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安康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9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西周晚期,某青铜铭文记载,官员牧牛状告他的上司侵吞他5个奴隶,司法官员伯扬父认为牧牛不应当控告自己的上级,最终判决牧牛罚铜三百爱并鞭五百下。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    )
    A . 奴隶制度遭到破坏 B . 贵族体制得到确立 C . 礼乐制度面临冲击 D . 司法体制出现漏洞
  • 2.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秦国并未有引领风尚的突出文化现象,严耕望先生在《战国学术地理与人才分布》中统计了秦国的人才,仅司马错、白起、王韵等八人较为突出,这与东方六国文化名人相比有云泥之别,然而秦却完成统一。对此最为恰当的解释是(    )
    A . 秦国地处西陲受夷狄民风影响较大 B . 秦国受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比较小 C . 东方六国文化底蕴深厚不利于统一 D . 东方六国集权体制阻碍了完成统一
  • 3. 秦汉时期,社会普遍认为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董仲舒据此提出君主要“法天而治”,探知天意以便更好地践行天道。据此可知,董仲舒的主张(    )
    A . 顺应了社会文化心理发展 B . 背离了儒学民本思想传统 C . 从根本上杜绝了君主专制 D . 被统治者确立为行政规范
  • 4. (2022·红桥二模) 五铢钱自汉武帝推行以来长期使用,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曾下达法令“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但魏明帝时又重新铸造五铢钱发行,史载“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五铢钱的存废(   )
    A . 源于货币制度的惯性 B . 体现长期战乱的危害 C . 促成世家大族的兴起 D . 反映商品经济的变化
  • 5. 汉代选官实行察举制,选中的人必须品德高尚,魏晋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等级。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允许人们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提高及第机会。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度(    )
    A . 兼顾才学和从政能力 B . 具有经世致用的色彩 C . 受传统选官制的影响 D . 沦为应试者投机工具
  • 6. 下图是宁夏固原北周贵族李贤墓葬中出土的鎏金银壶。银壶造型别致,具有典型的罗已风格,属中亚地区波斯萨珊王朝(226年一650年)手工艺品,其主题图案描绘了古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该文物的发现证明(    )

    A . 北周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盛况 B . 域外手工生产技术传入中原 C . 中国与欧洲开始了直接联系 D . 丝路贸易促进文化交流互通
  • 7.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太宗起也任用其他官员充任,产生了如“同平章事”“同三品”等20多种名号。《唐六典》等职官书都未将“宰相”当成是正规的职事官名,欧阳修也说:“唐世宰相,名尤不正”。从中可以看出唐代(    )
    A . 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 . 中枢权力关系调整 C . 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D . 冗官冗费现象加剧
  • 8. 杜牧诗作《江南春》中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但事实上北朝当时的寺庙远比南朝要多。杜牧的主要意图是(    )
    A . 倡导儒学复兴 B . 揭示南朝灭亡教训 C . 暗讽崇佛现象 D . 描述南方别致景色
  • 9. 宋初,在与蕃部进行马匹交易时,“官取良而弃弩(劣),禁其私市”。之后调整为委派专门的官员“谨视马之良驽,驽即印识之,许民私市焉”。上述政策调整说明(    )
    A . 官府倡导商品经济发展 B . 民间交易日益趋于繁荣 C . 边境贸易涉及国家利益 D . 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保护
  • 10. 据下表,可知当时(    )

