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题复习:常识...

更新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47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评价诗词书法]

     [活动四]“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或诗词评价得当的一项是(    )

    A .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庄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二、填空题
  • 2. “秦皇汉武”中“秦皇”指,“汉武”指;“唐宗宋祖”中“唐宗”指,“宋祖”指
  • 3. 鱼化石失去了,不得已才沉默;失去了

    不得已才静止不动,其内心极为

  • 4. 温庭筠(约812—约866),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 ,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其诗辞藻华丽。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等。
  • 5. 填空。
    1. (1) “沁园春”是,“雪”是
    2. (2) 本文揭示主旨的句子是,过渡的句子是,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是
    3. (3) “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来指,这里指
三、默写
  • 6. [整合诗词主题]

     [活动二]下面是“诗词探寻小组”整合了几组诗词的主题,请你结合主题写出诗句,完成表格中的任务。

    诗歌主题

    相关诗句默写

    出处

    诗中的乡愁

    《商山早行》

    诗中的理想

    《水调歌头》

    诗中的典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中的哲理

    积累的古诗词

    诗中的音乐

    积累的古诗词

  • 7. 古诗文默写

    古诗,文有尽而意深远,它们好像一首首变奏曲。有时古诗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李商隐《无题》中“,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尽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有时古诗是一首生死之歌,写尽手足之思,悲苦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在对比中抒发诗人深沉的思念之

    情,也寄予了人生感慨。有时古诗是一首振奋之歌,写尽豁达之怀,乐观之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自勉自励,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重新投入生活。有时古诗是一首嘲讽之歌,写尽少年之愁,中年之苦。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生动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 8. 理解填空:
    1. (1) 《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2. (2) 《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
    3. (3) 《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 9.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写:"
四、名著导读
  • 10. 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 (1) 《水浒传》中有许多关系到人物命运的事物,如刀、酒、钱等。请参照示例,从下列三组关系中任选一组,结合相关情节,分析该事物和人物的关系。

      示例:杨志和刀。迫于生计,杨志准备出卖祖传宝刀,却因误杀泼皮牛二,被收监流放,宝刀也因此被没收充入官库。因为一把“刀”,杨志的人生几经周折,丢失生辰纲后,他被逼上梁山。杨志是名将之后,武艺高强,但最终无用武之地。这把祖传宝刀既影响了杨志的命运,也是杨志一生的写照。

      A鲁达和酒   B林冲和风雪     C宋江和钱

    2. (2) 大家对于现行教材初中阶段要求阅读的中国古典小说进行了整理归类,语文品鉴课上就“女性形象”展开讨论:

      小文:古典小说中女性角色着墨不多,似乎仅仅只为了衬托男性角色。

      小李:着墨不 多并不意味着无足轻重,她们同样表现出其独特个性,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角色。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以备选人物中的两位女性为例阐述理由。

      备选人物:扈三娘《水浒传》谢道韫《世说新语》聂小倩《聊斋志异》刘姥姥《红楼梦》

  • 11. 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 (1) 蒲松龄赋予狐鬼精魅美好的人格,以寄托自由、诗意的爱情理想。请为下列人物选择对应的形象特征。

      《婴宁》中的婴宁( )

      《聂小倩》中的聂小倩( )

      《香玉》中的香玉( )

      A.热烈多情的白牡丹花仙

      B.天真烂漫的狐妖

      C.美貌善良的女鬼

    2. (2) 《水浒传》作为早期的古代白话小说,塑造的人物有类型化倾向,但部分人物又有各自的特点。请从下面两组人物中选择一组,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鲁达、李逵、武松

      B.林冲、杨志

  • 12. 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甲]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这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会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乙]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鱼化石》

    1. (1) [甲]文出自《》,该作品的主人公是
    2. (2) [乙]文的作者是,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表达了的感情。
  • 13. [项目二]多元解读析人物

    众所周知,《水浒传》中的女 人是非常少的,而且里面的女人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因此很多人认为,《水浒传》的作者与女人有仇。梁实秋曾这样评价《水浒传》:“作者好像对于女性颇不同情。”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请结合原著中几位女性的例子多元阐述你的看法。

