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新时间:2022-08-24 浏览次数:5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房山模拟) 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位于下图中(    )

    A . B . C . D .
  • 2. (2022·东三省模拟) 在黄河流域,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白菜和芥菜的籽种。在长江中下游,青莲岗、屈家岭、良渚等地的氏族部落已普遍栽种水稻。据此可知(   )
    A . 我国是最早具备完整农业生产能力的国家 B . 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普遍开始种植水稻 C .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原始社会主要粮食产区 D . 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特征
  • 3. (2022·海南模拟) 二里头文化时期发现的一类墓葬中无一定的墓圹,个别的和兽类同埋在灰坑之中,都无随葬品;葬式或蹲或屈,或双手被捆,可能是被活埋的。据此可知,当时(    )
    A . 私有制度尚未产生 B . 社会存在阶级压迫 C . 夏朝统治暴虐无道 D . 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 4. (2022·顺义模拟) 下图是发现于陕西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图反映出姜寨文明的特征是(   )

    A . 种植玉米,兼有饲养家畜 B . 刀耕火种,形成青铜文明 C . 阶级出现,形成早期国家 D . 定居生活,形成原始聚落
  • 5. (2022·高县模拟) 下表是考古发掘的中国早期玉器生产的三个中心,可用于佐证早期中华文明(   )

    中心

    距今时间

    分布地点

    玉器特征

    红山文化遗址

    约5000年左右

    辽河流域

    有关自然崇拜和神权的礼器

    良渚文化遗址

    约5000年左右

    长江中下游

    象征神权和王权的礼器

    二里头文化遗址

    约4000年左右

    黄河中下游

    代表王权的礼器

    A . 以玉器开发使用为主要特征 B . 具有多源特征和统一性的基础 C . 具有高度的同源同向性特征 D . 神权与王权从紧密结合到对立
  • 6. (2022·渭南模拟) 在仰韶文化洛阳王湾遗址的小陶罐内壁附着有粟的痕迹,同时,在三门峡交口遗址发现有水稻籽实与粟,在郑州大河村、淅川下王岗址、郑州西山的古城等出现了大型定居村落和家畜饲养业。这表明此时(   )
    A . 农业经济活动较为稳定 B . 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基本形成 C . 农业作物种植出现交流 D .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已经出现
  • 7. (2022·四川一诊) 西周的“雅乐”主要用于祭祀及相关庙堂典礼场合,专供王贵享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厌烦雅乐而去欣赏具有生活气息的俗乐,如魏文侯“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 贵族政治开始衰落 B . 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 . 浪漫主义音乐兴起 D . 民间盛行编钟演奏
  • 8. (2022·四川模拟) 记载上古历史的先秦文献《尚书》中多处出现“民监”“民视”“民听”“保民”等记录。这表明我国(    )
    A . 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B . 民主观念较早成熟 C . 血缘政治影响式微 D . 早期国家崇尚平等
  • 9. (2022·四川模拟) 西周初期,周王室通过赐姓、命氏来分封新的诸侯国,这些受封的诸侯承担起向更远的地方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的使命。这表明分封制(    )
    A . 导致了诸侯争霸形成 B . 扩大了王畿的统治区域 C . 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D . 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 10. (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 近年来,南方许多地方出土了西周的青铜器(图1).这意味着西周(   )

    图1

    A . 文化的影响波及到长江流域 B . 对江南开发做出突出贡献 C . 在南方建立了严密政治统治 D . 注重对南方进行文化渗透
  • 11. (2022·昆明一模) 商代动物类象生玉器数量丰富,涉及动物种类30余种;西周的象生玉器涉及动物种类明显减少,纹饰向龙凤纹集中,多元动物崇拜逐渐向单一动物崇拜转变。这反映出西周(   )
    A . 手工业技艺逐渐提高 B . 权逐步摆脱神权色彩 C . 国家权力呈加强趋势 D . 艺术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 12. (2022·石家庄一模) 周代,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之间往来时会有“辞玉”的举动。“辞玉”大多是诸侯之间的聘享之礼,表明两国之好,当礼毕后还会把自己的挚玉还礼给对方,称为“还玉”。周代这种做法(    )
    A . 消除了贵族纷争 B . 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 C . 落实了分封制度 D . 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 13. (2022·东北三省模拟) 青铜器龙纹在商代晚期盛行,其花纹规整对称,风格粗犷庄严,形象夸张神秘,指向原始力量。而西周时期的龙纹造型简化、结构规律化,风格从雄奇庄重向秩序实用转变。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B . 巫术祭祀日趋盛行 C . 青铜冶炼铸造技艺进步 D . 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 14. (2022·宝鸡模拟) 西周时,家臣是协助卿大夫处理家事的私臣,所谓“家臣不敢知国”;春秋时期,家臣的选任日益看重才能,异姓家臣多有出现,并开始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甚至出现“陪臣执国命”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春秋时期( )
    A . 王室势力不断衰落 B .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C . 官僚政治逐渐孕育 D . 卿大夫阶层已没落
  • 15. (2022·柳州模拟) 商代内服成员主要由居住于王畿地区的商王同姓或异姓姻亲氏族组成,而西周自建立便对王室及同姓子弟等进行分封,使之到远离王畿的地方“以藩屏周”,又在王畿地区分封了一批功臣、同姓及异姓诸侯。这反映出西周(   )
    A . 宗族聚居状态逐渐被打破 B . 强化对统治中心的控制 C . 贵族集团的利益得以平衡 D . 王室血缘观念逐渐淡化
  • 16. (2022·广东模拟) 王国维认为:“周之制度、典礼,乃道德之器械,而尊尊、亲亲、贤贤、男女有别四者之 结体也,此之谓民彝……欲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必于是乎观之矣!”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 . 重视以德治国的统治观 B . 重德治轻刑罚的治理理念 C . 分封制的等级规范森严 D . 宗法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17. (2022高三下·贵阳月考)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不仅有着授民授疆土以及论功赏赐诸侯的职分,而且还利用“互惠原则”对诸侯贵族在“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换取诸侯们对他的绝对忠诚,从而更好地完成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这一做法试图(   )
    A . 规范诸侯国土地的隶属关系 B . 通过利益分配维系王室统治 C . 构建以血缘为主的政治结构 D . 凭借互惠原则均衡政治利益
  • 18. (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在历史上,政治制度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要工具。基于这个视角对西周政治制度做一番分析研判,下列图表中①②③④处应依次填入(    )

