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测试物理...

更新时间:2022-10-12 浏览次数:5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某校举行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其中一项比赛项目——“十米三向折返跑”,活动场地如图所示,AB=AC=AD=10m,参赛教师听到口令后从起点A跑向B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后再返回A点,然后依次跑向C点、D点,最终返回A点。现测得某参赛教师完成活动的时间为15s,则(   )

    A . 研究教师在触摸折返线时可以看成质点 B . B到C和C到D的路程相同 C . 该教师通过的总位移为60m D . 15s指的是该教师回到起点的时刻
  • 2. 如图,猴子吊在倾斜树枝上处于静止状态,为简化研究问题,只考虑前爪与树枝间的力,不考虑其他部位与树叶或树枝间的作用力,则(   )

    A . 猴子只受两个力作用 B . 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大于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 C . 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 D . 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小于猴子的重力
  • 3. 飞行背包是一种可以让使用者通过穿戴该产品后飞上天空的飞行器。消防员利用飞行背包在某次高楼火灾观测时,竖直飞行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消防员在0.5min时上升到最大高度 B . 消防员在2.5~3.0min内加速度最大 C . 消防员在0~0.5min和3.5~4min内速度方向相同 D . 消防员在2.5~4.25min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6.43m/s
  • 4. 根据中国航天局提供的资料,天和核心舱运行高度约392km;速度约7.68km/s。关于天和核心舱的说法,下列符合各位物理学家观点的是( )

    A . 由亚里士多德观点可知,天和核心舱之所以飞行是因为没有受到任何作用力 B . 由伽利略观点可知,天和核心舱之所以一直飞行是因为受到了某推力作用 C . 由笛卡尔观点可知,天和核心舱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沿直线运动而不会绕地球飞行 D . 由牛顿观点可知,天和核心舱无论是否受力都会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 5. 1935年1月至3月,中央红军于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在高度札动运动战中寻找战机,有效地歼灭了敌入。其中红方面军在第一次强渡赤水河时,首支共产党员突击侦查队冒着枪林弹雨依托仅有的一条小木船坚决强突。若河面宽为80m,水流速度为4m/s,木船相对静水速度为2m/s,则突出侦查队渡河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
    A . 40s B . 13.3s C . 20s D . 10s
  • 6.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相互作用》后尝试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图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只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B . 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 C . 以OB、OC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长度相等 D . 多次实验中O点无需固定
  • 7. 如图所示,在体育课上进行篮球训练时,甲、乙两同学将两个篮球分别水平抛出后两篮球在空中的P点相遇,已知甲同学抛出点的高度h1比乙同学抛出点的高度大,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可看成质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同学比乙同学先将篮球抛出 B . 两篮球相遇前,乙同学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短 C . 若甲、乙同学抛球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相遇点一定在P点正上方 D . 若甲同学抛球时与乙同学高度相同,且同时抛出,落地前不一定能相遇
  • 8. 如图所示,汽车正在水平路面上沿圆轨道匀速率转弯,且没有发生侧滑。质量相同的两位成人分别坐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位成人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 汽车对两位成人的作用力大小不相等 C . 汽车转弯时由汽车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D . 汽车转弯半径不变,速度减小时,汽车受到的径向摩擦力可能不变
  • 9. 某同学将智能手机放在身上,打开手机中的加速度测量传感器APP(sensorlogger),同学完成包含起立、下蹲的动作后,传感器APP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向上方向为加速度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同学先起立后下蹲 B . 该同学先下蹲后起立 C . 该同学先起立后下蹲接着起立再下蹲 D . 该同学先下蹲后起立接着下蹲再起立
  • 10. 如图所示,弹簧下端固定,上端自由伸长到O点,将质量为m的物块从上方B处由静止释放,物块压缩弹簧至最低点A后恰能返回到O点,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则(   )