    (小贴士:“多元解读”是指对文本的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是指阅读个体对文本有多种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

  • 14. (2022九上·开学考) 【重温经典】

    二班同学分享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思维导图,请将图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五、综合题
  • 15. 根据相关任务,完成整理单。
    1. (1) 诵读经典主题整理单

      [板块一]诵读经典诗文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使政治顺达,百姓和乐。巴陵郡呈现“”的面貌。(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政治失意,仕途受阻,成为文人墨客千古不绝的浩叹。但总有一些人,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并没有为壮志难酬所消磨,反倒是一种豁达的情怀跃然纸上。李白被排挤出朝堂时,在《行路难》(其一)中高歌出“”的豁达坚定;刘禹锡长期被贬谪在外,面对白居易的同情不平,吟出“”的豁达淡然;苏轼一生宦海浮沉,数次被贬,仍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出“”的美好祝愿。

      将[板块一]中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2. (2) 阅读[板块二]中的四个选项,找出有误的一项。

      [板块二]判别文学常识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批驳了“九一八”事变后一些人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 B . 《谈创造性思维》的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作者用充分的事例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C . 《创造宣言》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D .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以及正反对比论证。
  • 16. 根据相关任务,完成整理单。
    1. (1) 任务:

      九年级课本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作品,小语和小文结合所学诗歌,根据自己对自强不息的理解,编写了一段朗诵词,并在节目中以轮读的方式表演出来。请根据语境,补充[板块一]中缺漏的古诗文。

      [板块一]以诗话“自强”

      小语:自强不息,是李白面对“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顿仍能高歌①“”(《行路难》)的坚定信念。

      小文:自强不息,是韩愈面对“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贬谪仍能发出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报国之志。

      小语:自强不息,是苏轼面对政治失意、兄弟别离的现实仍能给出③“”(《水调歌头》的美好祝福。

      小文:自强不息,是范仲淹面对革新失败、贬谪他乡的境遇仍.能表达④“”的政治情怀。

    2. (2) [板块二]采访自强者

      2019年,安徽安砀山县唐寨镇唐寨村残疾青年李娟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位身残志坚的姑娘再次成为“砀山骄傲”。李娟,身患脊髓性空洞症,瘫痪在床近10年,全身只有脖子以上可以有限活动,却用嘴咬着触控笔在手机上进行微商销售。她不但自己持续稳定脱贫,而且带动镇里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脱贫,成为远近闻名的“励志网红”。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小华同学准备在活动中讲述全国自强模范安徽残疾人李娟的故事。为更好分享李娟的故事以及她对自强精神内涵和价值的理解,小华决定采访李娟,请你帮助小华在[板块二]拟写3个采访问题。

  • 17. (2022九上·开学考) 综合性学习。

    国庆期间,你们学校邀请其他学校同学共同举办“读经典 颂国庆”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 (1) 在经典共读环节,小明希望你帮助他完成阅读《朝花夕拾》时避到的问题。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使长了颈子,遥望,久侯,却总是匆勿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总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里。

    2. (2) 在准备朗诵的时候,同学们对下面这篇短文提出了朗诵建议,你认为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回首历史·展望未来

      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奔腾不息的黄河是你的血脉,微峨耸立的泰山是你的脊梁,你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的日子。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你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开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历程: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个逐步走向繁荣昌盛的中同呈现在世界面前。

      70年峥嵘岁月,你风雨兼程,百折不挠;70年沧海桑田,你日新月异,改天换地。两弹一星,港澳回归,北京臭运……你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生态文明……你以强大的自信走进新时代。你的儿女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勤劳和智慧成功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振兴之路。

      回首历史,展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召下,14亿炎黄子孙必将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力量,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在神州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锦绣。华章!

      A . 语句;你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建议:“你”后可以稍作停顿,“祖国”“中国”应该重读,突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B . 语句:1949年10月1日——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的日子。

      建议:“一个”后稍作停顿,“载入史册”“伟大”声调要渐高渐强,读出崇敬之感。

      C . 语句:两弹一星,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你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建议:语速徐缓,语气低沉,要读出长而缓的节奏,读出朗读者内心的自豪感。

      D . 语句:在神州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锦绣华章!

