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07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 1.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于(    )
    A . 隋文帝时期 B . 隋炀帝时期 C . 武则天时期 D . 唐玄宗时期
  • 2. 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康乾盛世”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3. “东瀛有多远?盲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什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电视剧中的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阿倍仲麻吕 D . 荧心
  • 4.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喻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 . 魏征 B . 房玄龄 C . 姚崇 D . 宋璟
  • 5. 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中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 . 契丹、党项、女真 B . 契丹、女真、党项 C . 党项、契丹、女真 D . 女真、党项、契丹
  • 6. 唐朝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人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
    A . 藏族 B . 回族 C . 满族 D . 白族
  • 7. 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 . 黄巢起义 B . 安史之乱 C . 靖康之变 D . 澶渊之盟
  • 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写的是宋代哪一节日的欢乐气氛?(    )
    A . 元旦 B . 端午节 C . 中秋节 D . 重阳节
  • 9. 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 . 台湾府 B . 藩政院 C . 澎湖巡检司 D . 渤海院
  • 10. 被译成多种文字,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    )
    A . 《本草纲目》 B . 《天工开物》 C . 《农政全书》 D . 《梦溪笔谈》
  • 11.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称颂的诗人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陆游
  • 12. 下列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历史故事相关的人物是?(    )
    A . 赵光义 B . 赵匡胤 C . 柴荣 D . 赵佶
  • 13.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    )
    A . 苏州,湖州成为天下著名的粮仓 B . 苏州,湖州是天下的蔬菜基地 C . 苏州,湖州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方 D . 苏州,湖州市国家的财政支柱
  • 14. 宋代时,下列生活方式存在的有(    )

    ①东京的居民烧煤做饭    

    ②使用景德镇烧制的瓷器

    ③四川地区使用交子    

    ④到瓦子进行娱乐活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②④ D . ②④
  • 15.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划定中俄边界的条约是(    )
    A . 《北京条约》 B . 《尼布楚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伊犁条约》
  • 16. 我国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是(    )
    A . 明长城 B . 秦长城 C . 山海关 D . 嘉峪关
  • 17. 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    )
    A . 诗书已经没有阅读价值 B . 《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读 C . 当时很流行《红楼梦》 D . 《红楼梦》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
  • 18. 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 . 行省制度 B . 郡县制 C . 厂卫制度 D . 内阁制
  • 19. 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
    A . 抗元的决心 B . 抗倭的决心 C . 抗清的决心 D . 收复台湾决心
  • 20.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10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哪一口号(    )
    A . 均田免粮 B . 高筑墙,广积粮 C . 轻徭薄赋 D . 替天行道
二、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每题2分、共20分。)
三、材料分析(40分)
  • 31.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伟大的工程】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与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民族交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1. (1) 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河?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2. (2) 读下图

      请分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古地名。

      ABC

    3. (3) 材料一中提到的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理由。
    4. (4) 【技术创新】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分别写出右图中两种工具的名称。

    5. (5) 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这次通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6) 【中外交流】写出下图人物主要事迹。

      A

      B

      AB

  • 32. 宋元文化灿烂辉煌。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 (1) 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最大的科技贡献是什么?
    2. (2) 图二,图三所反映的科技发明分别是什么?
    3. (3) 这首词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的作者是谁?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4. (4) 南宋时期与该词作者风格相似,并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的词人是谁?与他们风格相悖的著名词人是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