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湖南师大附属颐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

更新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40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一上·钦州期末) 浮石,主要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左图(长白山天池及浮石),右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材料和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对浮石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浮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 . B . C . D .
  • 2. (2019高一上·伊春期中)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 (1) 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 .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 .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 .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2. (2) 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 . 东非大裂谷 B . 日本列岛 C . 阿尔卑斯山脉 D . 落基山脉
  • 3.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岩层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
      A . 褶皱 B . 背斜 C . 向斜 D . 断层
    2. (2) 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 . 地壳运动所致 B . 内力作用所致 C . 岩浆活动所致 D . 外力作用所致
  • 4. 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称为化学风化。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下图示意风化壳的厚度和与气候的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风化壳厚度与下列因素大致呈正相关的是(   )
      A . 降水 B . 气温 C . 蒸发 D . 风力
    2. (2) 下列有关风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冻土带不存在风化壳 B . 沙漠区非化学风化最强 C . 高温使热带风化壳最厚 D . 森林生长促进岩石风化
  • 5. 下图表示地表中某一沙尘在一定时期内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代表了该地最为常见的外力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地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易形成沟谷 B . 乙地以风力搬运作用为主,易形成戈壁、冲积平原 C . 丙地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易形成沙丘 D . 三地都以风力侵蚀为主,易形成风蚀蘑菇
    2. (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这种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 . 图中这种现象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为常见 C . 图中这种运动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类似 D . 图中这种运动不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 6.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水平梯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 . 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 . 等高线基本平行 C . 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 . 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2. (2)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
      A .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 .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 . 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 . 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 7. 下图所示为2018年1月19日某时刻我国东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①地风向为(   )
      A . 东北风 B . 西北风 C . 东南风 D . 西南风
    2. (2) 下列地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 ①地 B . ②地 C . ③地 D . ④地
  • 8.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有关上图所示月份和A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7月份,亚洲低压 B . 1月份,亚洲高压 C . 7月份,亚洲高压 D . 1月份,亚洲低压
    2. (2) ①②两盛行风的共同点是(   )
      A . 成因相同 B . 风向相同 C . 性质相同 D . 势力相同
  • 9. 从2021年8月下旬开始,四川、重庆、渭水流域、汉水流域、云南东部、贵州等地开启“超长待机”的华西秋雨模式,这一模式一直持续到11月份左右,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特殊的天气现象。四川、重庆一带,多地六成以上降雨量出现在夜间。“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对华西秋雨的生动写照。下左图为华西秋雨影响区域示意图,下右图为华西秋雨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巴山夜雨涨秋池”,影响此夜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 纬度位置 B . 海陆位置 C . 地形因素 D . 台风天气
    2. (2) “华西秋雨”的形成,主要因为(   )
      A . 锋面雨活动 B . 高压脊控制 C . 反气旋过境 D . 热带气旋影响
    3. (3) “华西秋雨”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缓解当地伏旱②增加水库蓄水量③诱发地质灾害④利于冬小麦收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下面两图中箭头指向表示气流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乙两图中,关于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暖气团被迫抬升,可形成降雨天气 B . 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 . 乙图中暖气团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 . 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2. (2) 两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后,出现的共同天气现象是(   )
      A .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 .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C . 连续性降水 D . 天气转晴
    3. (3) 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 .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 B . 华北平原地区春旱 C . 北方地区寒潮 D . 江淮地区梅雨
  • 11. 下图示意某河流在相同降水条件下的两次流量过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与M相比,图示N曲线径流峰值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
      A . 蒸发旺盛 B . 降水强度大 C . 森林截流量小 D . 下渗量大
    2. (2) 据图可知(   )
      A . N过程利于补给地下水 B . N过程流域内地表径流流速快 C . M过程河流的含沙量小 D . M过程河流径流量时间变化小
  • 12. (2019高一上·周口竞赛) 以下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中M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 . 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饵料丰富 B . 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C . 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D . 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
    2. (2) 图中洋流(  )
      A . 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 B . 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 . 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D . 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 13.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
      A . 低纬海域 B . 中低纬海域 C . 高纬海域 D . 中高纬海域
    3. (3) 海洋将热量以____的形式传递给大气(   )

      ①长波辐射 ②短波辐射 ③潜热释放 ④潜热吸收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4. 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该山地可能位于(   )
      A .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 . 南半球温带地区 D .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 (2) 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
      A . 1000米 B . 2 000米 C . 3 000米 D . 4 000米
    3. (3) 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 . 信风影响 B . 季风影响 C . 西风影响 D . 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二、综合题
  • 15. 湖南省龙山县境内万山耸立,山中有多处洞穴。其中的一处山洞洞内气温终年恒定,即使在洞外几乎无风的情况下,洞口的风依然强劲,被当地人称为“风洞”。下左图为“风洞”剖面结构示意图,下右图为龙山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判断该处洞穴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判断依据。
    2. (2) 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该洞穴中地下暗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 (3) 洞口A处终年风力强劲,且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改变。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夏季洞口A处空气的水平运动状况是(填“向左”“向右”).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钦查群岛主要由三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唯一“居民”是海鸟,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50米的粪便层,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在发明化肥之前,19世纪40年代,欧洲人用这里的鸟粪做肥料,农作物的产出提高了至少3倍,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从那时起,秘鲁雇佣契约华工和黑人奴隶挖鸟粪,在40年的时间里,出口了1300万吨鸟粪,那是秘鲁经济快速增长的“鸟粪时代”,但到19世纪后期,鸟粪出口出现衰败现象,政府随后开始限量控制鸟粪的开采。下面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

    1. (1) 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道理。
    2. (2) 说明秘鲁钦查群岛鸟粪积累较厚的原因。
    3. (3) 推测19世纪后期秘鲁鸟粪出口衰败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