声音。

      b.小明用食指堵住双耳,小军继续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此时小明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且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与第一次相比变 (填“大”或“小”)了。

  • 25. 小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 (1) 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图乙为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请你帮她读出示数并填入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2. (2) 根据表格中数据,小华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
    3. (3) 如图丙中A、B所示,其中 图是在第5min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4. (4) 在这次实验中,小华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
    5. (5) 继续加热到水沸腾,并绘制水温随时间的图像如图丁中的a所示,若在实验过程中:

      ①仅增加水的质量;

      ②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

      则两种情况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分别为图丁中的

  • 26. 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 (1) 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 (2) 如图甲所示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写出一条即可);
    3. (3) 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熔化经历了min;
    4. (4) 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晶体可以继续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 27. 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 (填“有膜”或“无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 (2) 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时,在 (填“①”或“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
    3. (3) 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做实验比用普通玻璃做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4. (4) 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圈,实验中测量的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跳棋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像到镜面的距离是跳棋B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cm

      3.51

      5.21

      6.50

      像到镜面的距离/cm

      5.22

      6.50

      ①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在第1次实验中测量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中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差异,原因可能是 。该同学根据上表数据得出结论,平面锐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