    代表作者

    作品

    名句

    关汉卿

    《窦娥冤》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白朴

    《梧桐雨》

    杏花雨红湿阑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翩翩,豆花雨绿花萧条。

    马致远

    《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郑光祖

    《倩女离魂》

    看江上晚来堪画,玩冰壶澈浼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

    王实甫

    《西厢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 . 戏曲发展达到成熟阶段 B . 作曲成为士人谋生手段 C . 士人借景抒情阐述哲理 D . 人们渴望突破理学束缚
  • 11. 清王朝抽去“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的正统论。这一举措旨在(    )
    A . 重构天下秩序 B . 分化地方的权力 C . 促进民族交融 D . 构建统治合法性
  • 12.   1876年,驻英公使郭嵩焘将其驻外见闻辑成《使西纪程》,由于该书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结果遭到众人口诛笔伐,朝廷禁其流传。郭嵩焘被迫回国后,亲朋故旧多与其绝交。郭嵩焘的遭遇说明了当时(    )
    A . 天朝上国观念仍未改变 B . 晚清政府顺应民间舆论 C . 中体西用思想有待突破 D . 社会各界反对学习西方
  • 13. 中俄茶叶贸易历史悠久,俄商所需的茶叶长期由山西商人加工转贩。19世纪70年代,俄商在汉口、福州等地收购茶叶,建立机器茶厂制作砖茶销往俄国等地。到1898年,输往俄国的茶叶占中国外销茶的61.1%,“俄国人彻底地改变了茶叶贸易的结构”。这一变化揭示出的本质是(    )
    A . 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中国 B . 中国失去茶叶市场的主导权 C . 中国茶叶市场占有率扩大 D .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 14. (2022·沈阳模拟) 有学者认为,自15世纪末以后,中国也积极参与世界海洋移民的活动,但中国所走的道路显然与欧洲国家不同,显示出中国海洋移民历史进程的特点。这一特点是(   )
    A . 仅靠民间资本的支撑 B . 凸显移民地域的广泛 C . 兼有文化融合的功能 D . 不具殖民拓展的性质
  • 15.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对下图某一处做出修改的是(    )

    A . 用“北洋政府”取代“章、陆、曹”  B . 在“章、陆、曹”外增加第四人 C . 改变“商”“学”“劳动”的排序 D . 此画命名为《反帝的最后一击》
  • 16. 下图是1941年美术家古元在延安创作的木刻画《逃亡地主又归来》,该图意在说明边区(    )

    A . 封建势力卷土重来 B . 土地革命深入人心 C . 贯彻落实统战政策 D . 阶级矛盾得以消除
  • 17.   1953年11月,青年团中央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我们的方针,就是要将今天的儿童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必须具有高度文化科学知识、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健壮体魄的新型人物。”这体现了该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
    A .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B . 体现“双百”方针的精神 C . 具有鲜明的新民主主义色彩 D . 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
  • 18. (2022·茂名一模)  1978年5月,中央组织考察组赴港澳进行调查并提出,把宝安、珠海作为出口基地,逐步建成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获得了中央领导的肯定。这反映出(   )
    A . 改革开放的决策得到落实 B . 经济特区的设想有了雏形 C . 农村改革推动了对外开放 D . 港澳建设经验被广泛接受
  • 19.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当人口少到可以充分保障公民间的了解、交往、并彼此尽可能保持友善的时候,小型公民共同体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按照他的计算,这种共同体理想的公民人口为5040人。柏拉图的这一思想(    )
    A . 成为城邦制度理论的基础 B . 为奴隶制的实行铺平道路 C . 深受寡头政治实践的影响 D . 构成西方哲学的精神内核
  • 20. 19世纪初,曼彻斯特的大资本家们大多住在伦敦或自己的庄园,在他们看来,工业城市里“没有惬意的骑马兜风,没有闲暇的漫步,只有嘈杂、匆忙和杂乱一:普通人在这里“看不到同情”,缺少“强大的社会道德约束”,有的只是“金钱关系”。这一状况反映出(    )
    A . 大机器生产导致的社会倒退 B .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新变革 C . 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 D . 两极分化最终造成阶级对立
  • 21. 在一定意义上,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理性霸权,是占支配地位的群体对其他群体(包括男性对女性)的霸权,故女权主义在继承理性遗产的同时也批判启蒙运动,女权主义与启蒙理性存在复杂的关系一挣脱与羁绊共存,材料表明启蒙运动(    )
    A . 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 . 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 C . 存在严重的阶级局限性 D . 成为西方建立霸权的工具
  • 22. 下图是创作于1935年的一幅美国漫画《人民的声音》。作者借用“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意在(    )

    A . 肯定总统新政的成效    B . 揭露权力失序的现实 C . 警惕行政权力的扩张 D . 讽刺美国民众的无知
  • 23. 列宁曾说:“无论如何要继续前进并学会欧美科学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20世纪30年代,面对有人质疑苏联大部分大型企业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斯大林表示,社会主义的经济并非“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的经济体制(    )
    A . 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 B . 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C . 存在严重的滞质问题 D . 适应了客观历史环境
  • 24. 有学者认为:“权力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是东西方冷战的两个方面,而且两者密不可分。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和处理外交的方式等个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和加深了两国之间的冲突,加快了冷战形成的过程。”在他看来冷战(    )
    A . 源于制度与利益的冲突 B . 是美苏领导人执着追求个人权力所致 C . 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D . 因东西方采用相反方式处理外交加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26题为必考题,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11月央视推出《中国考古大会》,致敬中国考古,探寻中华文明。

