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2-09-06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一位同学想了解新中国诞生的故事,应该给他推荐哪部电影(    )
    A . 《大决战》 B . 《长征》 C . 《南昌起义》 D . 《开国大典》
  • 2. “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于藏民而言,它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 . 设置宣政院 B . 设置驻藏大臣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册封达赖喇嘛
  • 3.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美帝侵略者。“他”是(    )
    A . 李宗仁 B . 朱德 C . 彭德怀 D . 林彪
  • 4. 为保证潜伏部队的安全,烈焰焚身纹丝不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    )
    A . 黄继光 B . 董存瑞 C . 罗盛教 D . 邱少云
  • 5.   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其法律依据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6.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 . 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 7.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A . 轻工业 B . 商业 C . 重工业 D . 农业
  • 8. 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成就。“一桥”“二铁”“三路”“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A . 1953—1957年 B . 1957—1965年 C . 1966—1976年 D . 1978-2000年
  • 9.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计划生育制度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 10. 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是

    指 (  )

    A .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 .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 农村信用社 D . 农村供销社
  • 11.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 土地改革完成 C . 一五计划完成 D . 新中国成立
  • 12.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忽视了(    )
    A . 客观的经济规律 B . 经济建设的主观规律 C . 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D . 人的主观能动性
  • 13. (2016八下·马山期末)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 九一三事件 C . “四五运动” D .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 14. 下列人物与荣誉称号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铁人”——雷锋 B .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C . “两弹元勋”——邓稼先 D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15.   1978年,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契约。这种新的土地经营形式是指(    )
    A . 农业合作化 B . 人民公社化 C . 土地集体经营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6. (2021八下·渠县期末) 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 . 深圳 B . 珠海 C . 汕头 D . 厦门
  • 17.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江泽民 D . 胡锦涛
  • 18. 下列不属于习近平强调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
    A . 国家富强 B . 世界和平 C . 民族振兴 D . 人民幸福
  • 19. 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既是全党的共同任务,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的重大举措是(  )
    A . 依法治国 B . 从严治党 C . 建成小康社会 D . 全面开放
  • 20. 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确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西部大开发 B . 民族自决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各民族共同发展
  • 21. 首次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历史问题是(    )
    A . 西藏问题 B . 台湾问题 C . 澳门问题 D . 香港问题
  • 22. “九二共识”指的是两岸对下列哪一内容达成共识(    )
    A . 开展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B . 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C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 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干扰经济合作
  • 23.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第二炮兵部队”指的是(    )
    A . 海军部队 B . 空军部队 C . 陆军部队 D . 导弹部队
  • 24.   1970年4月24日,从太空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 .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 .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C .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D .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 25. 汽车、火车、轮船已成为当今中国城乡居民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即使乘坐飞机,也不再是一种奢望。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
    A .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 现代教育的飞跃 C . 航天科技的进步 D .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 26.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实力的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材料三:中国倡导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欧洲时报》

    材料四……这个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实质上就是美反华势力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华进行遏制打压的工具。不仅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伤害,也加剧了美国内的种族歧视现象,对美国亚裔群体造成严重损害。我们敦促美方倾听美各界的正义呼声,切实纠正错误,停止干扰中美在科技、人文等领域的正常交流与合作。

    ——2021年9月14日外交部赵立坚答记者问

    1. (1) 材料一中,新中国能取得巨大的外交成就,是因为奉行什么外交政策?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
    2. (2) 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出的“中国声音”有哪些?(两例即可)写出这一时期的杰出外交家一位。
    3. (3) 根据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怎样的的外交布局?
    4. (4) 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中国外交倡导的理念是什么?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更多的成就,请任举2例。
    5. (5) 阅读材料四,面对美方的蓄意挑衅,中方能作出正面回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6. (6) 由材料一到材料四中国在外交上的表现,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 27. 会议引领航向,开启新的征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有很多里程碑式的会议,请以《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对以下六次会议展开论述。文中需涉及各次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一项)、相关影响(一点)。要求史实准确、语言流畅,字数3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