      建议:读时要情绪饱满,“锦绣华章”一字一顿,字字重读,读出信心和决心。

    3. (3) 活动结束时,请你写出两句和“友情”有关的诗句送给即将离开的朋友。
  • 18. (2022九上·开学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试题。

    2005年4月,费孝通、季羡林、任继愈等46位文化名人联袂倡议,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机构联合发起了“抢救民间家书”活动。2016年,“家书博物馆”在中国人民大学揭牌成立。

    馆内现收藏家书5万余封,藏品时间从明末清初至今,包括红色家书、抗战家书、知青家书、海外家书、抗疫家书等。其中也有康有为、梁启超、蔡锷、陈独秀等名人家书。

    1. (1) 某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尺瀚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活动。博物馆讲解员向同学们讲述此次活动的价值与意义,以下内容最恰当的排序是( )

      ①感受家书的文化底蕴,厚植家书中蕴含的浓厚的家国情怀。

      ②弘扬中国家书、家训、家风的文化精神,承担振兴家书文化的历史使命。

      ③聆听跨越数百年岁月的故事,领略家书内涵,体会脉脉深情。

      ④凝聚勇于保护、研究中国传统家书文化遗产的力量。

      A . ①③②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①④② D . ①③④②
    2. (2) 阅读下面内容,请你为以下镜头配画外音。(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字)

      【镜头】:老人手里拿着一封家书,仔细地端详起来。儿子自愿请战,来不及向父母告别,他从抗疫前线传来报平安的家书……

      【画外音】:影视等作品中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

    3. (3) 《傅雷家书》中饱含着一份浓厚的爱子之情。傅雷的谆谆教导,还透露出一份珍贵的“家国情怀”。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傅雷在家书中体现出的对于国家的一份深情。(80字以内)
  • 19. 综合性学习——文化杂谈。
    1. (1) 小明参加此次活动准备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你认为下列哪种感情基调合适()
      A . 温柔婉转 B . 慷慨悲壮 C . 低沉悲痛 D . 潇洒豪放
    2. (2)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习仲勋身上学到五件事》)习总书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把良好家风传承下来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3. (3) 校刊编辑准备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书法作品印在校刊封底,用自然流畅、灵动活泼的书体来展现青春活力。下面书法作品中最符合他设想的一幅是()
      A . B . C . D .
  • 20. 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字体,每种字体有什么特征。

       

    2. (2)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
    3. (3) 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4. (4) 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得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六、诗歌鉴赏
  • 21. 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 (1) [鉴赏经典]

      在读艾青的诗歌时,我们可以关注其鲜明的特点。请从以下特点中任选一项,举例(除《我爱这土地》)分析。

      ①鲜明的意象及浓烈的情感表达;②诗意警策,充满哲理;③具有鲜明的色调,好似“诗中有画”。

    2. (2) [比较经典]

      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认识,判断下面两首诗中哪一首是艾青的作品,并写出判断依据。(可从内容、语言风格等角度阐述)

      你是时间的锻冶工,

      美好的生活镀金匠;

      你把日子铸成无数金轮,

      飞旋在古老的荒原上……

      假如没有你,太阳,

      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

      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蝙蝠

      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 22. 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 (1) 年级“朗读者”节目中,小嘉同学针对“自强不息”的主题,为大家分享了林冲的相关故事,并整理了一张林冲小档案,但有两个地方记忆模糊了,请帮助他填写出来。

      林冲档案卡片

      出处:元末明初作家 (人名)的小说《水浒传》

      绰号:

      外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典型事件:→发配沧州道→野猪林被救→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2. (2) 对于小嘉同学在节目中的分享,有同学提出了疑问,认为林冲算不得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不符合此次朗读会的主题词。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人物的相关经历阐述你的理由。
  • 2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代表作有《》《》《》等。 
    2. (2) 作者运用化的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3. (3)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 . 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赞颂了一种独立向上,又根须相连的团结战斗的精神。 C . “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 . 这首诗绝不是只写树的生存景观,而是在写一种社会的、人民的生存景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