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忻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15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所谓经典翻拍,就是以曾在一段时期内较为盛行,流传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影视作品、文学名著等作为素材进行二次创作的影视作品。然而,近年来的翻拍之作却“十拍九翻车”。随着剧集新《白蛇传》、新《天龙八部》以及电影《第一炉香》等播出上映,经典翻拍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焦点。这些作品大多口碑一般,有评论者直言“翻拍毁经典”。为什么现在翻拍经典常常会获得与原作截然不同的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丢掉了经典的“精气神”。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四大名著、金庸武侠小说不断被翻拍。其中大部分作品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收视,但也有些作品没那么幸运。比如,2019年版电视剧《封神演义》被观众吐槽“魔改”原著、毁经典,播出不久后就被强制“收官”;2020年上线的《鹿鼎记》中演员演技过于夸张,豆瓣评分仅3.2分。这些翻拍影视剧以经典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又融合现代制作技术和先进的影视拍摄理念,完全有条件成就好作品。可为什么呈现出的作品丢掉了经典的“精气神”,在广遭吐槽的情况下仍“屡败屡拍”呢?有的创作者出于致敬经典的情怀投入创作,意在重新诠释经典,又或是用现代摄影技术弥补早年拍摄时的缺憾。也有的创作者受利益驱动,希望挖掘经典背后蕴藏的商业价值。翻拍往往能未播先火,也能在播出上映期间引发公众对比不同版本经典改编之作的各种讨论。关注度往往能带来流量,有了流量就意味着能获得更多经济效益。于是,创作者充分发挥经典“情感文化”的“吸睛”和“吸金”效应,并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倾向,对经典“添油加醋”,肆意改动。

    从受众的角度看,观众之所以在吐槽经典翻拍作品的同时,还在不断贡献票房、收视率,主要是基于品牌认知和评判心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受众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经典翻拍作品观看。与此同时,观众在观看时自然带着一定的期待,将经典翻拍与原作进行比较、评价,也获得了茶余饭后的丰富谈资。

    经典翻拍本身并没有错,但如何解决“屡拍屡翻”的问题,既传承经典,又不断创新;既赢得票房收视,又收获口碑呢?首先,创作时必须守正。改编不是乱编,今人无论如何创新翻拍,经典原著的主题思想、价值内核都不能丢。其次,创作还要有所创新。对创作者而言,翻拍经典的关键不是如何颠覆,而是要在如何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和技术手段对经典主题进行全新诠释上下功夫。比如,2017年版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把主要精力放在忠实还原金庸原著上,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内核贯穿始终;同时,又突破经典版技术局限,且主打“视觉舒服”,将特效适当融入剧集,不夸张、不做作,充分展现出“武”的内核,不失为经典翻拍的一次有益尝试。最后,创作者要有匠心。好的经典翻拍不是贴合不同时代语境的简单复制粘贴,而是在延续经典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因此,创作者应以工匠精神吃透原作内涵,守正创新,才能创作出既尊重经典又超越经典的新经典。这也是翻拍经典的题中应有之义。

    (摘编自魏风云《应对经典改编怀有敬畏之心》)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白蛇传》等几部经典翻拍影视剧播映,这些翻拍作品丢掉了经典作品的“精气神”,口碑大多一般。 B . 古典四大名著和金庸武侠小说多次被翻拍,其中大部分翻拍的作品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收视。 C .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知名度较高的经典翻拍作品相较于全新的陌生作品,更易得到观众的观看。 D . 翻拍经典要创新,创新就是在翻拍经典作品时要结合时代精神和技术手段对经典主题进行全新诠释。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二段列举新版的《封神演义》和《鹿鼎记》意在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仅有优越的外在条件不一定能翻拍出好作品。 B . 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创作者和受众的角度分析造成当前影视业经典翻拍乱象的原因,思路清晰,论证很有说服力。 C . 文章第四段论证如何翻拍经典作品时,从守正、创新、匠心三个角度进行论述,层次分明,最后运用因果论证方法,得出结论。 D . 文章就影视行业经典翻拍这一社会热点展开议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吸引力,弘扬了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7年版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没有颠覆原著,而是挖掘原著的精神,并运用了新的技术手段,这个翻拍值得肯定。 B . 粗制滥造的翻拍影视作品面对观众的不断批判,不会得到大多数观众的关注,也无法收获票房和收视率。 C .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当前翻拍影视剧泛滥的主要原因,翻拍经典作品能带来流量,从而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D . 一些失败的翻拍剧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倾向对经典肆意改动,所以要想成为经典就不能迎合大众审美倾向。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反排木鼓舞源起的背后有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动作语汇、舞蹈节律与象征意义都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认知和族群历史密不可分。过去,反排木鼓舞遵从严格的仪式禁忌,只出现在祭祀场合;现在,随着文化生态的改变,反排木鼓舞早已突破了仪式场景对它的限制,更多地承担起今人赋予的“传播文化”“打造地方名片”等功能。20世纪50年代中期,反排木鼓舞进京表演,之后多年间参与不同地域、范围的调演和展演多次,扩大了它的知名度;1986年,反排木鼓舞在贵阳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赞誉,由此名声大噪,逐渐由乡间活生生的仪式文化场景走向了世界,逐渐成为贵州苗族的文化符号表征。

