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宜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9-13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 . 营养强化剂 B . 甜味剂 C . 漂白剂 D . 抗氧化剂
  • 2. 将气体X、Y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X为 0.5 mol,Y为 0.4 mol,Z为 0.2 mol。则用反应物X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速率为(   )
    A . 0.025  B . 0.0125  C . 0.05  D . 0.1 
  • 3. 四氧化锇()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转化:。该反应的熵变(   )
    A . B . C . D . 无法判断
  • 4. 被硫杆菌催化氧化的反应为。硫杆菌存在时被氧化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硫杆菌作催化剂 B . 的氧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C . 被氧化的最佳温度为30℃ D . 硫杆菌可能在40℃时失去生物活性
  • 5. 下列溶液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
    A . 醋酸 B . 溶液 C . 盐酸 D . 溶液
  • 6.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 . 三种物质中最不稳定 C . 加入催化剂会改变两步反应的焓变 D . 反应的活化能是
  • 7. 已知次氯酸是比碳酸还弱的酸,反应:达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大,可加入(   )
    A . NaCl固体 B . 固体 C . NaOH固体 D . 固体
  • 8. 工业生产甲醇的常用方法是。已知:。则为(   )
    A . B . C . D .
  • 9. 已知: , 下列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的浓度相等 B . 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消耗 C . 的生成速率与的生成速率相等 D . 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10. 一定温度下,在一体积是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化学反应:。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内, B . 反应进行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C . 提高起始反应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D .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N2 (N2不参与反应),反应速率增大
  • 11. 下列事实能说明某一元酸HA是弱电解质的是(   )

    ①HA溶中溶液中存在HA分子,且呈酸性

    ②用HA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③HA溶液和NaCl溶液不能发生反应

    ④相同浓度时,HA溶液的导电能力比HCl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一定条件下,通过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 , 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后,随温度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不能表示的是(   )

    A . 平衡常数 B . 的转化率 C .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D . 的物质的量之比
  • 13. 一定温度下,在1 L 密闭容器中,将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反应前物质的量为5 mol,平衡后物质的量为 4 mol。则反应前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 B . C . D .
  • 14. 已知101 kPa及25 ℃下,。图中能符合题意表示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是( )

    A . 曲线1 B . 曲线2 C . 曲线3 D . 曲线4
  • 15. 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里充入2 mol M和一定量的N,发生反应:。当反应进行到4 min时达到平衡,测得M的浓度为0.2 mol·L-1 , 气体的平衡压强是起始压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M的平衡转化率为80% B . 起始时,N的加入量为2.8 mol C . 前4 min内, D . 2 min时,E的物质的量是0.8 mol
二、综合题
  • 16. 已知:

    反应Ⅰ:

    反应Ⅱ: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能否通过反应Ⅰ判断等物质的量的CO、具有能量的高低?(填“能”或“不能”)。
    2. (2) CO的燃烧热
    3. (3) 下列各图中表示反应Ⅱ能量变化的是____(填字母)。
      A . B . C . D .
    4. (4) 反应生成 ,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 (5) 依据反应Ⅱ,(填“>”“<”或“=”)
  • 17. 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Ⅰ.

    Ⅱ.

    Ⅲ.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盖斯定律,写出表示关系的等式:
    2. (2) 已知反应Ⅰ、Ⅱ、Ⅲ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 则(用表示)。
    3. (3) 25 ℃时,向体积为1 L且带气压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0.04 mol NO和发生反应Ⅲ。

      ①下列描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②若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测得NO的浓度为 , 则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 18.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复合氧化物铁酸锰()可用于热化学循环分解制氢气,原理如下:

      (用表示)。

    2. (2) 用催化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反应过程如图。催化剂中添加助剂Na、K、Cu(也起催化作用)后可改变反应的选择性。

      ①第i步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

      A.第i步反应的活化能高于第ii步反应的活化能

      B.使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减小

      C.添加不同助剂后,各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3. (3) 纳米铁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可用反应制得。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和0.48 mol CO,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测得与温度、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填“>”或“<”,下同)0。

      温度下,平衡时体系的压强为p,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已知:标准平衡 , 其中为标准压强(),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 19.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以生成10 mL气体为计时终点。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V(稀硫酸)/mL

      1

      20

      3

      20

      ①除图示所列举的仪器,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重要仪器是

      ②实验Ⅰ和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填“>”“<”或“=”)

    2. (2) 下列方法不能使本实验中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的是____(填字母)。
      A . 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 B . 在稀硫酸中滴加少许浓硫酸 C . 在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浓硝酸 D . 在稀硫酸中滴加少许硫酸铜溶液
    3. (3) 等质量的锌分别与4份50 mL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反应前温度/℃

      金属状态

      1

      1.0

      20

      块状

      2

      1.6

      25

      块状

      3

      1.6

      30

      块状

      4

      1.6

      25

      粉末状

      ①实验(填实验组别序号)可表明实验温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②实验2和4表明也可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 20. 以溶液中的平衡移动为例,用“增大”“减小”或“不变”填空。

    改变条件

    溶液导电能力

    加少量浓硫酸

    加水稀释

    滴入纯醋酸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