    材料一:中国考古学继承了传统金石学的部分思想和方法。金石学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北宋时期,作为传统史学的一个崭新的分支学科一金石学兴起。这一时期,政治上的几次改革虽以失败告终,但在学术研究方面敢于疑古创新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对宋代金石学的产生有开山之功的刘敞、欧阳修等人,就以敢于率先怀疑旧说、创发新义而著称。除此之外,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也为金石学的兴起并迅速发展提供了土壤。

    ——摘编自刘心明《略论金石学兴起于宋代的原因》

    材料二:19世纪末,欧洲近代考古学便已步入成熟期。1921年受聘于北洋政府的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与中国地质调查所合作,在河南仰韶村首次发掘出了新石器时代遗存,进而提出了“仰韶文化”这一考古学文化命名。这次考古首次直接而有效地把近代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的全过程都带到了中国,是促成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划时代标志。近代以仰韶、殷墟考古为代表的考古发掘使“中国古史就渐渐脱离了那载籍真伪的辩论。......中国史籍所载的若干史实,因考古的发现,反更加证实了。”

    ——摘编自钱耀鹏《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问题》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进入快车道。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1983年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相继设立考古系。1987年为加强对全国文物考古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国务院决定将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改为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各省、市、自治区纷纷成立考古科研机构,主动性发掘和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成果大量涌现。近年来,中国考古队赴巴基斯坦、埃及、罗马尼亚、洪都拉斯等国开展联合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推动了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互鉴与交流。

    ——摘编自刘国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与时代重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金石学兴起发展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考古学发展的特点以及近代开展的考古发掘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考古学快速发展的原因。
  • 26. (2022·湖北) [历史中的人]

    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因国用不足,宗室大臣家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鉴于吴楚七国之乱的教训,武帝决定接受御史大夫张汤的建议,以恢复井加强礼制为名,“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汉武帝规定“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绩,为皮币,直(值)四十万”,要求宗室王侯朝规汉式帝时,必须通过“少府”向皇家禁苑购买用白鹿皮制作的“皮币”,作为向汉武帝进献玉璧时的衬垫之物。白鹿皮币问世以后,因其作价太高,仅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术进入流通领域,后因反对者众多,不久即废止。白鹿皮币虽然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也不能算是实物货币,更没有发挥货币的作用,但它与大额虚价的纸币,实际上并无太大的差异。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白鹿皮币是我国古代纸币的先驱。

    ——摘编自姚朔民《货币文化漫谈》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武帝时期发行白鹿皮币的原因。
    2. (2)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武帝时期白鹿皮币与北宋交子的不同。
  • 28.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袁庚(1917一2016年),广东宝安人。1978年61岁的袁庚被任命为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向中央建议在深圳设立蛇口工业区。当时蛇口荒滩一片,但经济地缘位置突出,将这一区域设定为经济开发区,不仅是袁庚乡情所牵引,更是其远见卓识的表现。建议获批后,蛇口工业区在1979年7月正式运作。袁庚通过个人亲力亲为自下而上的实践与探索,从蛇口发端,无数突破旧有陈腐观念与体制的举措喷薄而出,辐射全国。1984年1月邓小平到访后,蛇口与袁庚的声望到达了巅峰,4月获邀在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做重点发言,会后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6月袁庚担任主管对外开放工作的国务委员谷牧的顾问,借助于来自北京的“尚方宝剑”,袁庚在蛇口工业区试行干部聘用民主改革、职工住宅商品化、完善职工福利与退休制度等沿用至今的管理经验。正如袁庚在1986年演讲时所说的那样,“蛇口一开始便以横向经济联系撕开裂口,削弱其行政干预,强化企业功能,把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控制改为间接控制,触动了传统经济构架的最敏感部位。”

    ——摘编自赵炜《袁庚:改革开放中承上启下的历史人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庚成功探索蛇口模式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庚开创蛇口模式实践的时代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