    A . ①军功爵制  ②礼乐制度  ③井田制  ④分封制 B . ①礼乐制度  ②分封制  ③王位世袭制  ④井田制 C . ①分封制  ②军功爵制  ③礼乐制度  ④土地私有制 D . ①礼乐制度  ②井田制  ③王位世袭制  ④分封制
  • 19. (2022·宝鸡模拟) “武王灭商后,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建起一个以姬姓周室宗族体系为主干框架而融合诸族的华夏国家社会。”材料意在说明周王朝(    )
    A . 是单一民族国家 B . 有一定的统一性 C . 实行土地国有制 D . 形成了中央集权
  • 20. (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而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    )
    A . 具有突破政治结构的血缘纽带的趋势 B . 不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C . 具有导致地权和劳动者分离的趋势 D . 所封土地名义上归国王所有
  • 21. 西周末年,土地在百姓手中逐渐成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出现了许多以土地易马匹、器具等的情况,并有相关交易契约作为商业凭证。由此可见(   )
    A . 井田制出现瓦解的迹象 B .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行为 C . 商业契约体系较为完备 D . 以物易物成为主流交易方式
  • 22. (2022·皖豫模拟) 周代实行采诗制度,“采诗”即采风,采诗官又有“风人”之称。《毛诗序》曰:“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据此可知,这一制度的实行(   )
    A . 践行了儒家诗歌服务政治的理念 B .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C . 便利了统治者对民间疾苦的体察 D . 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
  • 23. (2022·淮南模拟) 西周末年礼崩乐坏,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被游离出来。在生存压力之下,士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旨在说明(    )
    A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B . 百家争鸣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C . 礼崩乐坏的时代变化推动了士的崛起 D . 士再就业的压力促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 24. (2022·安徽模拟) 有学者在评价西周世官制时指出,“世袭权利仅仅作为一个人进入政府服务的资格,而不是担任其父、祖之前相同职位的绝对权利”;“要得到一个期望许久的职位并能够持续在周王任命的这个职位上工作……需要的是个人的付出和大量努力。”该学者意在说明这一制度(   )
    A . 固化了社会结构 B . 体现出官吏选拔注重品行 C . 维护了君主集权 D . 有助于保持朝廷政治稳定
二、材料分析题
  • 25. (2022高二下·贵州月考) 材料一: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材料二:商代的方国是建立在武力强制基础上的结合关系。西周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诸侯本人的地位由周王册封。周天子的分封使得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和行政建制上的保证措施,周天子与诸侯间形成的是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诸侯国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与西周王畿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实际上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并在相近的观念

    下逐渐产生了对周王室的认同感,实际上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一定基础。

    ——摘编自《高中历史教学中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关内容探析》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三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片和文献史料


    图一:战国形势图   图二 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材料四:周朝建立后,以血缘等亲疏关系为纽带,分封了数量庞大的诸侯国,在周礼和周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形成了以周人为核心的华夏族雏形。来自东夷部落的秦人先祖,在发展过程中空间受到挤压,迁往西陲之地,与西戎各部落经过长期的冲突、交流、融合,新的秦人逐渐形成。秦人在崛起过程中,逐渐融入到夏、商、周以来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同时还不断吸收了四周戎狄部族,扩大了华夏族范围。春秋战国以降,周天子式微,诸侯征战不断,客观上加强了各诸侯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摘编自刘再营《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 (1) 观察材料一地图,指出分封制的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周分封制的进步性予以评析。
    3. (3) 材料三中蕴含了哪些时代信息?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并指出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4. (4) 据材料四,概括先秦时期民族交融发展的原因。
  • 26. (2022高二下·四川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干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 27.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到:“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

    结合所学周代有关史实,构建出“互相配合”“一整套”制度的关系示意图,并对所示关系进行合理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