    A . 物块从B到O加速,从O到A减速 B . 物块从B到O加速度恒定,从O到A加速度减小 C . 物块下滑过程中速度最大的位置和上滑过程中速度最大的位置相同 D . 物块从B到A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会发生变化
二、实验题
  • 11. 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关系”的实验,桌面水平放置,实验中并未将长木板一端垫高以补偿阻力,操作人员发现在空砝码盘的作用下小车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1. (1) 判断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
    2. (2) 下列实验操作步骤中,正确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的序号)

      ①释放小车

      ②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③固定打点计时器并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④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系在小车后

      ⑤在滑轮前用手按停小车。

    3. (3) 实验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小车的加速度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 (4) 实验中每往砝码盘中加入一个砝码则得到一条纸带,并计算出相应的加速度a,若砝码的质量为m且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数据,则作出____的图像为直线;
      A . a-m B . C . D .
    5. (5) 在(4)问中,直线纵截距为b,斜率为k,若砝码盘的质量为m0 , 则小车的质量为 。
三、解答题
  • 12. 强行超车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极大隐患之一、如图是汽车超车过程的示意图,汽车甲和货车均以36km/h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货车在中车前面。若甲车司机发现附近无其他车辆后开始加速从货车左侧超车,加速度大小为。假定货车速度保持不变,汽车超过货车4m后完成超车,不计车辆变道的时间。求:
    1. (1) 若甲车要在4s内完成超车,则货车最多在甲车前面多远处;
    2. (2) 若甲车开始超车时,看到道路正前方的乙车迎面驶来,乙车速度为54km/h。甲车超车的整个过程用时4s,乙车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则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至少是多少?

  • 13.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管道口径很小的圆弧轨道,其半径为R = 2m,平台与轨道的最高点等高。一质量m = 1kg可看做质点的小球从平台边缘的A处平抛,恰能沿圆弧轨道上P点的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内侧,轨道半径OP与竖直线的夹角为53°,已知sin53° = 0.8,cos53° = 0.6,g取10m/s2 , 整个运动过程中不计能量损失。试求:
    1. (1) 小球从从A点运动到P点的时间t和A点水平抛出的速度大小v0
    2. (2) 小球沿轨道通过圆弧的最高点Q时,轨道对小球的弹力大小及施力物体是轨道内壁还是外壁?

  • 14. 民航客机都有紧忽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紧急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狭长的气囊会自动充气,生成一条连接出口与地面的斜面,人员沿斜面滑行到地面,如图所示。气囊质量为m0 , 若气囊所构成的斜面倾角为θ,图中AB为气襄中线,AC与AB的夹角也为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 (1) 若一个质量为m1的地面工作人员沿直线BA缓慢向上爬,求此时工作人员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 (2) 若一个质量为的乘客沿AB下滑的加速度为a,求地面对气囊的支持力(不计飞机出口与气囊连接处的作用力);
    3. (3) 若质量为M的货物在平行于气囊所构成的斜面的拉力作用下,沿AC方向匀速运动,已知货物与气囊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θ,求拉力的大小。

  • 15. 如图所示,轻质曲柄AB长为R,在电动机作用下可绕水平轴O往返匀速转动,曲柄通过铰链连接质量为的滑块P,滑块可在竖直导板内上下滑动,导板通过长度为的水平连杆固定连接质量为的活塞Q,导板、活塞限制在水平固定的滑槽内移动,不考虑导板、连杆质量,一切摩擦不计,连杆的水平轴线恰好通过O点, , 求:
    1. (1) 关闭电动机,曲柄AB可绕O自由转动,在外力作用下静止在图示位置(外力作用在活塞Q上),求导板对滑块的弹力大小;
    2. (2) 启动电动机,曲柄顺时针转动,角速度为 , 当曲柄AB与水平轴线夹时,活塞速度大小;
    3. (3) 在(2)的条件中,当曲柄AB与水平轴线重合时,曲柄对滑块的作用力大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