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2-08-24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 1. (2022八下·尧都期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冰雪盛宴—北京冬奥会

    我国发展冰雪运动,保障人民,健康生活、弘扬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2022年2月 20日,北京冬奥会完美闭幕。

    我国运动员奋勇拼搏,在本届冬奥会上取得了9金4银 2铜的优异成绩!如图甲所示。任子威取得了速滑男子1000米冠军!如图乙所示.谷爱凌获得了自由式滑雪的两枚金牌!如图丙所示,苏翊鸣取得了单板滑雪的冠军!

    1. (1) 如图甲所示,任子威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任子威具有
    2. (2) 如图乙所示,谷爱凌用撑杆向后撑雪地,她就加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的,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3. (3) 请你从以上材料中,提出一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温馨提示∶不得与第(1)、(2)问内容及以下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问题∶冰鞋为什么会在冰面上留下痕迹?

      物理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理问题∶

      物理知识∶

      (物理问题与物理知识对应,且没有科学性错误均可得分)

  • 2. 如图所示,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了“追尾”,虽然B车驾驶员紧急刹车,仍撞击了A车。碰撞瞬间,B车撞击A车的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车撞击B车的力,A车驾驶员受到(填“安全气囊”“安全带”或“汽车头枕”)保护未严重受伤。B车对A车的力是由于(选填“A”或“B”)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 3. 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然后甲同学用500N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B,B测力计示数显示为500N,那么A测力计示数为FAN;若甲、乙两同学同时用500N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则此时B测力计的示数FBN。(均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绳的重)

  • 4. 质量为 1kg 的物体 A 和质量为 2kg 的物体 B 用轻质弹簧连接并竖直地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第二次将 A,B 的位置对调,再次静止在地面上。对调后弹簧的形变程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对地面的压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地面对 A 的支持力是N。

  • 5. A、B是材料相同、表面的粗糙程度也相同的两个物体,A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分两次在同一水平地面上用力推动它们(如图所示),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F1F2 , 图甲中B所受地面摩擦力图乙中B所受摩擦力。(以上两空均选填“>”、“=”或“<”)。

  • 6. 负压式救护车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负压,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某款救护车车内气压为外界标准大气压的90%,该车的轮胎上有深深的花纹,这是为了(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若车顶的面积为5m2 , 则车顶受到大气形成的内外压力差为N(标准大气压取:p0 =1.01×105Pa)。
  • 7. 用如图装置拉动物体A,使重200N的物体在6s内沿水平面匀速移动了3m,若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45N,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F为30N,则拉力F的功率为 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 

二、实验题
  • 8. 某同学利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测出了一个小石块的密度。测量过程中,测出小石块的重力为G,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石块没有与杯底接触),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受到的拉力为F,水的密度用ρ表示。小石块的密度ρ=。(用题目中已知字母表示)
  • 9. 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 (1) 如图甲所示是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压强计,发现U形管两端的液面高度不相同,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
      A . 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 .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 (2) 分析A、B两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3. (3) 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两图进行对比;
    4. (4) 小明保持B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他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同学小婷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
  • 10.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铁球与木块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 (1) 铁球撞击木块,通过的大小来判断铁球具有的动能大小;
    2. (2) 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两图;实验中应保证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3. (3) 选用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1.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

    2

    0.1

    0.4

    0.3

    1. (1) 如果你对小明的实验记录进行有关分析,就会发现他的实验结果是违背物理规律的,其表现在于 
    2. (2) 小明重做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3. (3) 如果改为图丙的绕法,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计绳重和摩擦)。
三、单选题
  • 12. 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王没有将地面上的箱子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B . 踢出去的足球仍能向前运动,是因为小球受到惯性作用 C . 物体受到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不受力运动物体很快会停下来 D . 物体匀速转弯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 13. (2016八下·汽开区期末) 如图所示的是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铅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

    A . B . C . D .
  • 14. 有关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同一地点大气压强的值是固定不变的 B . 茶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茶壶盖上小孔的巧妙设计与大气压无关 C . 历史上是用马德堡半球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D . 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水的沸点也随着降低
  • 15. 如图是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a中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B . 图b中巨轮之所以能够浮在水面是因为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 C . 图c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D . 图d中上浮的气球中填充气体的密度大于外界空气密度
  • 16. 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两人通过腿、肩等部位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如图所示,当甲、乙两运动员拉着布带处于静止状态且布带的重力不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僵持状态下,乙对甲的拉力与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甲对布带的拉力和乙对布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甲若获胜是因为甲的拉力大于乙的拉力
  • 17. (2017·民勤模拟) 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内盛相等质量的同种液体.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小球A和B分别放入容器中,A球漂浮,B球悬浮,如图所示.两球在两容器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和F , 两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和p ,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 F>Fp<p B . F<Fp>p C . F<Fp<p D . F>Fp>p
  • 18. 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层外环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以下关于卫星运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卫星在远地点时,势能最大 B . 卫星在近地点时,动能最大 C . 卫星在运行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 D . 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 19. (2021八下·濉溪期末) 如图所示,起重机的机械效率、功率与其对外做功多少的关系是(  )

    A . 机械效率越高,做功一定越快 B . 做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 . 功率越大的机器做功一定越多 D . 做功越快的机器,功率一定越大
四、作图题
五、简答题
  • 23. 如图所示,是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大小的实验示意图。当弹簧测力计竖直拉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就表示重物所受重力G的大小,即G=F,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证明。

六、计算题
  • 24. 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从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并在木块表面上放一重2N的石块.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取g=10N/kg,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 .求:

    1. (1) 图甲中木块受的浮力大小;
    2. (2) 图乙中液体的密度;
    3. (3) 图乙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
  • 25. 工人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500N的推力将重800N的物体匀速推上高1.5m的车厢,所用的斜面长是3m,求:

    1. (1) 推力做的功;
    2. (2) 斜面的机械效率;
    3. (3)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