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2-08-15 浏览次数:7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一位初中生在日记中说:“自从进入青春期,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自信,时而自卑;有时希望得到长辈的帮助,有时又对长辈的建议特别抵触…”这样的矛盾心理(   )

    ①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契机

    ②会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③是我们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④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表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③
  • 2. 七年级的小丽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不知道为什么,小军的身影总在我心里萦绕,我是不是恋爱了?”对于小丽的这种感情,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朦胧而可贵,应该是天长地久的爱情 B . 是爱情的前奏,必然会制约我们成长 C . 是正常的,但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D . 可能滑向罪恶的深渊,必须斩断情丝
  • 3.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其中,“羞恶之心”告诉我们(   )
    A . “闻过即改,知耻后勇” B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 .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D . “见贤思齐,止于至善”
  • 4. 王某迟到误机后,与航空公司工作人员沟通未果,情绪失控,竟然大打出手,还一并殴打了前来调解的民警,最后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这警示我们(   )
    A . 人类的情绪是变化莫测的 B . 生活中应传递情感正能量 C . 情绪调节的方式多种多样 D . 控制好情绪是人生必修课
  • 5. 晓峰经常把自己写的小文章分享给好朋友大军。大军把这些文章配上精美的插图,精心设计成一本小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晓峰。晓峰对大军说:“这是最有意义的礼物,我会珍藏一辈子,”晓峰的话也让大军深受感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

    ①通过阅读体验美好情感

    ②情感需要表达,需要共鸣

    ③在交流中传递美好情感

    ④参与实践,传递青春梦想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是航天科研团队所有成员万众一心、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结果。材料表明(   )
    A .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与团结协作 B . 在集体中只有密切合作,不存在成员间的竞争 C . 集体荣誉只属于集体,属于国家,不属于个人 D . 成员的数量越多,责任越重,集体的力量越大
  • 7. “自从担任班长后,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不仅要严以律已,还要帮助老师管理班级事务,”“担任组长后,在组织活动中,我学会了分工合作,也学会了理解包容。”从上面两位班干部的感言中,可以体会到集体生活能够(   )

    ①培养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②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③充分展示自己独特个性

    ④锻炼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宏伟的事业需要美好的愿景,更需要凝聚人心、共同拼搏。好比一首歌,合唱比独唱更有气势,更令人震撼,和声比单声更饱满,更富有韵味。因此,作为集体的成员要(   )

    ①顾全大局,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②坚持以集体主义为重,忽视个人利益

    ③面对冲突时,让集体服从个人意愿

    ④识大体,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下列对下侧漫画《兄弟》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危难时刻朋友相互帮助,属于真正的友谊 B . 朋友间相互接纳与欣赏,做到心中有集体 C . 小群体沾染上江湖义气,沦为小团体主义 D . 小群体的成员志趣相投,与同伴互学共进
  • 10. 2021年8月,南京的毛某擅自离开封控区,并隐瞒行程,导致疫情扩散。这警示社会应( )

    ①进一步加强道德法治教育

    ②强化大众的安全意识,加强引导

    ③尊重每个人的生活节奏

    ④坚持宣传集体主义,反对个人利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派出所给我们上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熟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说明(   )
    A .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 . 法律规定了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情 C . 人们的生活只能依赖于法律 D . 法律调整我们的社会关系
  • 12. 2021年,S省法院始终保持“打虎”“拍蝇”高压态势,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打,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等案件672件796人。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主要特征是(   )

    ①法律是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法律对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杭州某商店因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受到罚款一万元的行政处罚。这表明(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行政处罚

    ③未成年人受特殊关爱和保护

    ④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要让法治精神融入每一位公民心中。下列公民中,具有法治精神的是(   )

    ①小利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存在黑网吧

    ②小晶主动找代驾,坚决制止父亲酒后驾车

    ③阿薇觉得缴税很吃亏,用尽办法偷税漏税

    ④老李离异后,拒绝支付十岁女儿的抚养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青少年“见义勇为”值得肯定,但更应提倡“见义智为”。倡导“见义智为”,是为了(   )

    A .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B . 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的稳定 C . 教育学生珍惜权利,放弃义务 D . 增强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二、材料分析题(2大题,共20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七(1)班的同学们针对班级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项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

    调查内容

    是否存在同学违反班规的现象

    54%

    46%

    是否存在逃避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

    62%

    38%

    是否存在班干部徇私舞弊、独断专行的现象

    35%

    65%

    1. (1) 上述调查数据反映了该班存在哪些问题?
    2. (2) 请你就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晨,李梅来到学校,她看见学校宣传栏上贴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看见这份通知,同学王涛说:“专项治理校园欺凌是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我们真心需要这样的保护.”同学张梅说:“咱们学校也发生过类似事件,防范校园欺凌,人人有责。我们要行动起来,还校园一片安宁。”

    1. (1) 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体现了对中小学生哪方面的保护?为什么王涛说我们需要这样的保护?
    2. (2) 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应如何行动起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