    对于反排木鼓舞的保护,近年来黔东南州和台江县先后出台了保护条例和一系列措施,如:地方政府财政单独划拨保护经费;建立传承人档案,提供生活补贴;传承人办班授课,纳入当地中小学乡土课程;建立数据库,不断充实普查信息;每5年举办一次全县参与的大型比赛活动;等等。这些措施可有效增强对反排木鼓舞的保护,提高苗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认知度。

    近年来,反排村及周边村寨自发形成了多支民间木鼓舞表演队,频频出现于国内的文化旅游表演市场与体育舞蹈竞赛活动。木鼓舞为传承人带来了民族文化的荣誉感和尊严感,也带来了收入,多种合力客观上促进了反排木鼓舞的传承和延续。2013年,反排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的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与苗族多声部情歌(国家级非遗)也成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名片,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摘编自陈正府、陈海容《反排木鼓舞:文化自信与传承坚守》)

    材料二:

    “活起来”告诉我们,仅将文化遗产当作珍稀物品保留下来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发掘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为人类现代生活服务。文化遗产应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诠释和延续。换言之,文化遗产只有通过适当途径发挥作用,通过特定方式被大众关注与分享,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并不排斥对其进行合理利用,而且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在物质文化比较发达、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代社会,经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无疑是对文化遗产的积极保护。当然,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合理利用。

    (摘编自单霁翔《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材料三:

    要想让文化遗产成为活的文化,不能对文化遗产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而必须依托人进行活态传承,即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进行自然传承。比如,可以在保护区(文化核心区域)内搭建实验性的舞台化互动与活动空间,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也可以对特定的文化空间进行微改造,如增设社区美术馆、艺术画廊、创意书店、生态绿地等,以实现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与百姓生活的活态融合。

    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是静态的文化,而居住其中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流动,他们的生活习惯代代相传,形成了鲜活而有温度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非常值得发掘、铭记与保存。所以说,最好的城市记忆不仅存在于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中,更存在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细节与民生故事中。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内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鲜活的民生故事,如同街区无形的毛细血管,连通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和情感,同时还是城市历史某个断面和城市文化某个侧面最好的写照。

    因此,在探索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追寻历史的角度、艺术审美的角度去操作,还要从关爱人、体谅人的角度出发,关心当下居住在历史街区中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尽可能地延续历史街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建立诸如“老北京文化活态博物馆”等以居住为主要形态的社区,使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硬件展示。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就要通过文化遗产增加社会互动、突破传播的时空限制、建构新的传播模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数据化与物联网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

    (摘编自于小植《在城市更新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文化生态的改变,反排木鼓舞突破了严格的仪式禁忌和祭祀场景限制,这使得反排木鼓舞与当地生态环境、文化认知等关系变得疏远。 B . 反排木鼓舞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各地表演,扩大了知名度;在20世纪80年代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名声大噪。 C . 文化遗产不能仅仅当作珍稀物品保留下来,更应该发掘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为现代人的生活服务,进而达到合理保护与利用的目的。 D . 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既要从保护文化、追寻历史、艺术审美的角度去操作,也要从关爱人、体谅人的角度出发。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黔东南州和台江县先后出台保护反排木鼓舞的条例和措施,有效增强了对反排木鼓舞的保护,提高了苗族人民对反排木鼓舞的认知度。 B . 反排村及周边村寨形成的民间木鼓舞表演队频繁参加国内文化旅游表演和体育舞蹈竞赛,为传承人带来收入,也促进了反排木鼓舞的传承与延续。 C . 虽然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是静态的文化,但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却是动态的,他们世代生活形成的民俗文化是鲜活的、有温度的文化遗产。 D . 三则材料阐述的核心话题都是文化遗产,材料一侧重对反排木鼓舞的保护和利用,材料二主要阐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材料三主要阐述对文化遗产的利用。
    3. (3) 某社区要对其历史遗迹改造成文化街区,请你根据材料,给该社区提出合理化建议。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本一:

