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五校联谊“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2-09-19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焰色试验为物理变化 B . 醋酸、纯碱、烧碱、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 C . 可用过滤法分离由溶液和氢氧化铁沉淀组成的混合物 D . 浓盐酸属于混合物,液氯、干冰均属于纯净物
  • 2.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 B . C . 食醋 D .
  • 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物质的溶解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电离过程 B . 纯净的液态酸不导电,故酸都不是电解质 C . 溶于水后,溶液中只含有 D . 溶液中通入气体至溶液呈中性,溶液的导电能力几乎不变
  •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铁丝和铜丝都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B . 钠粒投入硫酸铝溶液中,可置换出铝 C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D . 久置的氯水,其剩余成分只有水
  • 5. 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
    A . B . C . D .
  • 6. “有效氯”的含量定义:从HI中氧化出相同量的I2所需Cl2的质量与指定化合物的质量之比,常以百分数表示。请问纯的“有效氯”的含量为(   )
    A . B . C . D .
  • 7. 长久未使用的铜质器皿中常含有“铜绿”(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 . 反应物中铜元素和氧气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C . 该反应中得电子,失电子,被氧化 D . 该反应中发生了还原反应
  • 8. 下列物质中能增强“”消毒液的使用效果的是(   )
    A . 稀硫酸 B . 碳酸钙粉末 C . 氢氧化钠固体 D . 氯化钙粉末
  • 9. 已知还原性: , 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 B . C . D .
  • 10. 钾(K)与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比Na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
    A . K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B . K在空气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且产物只有K2O C . K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Na与水的反应剧烈,产物都有氢气 D . K也可以与氯气反应,且比Na与氯气的反应剧烈
  • 11. 将Na2CO3固体加入含下列离子的溶液中,溶液中原离子还能够大量存在的是(   )
    A . B . C . D .
  • 12. 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3.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 B . 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 C . 用醋酸除去热水瓶中水垢: D . 除去混在铁粉中的铝:
  • 14.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符合题意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碳酸钠可与硫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

    B

    将Na2O2加入酚酞溶液中,酚酞变红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无

    C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会生成过氧化钠

    Ⅰ对,Ⅱ对,有

    D

    过氧化钠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

    过氧化钠能和CO2、H2O反应生成氧气

    Ⅰ对,Ⅱ对,有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0高一上·肇东期中)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 . 溶液碱性不变,有H2放出 C . 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 D . 溶液碱性增强,有O2放出
  • 16. 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六种粒子,在反应过程中测得的质量分数(w)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 在反应中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B . 还原性: C . 该反应中被氧化为 D . 在反应中参加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之比为
二、填空题
  • 17. 现有下列物质:①稀硫酸   ②小苏打   ③氨水   ④二氧化碳   ⑤FeCl3固体   ⑥稀NaOH溶液。
    1. (1) 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物质序号为;属于非电解质的物质序号为
    2. (2) 有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这两种物质的序号是
    3. (3) 加入盐酸、NaOH溶液均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序号为
    4. (4) 能导电的物质序号为
    5. (5) ④与⑥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小火蒸干,得到固体混合物。固体组成成分可能是(用化学式表示)
三、综合题
  • 18. 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 (2) 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原因是
    3. (3) 写出步骤II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4. (4) 步骤I所得蓝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 19. 某实验小组欲在实验室探究氯气的性质和模拟工业上制取漂白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装置的作用是
    2. (2) 实验时,观察到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3. (3) 若装置中布条不褪色,装置中布条褪色,则装置中盛放的试剂甲是(填名称)。
    4. (4) 装置中生成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漂白粉应密闭保存,请说明原因:
  • 20.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1. (1) 起初,人们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纯碱,但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纯碱的化学式为
    2. (2) 1791年,“路布兰制碱法”取得专利。该方法以硫酸、氯化钠、木炭、白垩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为原料,但在20世纪20年代后被淘汰,因为生产过程中释放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分子结构示意图为 , 该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易形成酸雾,腐蚀金属设备,该酸雾腐蚀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1861年,“索尔维制碱法”问世,该方法是在用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工业废气时意外发现的,反应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为____(填标号)。
      A . B . C . D .
    4. (4) “侯氏制碱法”由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于1943年创立,是“索尔维制碱法”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至今仍为全世界广泛采用。

      ①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②上述流程中X物质是(填化学式)。

      ③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提高到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