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2-10-24 浏览次数:6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山顶洞人遗址 D . 良渚遗址
  • 2. 夏朝已经出现大型宫殿、城墙等,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机构。这标志着(     )
    A .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B .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 . 夏朝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D . 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建立
  • 3. (2020·德州)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关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的系列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是哪个朝代的历史?(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
  • 4. 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周代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 . 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 . 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C .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 . 汉字部来源于象形字
  • 5. (2020七上·普宁期末)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三朝的灭亡,给后任君主的主要启示(    )
    A . 提倡改革 B . 重视教育 C . 以民为本 D . 发展经济
  • 6.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
    A . 盘庚迁殷 B . 商鞅变法 C . 尊王攘夷 D . 百家争鸣
  • 7. (2020·东营) 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周王室衰微 B . 分封制崩溃 C . 兼并战争不断 D . 注重兴修水利
  • 8. (2020·营口)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 . 孟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9. 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

    ①统一文字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2019七上·珠海期中) 《史记·陈涉世家》载“失期,法皆斩”,由此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A . 战乱频仍 B . 焚书坑儒 C . 刑罚严酷 D . 赋役繁重
  • 11. (2021七上·常德期中)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处于(   )
    A . 公元前二世纪初 B . 公元前二世纪末 C . 公元前三世纪初 D . 公元前三世纪末
  • 12.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小静同学搜集了“背水一战、暗度陈仓、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典故,请你帮助她确定与这些典故相关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A . 春秋争霸 B . 秦灭六国 C . 楚汉之争 D . 战国争雄
  • 14.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建立的过程(     )
    A . 西汉 B . 东汉 C . 蜀汉 D . 前秦
  • 15. (2020七上·平昌期末)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 . 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 . 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 . 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 .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 16.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 . 张骞 B . 卫青 C . 蒙恬 D . 班超
  • 17. (2020七上·德庆月考) 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 . 官僚机构臃肿 B . 宦官把持朝政  C . 豪强地主横行 D . 外戚势力膨胀
  • 18. (2020·深圳)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桂陵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19.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下诏推行材料中“断北语,一从正音”的古代皇帝是(     )
    A . 秦孝公 B . 孝文帝 C . 晋武帝 D . 宋武帝
  • 20.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面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粒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 李冰 B . 蔡伦 C . 祖冲之 D . 贾思勰
二、综合题
  • 21. 提升历史学科素养,是学习的重要目标。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图一中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图二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

    (史料实证)

    材料二


    图三山顶洞人的骨针


    图四河姆渡遗址的猪纹陶钵

    (唯物史观)与(历史解释)

    材料三

    生产工具

    主要经济

    生产关系


     

    图五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采集和渔猎

        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果实,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和压迫。


     

    图六 半坡人使用的石器

    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家国情怀)

    材料四  清明节,上万名海内外华人在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祭拜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3000多人在陕西宝鸡公祭炎帝神农氏。据了解,参加公祭黄帝活动的台湾同胞代表达700人。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祭祀黄帝活动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关注。如今,黄帝陵每年都要接待数十万名谒陵祭祖的中华儿女。

    ——据新华社相关报道

    1. (1) 观察图一、二,指出中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农耕文明的分布特点。请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
    2. (2) 观察图三、图四,请分别说出从每幅图片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
    3. (3) 读材料三,指出表格中远古人类主要经济形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4. (4)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时代的生产关系是“野蛮”还是“文明”?请说出理由。
    5. (5) 材料四中,海内外华人齐聚祭拜炎帝和黄帝的原因是什么?
  • 22. 政治制度的设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维护国家统一,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职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血缘)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四 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即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秦汉时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胡如雷《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

    1.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影响。
    2. (2) 读材料二,思考李斯会给秦始皇提什么治国建议?
    3. (3) 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理由。
  • 23. 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哲思一脉)

    材料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篇》

    (医学传承)

    材料二

    (匠心谨肃)

    材料三

    (文史辉映)

    材料四

    著作:《史记》

    著作:    C    

    作者:     A      

    作者:    D    

    成书朝代:西汉

    成书朝代:东晋

    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    B     体通史

    地位: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铸魂筑梦)

    材料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选自十九大报告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的主张?根据材料一解读其中的具体内涵。请说说这些思想主张有何现实意义?
    2. (2) 阅读材料二,请分别写出两位历史人物在医学上的主要成就。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数据,谈谈你对中医药的认识。
    3. (3) 材料三中各项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请按时间先后排列,只写序号。
    4. (4)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请根据提示在各字母(ABCD)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5. (5) 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正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请试举一例加以说明。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
三、论述题
  • 24. 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观察材料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怎样趋势?有历史学家认为:当时这种趋势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请根据图一、二以及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