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过关练习

更新时间:2022-09-12 浏览次数:76 类型:单元试卷
一、字词书写
二、选择题
  • 3.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 . 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 . 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 . 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 . 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 . 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其作者是印度的作家、诗人泰戈尔,泰戈尔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B .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紧紧围绕济南冬天“温晴”这一总体特点来写,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C . 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们学过的《诫子书》是东晋时期的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D .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
  • 6.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将“创造”改成“开辟”。) B .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方式”改成“方法”。) C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调换“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的顺序,) D .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关键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去掉 “能否”或在“立脱贫之志”前加一个“能否”。)
三、基础知识综合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拷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xì,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1. (1)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塌  缝xì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 (3) 文中加点的“生气”的意思是,“东倒西歪”的意思是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chén____。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____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chén,而是冷冷清清,____,____。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翼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热chén        niān轻怕重       纯粹           

    2. (2) 选文划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3. (3) 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chén,而是冷冷清清,   , 

      备选词语:麻木不仁  漠然置之  漠不关心  无动于衷

    4. (4) 把下面的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四、综合性学习
  • 9. (2016·广州)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 (2) 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花做宣传。

      濯清涟  冬梅  出淤泥而不染  夏荷  远群芳以无争  傲霜雪。

  • 10.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寻家风]以下是活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一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1. (1)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 (2) [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幅作品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 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选( )项,理由:

    3. (3) [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五、语言表达
  • 11.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六、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①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叫“包家槽子”的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②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

    ③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赶羊到村子南边百米远的地方,看见一群陌生人在竖一块木牌。陌生人开着汽车走了,老人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微微一笑,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④白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晚上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看宝贝一样地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那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亚心”。

    ⑤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点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们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个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他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

    ⑥四年过去了,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四个A(“亚洲”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型柱子合在一起,直刺云霄,中间垂一个巨型圆锥,直指亚洲地心。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

    ⑦然而,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从此以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地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对游客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一个代表成吉思汗,一个代表文成公主……”

    ⑧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

    ⑨远方有一位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表达了对他的崇高的敬意!

    ⑩如果你有机会去亚心塔参观,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雕吸引住的。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1. (1) 为什么村里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
    2. (2) 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字形容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
    3. (3) 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第④段文意的句子。
    4. (4) 为什么说吴庭德老人的所作所为堪称是一个“奇迹”?
  • 13. 阅读《晒书》,回答问题。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 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 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 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 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 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 年 4 月 16 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 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 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 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 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 有删改)

    1. (1) 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    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 (2)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②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3. (3) 选文第②段中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 (4) 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5. (5) 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