    菡子

    ①“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人走过的地方也有路,为了需要,如果你认为能跨过去的都是路,路就在你的前面。

    ②我在两个水利工地采过较长的时间,这次到三门峡,最引我注意的还是路,——有形的或者无形的,人们通过它的时候(也许只是一刹那),就是一场战斗。

    ③在沙滩上疾走,跨过乱石堆,石槽口上的颠步,竹木横卧中间的悬步,都是三门峡人走路时特有的姿态;那尘灰飞扬的公路,满布履印的车道,穿山过岭的铁轨,自然是他们步行最高的享受了。不过他们得在这些大道上机灵地给车子让道或者赶上前者,一个缓步行走的人会被无数只眼睛看作傻子。空中的路更多,但不宽广,大都是九十度的,与一条绳子相似:在云梯上,在排架上,或者通过隔河的钢索。勇敢的人才能在那上面心平气和谈笑自若。少数人走的路比多数人走的路更难举步,在各个山头上放标记的测量员,谁知他们是怎么走上去的;水文站的测工朱建之,每天要在出土口的削坡上滚下一百米,去看桥下的水位,上坡自然更难。我略有开车的经验,不能不替所有满载水泥经过九转十八弯的驾驶员淌汗。……连接道路的有桥:水泥大桥、铁板渡桥、钢索吊桥;有船:木船、羊皮筏子,它们都是与水和风作战的行家,人又是它们的统帅。五万个人和几千辆车子要走路,在这几十米水头冲击的地方,在这十几里路长的峡谷里,“行路”是三门峡人竞技的项目之一。

    ④谁是三门峡竞走的胜利者?要雨夜来瞧。或者说没有经过温路锻炼的人还不能算三门峡人吧?“泥浆”“烂污”还不能形容雨路的滑度,它常常是倾斜的,九十度、六十度不等,碰上一尺多宽的狭道,身子时常失去平衡,站不住,出了前脚全身滑溜,踩半脚虚土就准会栽一个跟斗。水能灌满长简靴子,沾泥会陡增一二十斤的负担,雨夜迷茫,有时黑洞洞地不知身直何处,只有脚部敏感的触觉和万分的镇静,才能把你引回住地。在这样的路上会摔跤么?可能,有的人认为摔跤没有关系,只要能很快地爬起来!有的人认为就是不能摔跤,他始终鼓足干劲,小心谨慎,他也能不摔跤!在这里人们爱抄近路,不问它多么艰险,只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战斗的愉快。走路的时候,谁也不兴等待,没有这闲工夫,听哨兵和旗子的指挥,眼尖脚快,步步主动,自然形成井井有条的秩序。

    ⑤有几千年的古栈道,在神门与鬼门之间的石壁上还可以找到古人拉纤而过的绳印;有的路只有几分钟的历史:那桁架上的脚手,并没有因为它马上就要作废,就偷工减料。路的变幻正显示着工程进行的速度。有时早上出来中午回去,你明明爬过的山头塌了半边;狭路一忽儿就宽了,还铺上了沙石,日常往返的道路,没有两天是相同的。推土机可以开路,爆炸可以轰出路来,多少人的手脚,是路的开辟者。

    ⑥如果你不会走路,三门峡会使你作为一切艰难道路上的行者;如果你自信是走路的专家,不妨上三门峡来显显身手,说不定你会参与某些道路的创造,在那最最险要的峭壁上,也留下你一个坚实的脚印。

    1958年

    文本二:

    缪崇群

    ①我已经走过很长很长的路,想象中的路也有很远很远。别人指示过我不少的路,在书上,在图画里,我还看见或意会过许多的路,路实在是很多,但我从来不能记忆那些路的名字(那些路都有名字吗?)并且也不知道哪条路是通达的,哪条路迂回?哪条路是正确的,哪条路分歧?……所有的这些路走到一个什么地方去?

