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学业水平...

更新时间:2022-08-25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反映这一时期(    )
    A . 处于仰韶文化时期 B . 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C . 奴隶制度走向繁荣 D . 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
  • 2. 阅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右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朝时期
  • 3.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 . 汉武帝的内外朝制 B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 明朝后期的内阁制 D . 清朝中期的军机处
  • 4.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朝廷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分掌地方财政、司法、军事以及农田水利等具体事务。横线省略的机构应是(    )
    A . 转运司 B . 枢密院 C . 宣慰司 D . 三司使
  • 5. “它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此处“它”指的是(    )
    A . 《四洲志》 B . 《海国图志》 C . 《资政新篇》 D . 《瀛寰志略》
  • 6. 某年9月6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在全局上的意义尤其重大。此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也是一种进步。”材料中的战役是指(    )
    A . 淞沪会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 7. 下图遗址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有宫殿、神庙、城墙以及排水设施等。该古城遗址属于(    )

    A . 南部非洲文明 B . 玛雅文明 C . 阿兹特克文明 D . 印加文明
  • 8. (2022高一下·定远月考) 有学者指出:“18世纪末的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与这场革命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克伦威尔 B . 拿破仑 C . 华盛顿 D . 俾斯麦
  • 9. 某部著作既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又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该著作是(    )
    A . 《共产党宣言》 B . 《人权宣言》 C . 《资本论》 D . 《独立宣言》
  •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感慨道:“今天,积累知识的速度是空前的、爆炸性的……同样空前的、爆炸性的是用计算机储存和检索信息的速度,还有以光速——尤其是通过卫星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材料反映了当今社会呈现的特点是(    )
    A . 世界多极化 B . 经济全球化 C . 社会信息化 D . 文化多样性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1.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士人的活跃推动了思想的繁荣。下列关于百家争鸣各家的主张,叙述正确的是(    )
    A . 老子主张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B . 墨子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 . 孔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D . 韩非主张控制臣民、加强中央集权以增强国力
  • 12. 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

    A . 东汉    蜀    前秦 B . 秦    西汉    梁 C . 蜀    东晋    梁 D . 蜀    东汉    隋
  • 13. 北宋学者沈括《梦溪笔谈》里记载:“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物之盛,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人较高的生活与消费水平。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该历史信息的是(    )
    A . 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B .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普及南方 C . 丝织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D .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 14. 与朱熹、王阳明的“存天理”、“致良知”不同的是,明朝后期的李贽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由此可见,李贽( )

    ①提倡个性自由    ②蔑视权威和教条    

    ③否定传统伦理道德    ④强调儒学复兴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清代曾纪泽在《中国先睡后醒论》中写道:“尚须庚申圆明园之火,焦及眉毛,俄国之僭伊犁,法国之吞东京(越南),始知欧洲人四面逼近其地,势极危险。盖自庚申一炬,中国始知他国皆清醒而有所营为……窃以此际,中国忽然醒悟。”此时的“忽然醒悟”导致了先进的中国人(    )
    A . 开眼看世界,起到启迪思想解放的作用 B . 学习西方,作早期现代化尝试 C . 托古改制,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强国之道 D . 结束专制,开启民主共和之路
  • 16. 一位学者曾对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评价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该学者评价的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护国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7. 仔细观察如图漫画,图中宣传口号为“打土豪分土地。”下列口号与此是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A .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 “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 C . “坚持抗战到底” D .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 18. 中共中央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此次会议(    )
    A . 提出了工作重心必须乡村转移到城市 B . 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政治基础 C . 正式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 . 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9. 周恩来在五十年代某次国际会议上指出:“在座的绝大多数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殖民主义的重灾区,这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认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摒弃彼此之间不必要的恐惧和顾虑,从共同的苦难中孕育出相互间宝贵的了解和支持。”此次会议中我国(    )
    A . 提出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B .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提出“真实亲诚”理念
  • 20. “他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他的事业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他建立的帝国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阿拉伯帝国 C . 罗马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
  • 2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一种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使用蒸汽动力后,工厂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由此可知,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    )
    A .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 . 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 . 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兴起 D . 推动代议制在英国的确立
  • 22. “东线德军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从而将俄军限制在东普鲁士边境,而在西线,占绝对优势的德军右翼以闪电战穿越比利时平原和荷兰南部的‘马斯特里赫特盲肠地带’,绕着梅斯—蒂永维尔这条主轴,向西南方向做大规模的弧面回转运动,然后进入法国北部”。直接导致上述德军的“速决战”方案破产的是(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莫斯科战役
  • 23. 下表是1920~1925年苏俄(联)经济数据统计表(部分)。这一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项目

    1920年

    1925年

    工业生产总值(亿卢布)

    14.1

    77.39

    钢厂量(十万吨)

    19

    186.8

    粮食产量(百万吨)

    52.5

    113.3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 . “新经济体制”改革
  • 24.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同盟变成冷战对手,造成两大国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这始于(    )
    A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 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发生 D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 25.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5年,中国倡议的“亚投行”成立。此外,中国还主持召开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国际会议。由此可见,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A . 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B . 努力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的国际关系 C . 努力推进经济的区域合作 D . 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发挥全球治理作用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题17分,27题18分,共35分)
  • 26. 千百年来,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萦绕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实现了新的统一。秦王朝在国家治理形式上采取中央集权模式,改变旧的世袭分权导致的分治状态,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秦汉时期是倡导国家统一的文化意识的成熟期,统一被视为天之经地之义,所以汉初董仲舒鲜明地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如果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甚至可能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一国两制”使香港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它保留了另一种制度。

    ——摘引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王朝“从制度层面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的表现,列举汉武帝实现思想一统的举措,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西藏地区治理的主要举措,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
    3. (3) 指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事例。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陆为“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所做的努力。
  • 27. 14到16世纪被称为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1. (1) 列举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他们都诞生于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指出该城市名称,结合材料一分析文艺复兴的实质。
    2. (2) 阅读材料二,说出15世纪亚洲和欧洲大规模航海活动中到达印度的著名航海家,简要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是怎样加强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分析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