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

更新时间:2022-09-27 浏览次数:5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1高一上·丽水月考)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飞跃”的历程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 . ①→④→③→② B . ④→①→③→② C . ④→③→①→② D . ①→③→②→④
  • 2. (2021高一下·山东月考)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侮、侵略过中国。分析原因,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    )

    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④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 3. 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来揭示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缘由。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 )
    A . 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使中华民族重新左右世界发展的趋势 B . 中国革命的性质已经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C . 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D . 使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避免中国革命发生曲折
  • 4. 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下列做法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没有照搬照抄别国经验,而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道路的有( )

    ①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②借鉴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④照搬苏联模式,建立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

    ①无产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②对“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等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③饱经战争与苦难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④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 )

    ①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新的革命前途,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新的指导思想,即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

    ④新的革命范畴,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重任落在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肩上。这说明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 )

    ①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打破历史规律的结果

    ②由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进分子的科学指导理论决定的

    ③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斗争过程中作出的必然选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2·湖南模拟) 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不是偶然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促使中国人民走上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千千万万先烈和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长期牺牲奋斗的结果。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②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决定力量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出路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1953年,中华老字号张小泉剪刀,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成立了五个张小泉制剪生产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生产品种各有不同;1955年,五社正式合并为杭州张小泉制剪合作社。这一变迁的历史背景是( )
    A .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B .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
  • 10.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这种观点( )

    ①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

    ②看到了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肯定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有相同的性质

    ④割裂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内在联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1. (2021高一上·云南月考)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走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之路吗?诚然,这是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但无论国际国内的环境,都不容许中国这样做。”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是因为(   )

    ①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③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④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正确地按时间先后排序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③经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A . ④→①→③ B . ①→④→③ C . ④→②→③ D . ②→④→③
  • 13. 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是民主革命 B .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C .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 14.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1840—1949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限,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处在于它(  )

    ①不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而是由资产阶级领导 

    ②前途最终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③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不是改良旧的政治体制,而是结束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2021高一下·洮南月考) 1943年,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在北京城区往西一百多千米的堂上村,并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如今,在这首歌曲的诞生地,人们建起了纪念馆。许多学校在这里为学生举办18岁成人礼。下列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真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最早最长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政党 

    ③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实现了伟大复兴 

    ④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习近平总书记把近代中国的国情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他明确指出:“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一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争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实现社会主义

    ②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20高一上·怀仁期中)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1956—1976年间,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

    ①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农业初步满足了我国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

    ③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领先世界

    ④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8. 请观察《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回答问题。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下列对图表反映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增加,并占据主体地位

    ②工农业和商业结构不断优化

    ③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④生产力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9. (2019高一上·海口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够体现这一飞跃的“事实”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③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④党的八大的召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0.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党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其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①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1. (2022·湖南模拟)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底,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此(    )

    ①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我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2. 从当年的积贫积弱、受人欺凌,到现在的民富国强、屹立东方,从曾经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如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百年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让世界震撼的奇迹。这些奇迹充分证明( )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主体

    ③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于其他制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3. 新中国70年的成就之一,是我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工业体系在起步阶段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苏联的援助和对苏联工业体系的承袭

    ②民族资本家建立的工业基础

    ③“一五”期间建立的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

    ④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八大。关于党的八大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5.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对中共八大认识正确的是( )
    A . 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 B . 为“三大改造”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C . 指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 . 加深了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 2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1949年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B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结束 C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D .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社会变革
  • 27. (2020高一上·界首月考) 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其内容包括(    )

    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优先发展工商业

    ③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④处理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8. 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变我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9. (2021高一上·江西开学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30. (2022高一下·茂名期中) 流行语和口号往往带有时代的痕迹和烙印,下列流行语和口号中,属于过渡时期的是(   )
    A .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 用十五年时间赶英超美(大跃进口号) D .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二、非选择题
  • 31. (2020高一上·昌平月考)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巩国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来。但是我们手中资金有限,而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到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它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两件大事。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1) 想一想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2. (2)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过渡时期开始、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 (3)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
  • 32. 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奋斗。但是,他们的努力都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至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说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民日报》

    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大事件?并回答其历史意义。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虽然经历曲折,但成绩斐然。在机械工业方面,分别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我国主要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我国依靠人民集体力量修建了8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比如新安江水库、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等;同时,成渝、鹰厦、包兰、兰青、兰新、川黔黔桂、成昆等线建成通车,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涌现出小说《青春之歌》《创业史》,电影和舞台剧《红色娘子军》《霓虹灯下的哨兵》,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196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运载火箭;1964年10月和1965年5月,我国先后两次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打破了国际上的核垄断。

    材料二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新征程中,既有开阔水域,也有急流险滩;既有江河归海,也有乱云飞渡。202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突破1万美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但许多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概括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2. (2)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想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