    ②我跋涉,我奔跑,我踯躅,我趔趄……在那些不同的路上,然而我也不曾辨别过,哪条路是平坦的,哪条路是坎坷的;哪条路险阻,哪条路光明……

    ③甚至于我有时候全般地怀疑了:路在哪儿?路到底在哪儿?所有的路,莫非是骗人的,莫非是象征,仅只是一种象征吗?人和人为什么稀有着在一条路上的同伴呢?路果真是太多了么?每一个人都各自地走着他的一条路么?……

    ④刚才,我听见一个女人说:“当初,他总是和我并着肩走,我害羞,我催他走向先头,他不应,他唯恐这条路一下就会走完。现在,他总是把我落在背后,我请求他稍稍等待,我召唤他和我迈着同样的步子,他却毫不反顾,好像唯恐这条路不能赶快地走到尽头。”

    ⑤我沉思着:路纵然不是一种象征,路是什么呢?原来,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一条路,也没有在一条路上并肩同行的人。

    (选自《眷眷草》)

    [注]《眷眷草》,现代散文集,缪崇群著,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8月初版。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第③段主要运用简笔手法写三门峡工地各种各样的“路”的画面,测工朱建之的走路情形以及“我”替汽车驾驶员淌汗的心理,字里行间洋溢着豪情。 B . 文本二第②段用两组排比句描写“我”在不同道路上奔走的情形,表现自己的迷茫心绪;采用整饬的短句铺陈描述内心世界,情感真切,节奏明快。 C . 文本一末段转用第二人称“你”来议论,连用两个假设复句,指出三门峡是造就战胜困难、开拓创造的伟大行者的“试验田”,卒章显志,有感召力。 D . 文本二围绕“路”这一核心话题,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自我内心世界,大量运用疑问句,笔触细腻、沉郁,语言朴实、诚挚,发人深省,引人共鸣。
    2. (2) 简要分析两个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的不同。
    3. (3) 请结合文本一中景、情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创造并开拓意境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 , 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七摄邻邑,率以治绩闻。调于潜县丞,轻赋税,正版籍,简狱讼,兴学校。通判饶州,平反冤狱。转对 , 请裁损经费。为太常博士、秘书郎,请续编《中兴馆阁书目》,又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右,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迁太常丞,仍兼资善。旋迁右曹郎官、秘书省著作郎。太子得机所著《广干禄字》一编,尤喜。论京官必两任、有举主、年三十以上,方许作县。论郡守轻滥太甚,贻害千里。苏师旦怙势妄作。蒙蔽自肆,语及者皆罪去,而独惮机。韩侂胄议开边,机极口沮之,谓:“恢复之名非不美,今士卒骄逸,遽驱于锋镝之下,人才难得,财力未裕,万一兵连祸结,久而不解,奈何?”侂胄闻之不说。兼太子詹事,著《历代帝王总要》以裨考订。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祀明堂 , 为礼仪使。数上章告老,帝不许。以资政殿学士知福州,力辞。卒,赠金紫光禄大夫。机初登第 , 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模、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所著复有《班马字类》。

    (选自《宋史·娄机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 B . 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 C . 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 D . 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母忧,指母亲的生病,古代官员遭逢父母生病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侍奉。 B . 转对,指朝廷大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述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 C . 明堂,文中指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及祭祀、庆赏等均在其中举行。 D . 登第,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娄机精明干练,政绩斐然。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多次代理邻县事务,都以政绩著称;他在于潜县任职时,真抓实干,办了很多实事。 B . 娄机循循善诱,引导皇太子走正道。皇太子选师就学,娄机被选中,他将历代修身、治国等四件事手抄给皇太子,让皇太子受益。 C . 娄机不惧权贵,敢于直言。他对官员任命提出合理建议,批评郡守任命的弊端;韩侂胄商议扩充疆土,他极力反对,令韩侂胄不高兴。 D . 娄机有才艺,孝敬父亲。他著述广泛,有《广干禄字》《历代帝王总要》《班马字类》等著作;他遵循父亲教诲,并帮助两个弟弟从政。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

      ②苏师旦怙势妄作,蒙蔽自肆,语及者皆罪去,而独惮机。

  • 5. 古代诗歌阅读

    江楼望乡寄内

    刘兼

    独上江楼望故乡,泪襟霜笛共凄凉。

    云生陇首秋虽早,月在天心夜已长。

    魂梦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

    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

    [注]①这首诗是刘兼在四川荣州(今四川荣县)做刺史时所作。寄内,写给妻子的诗。②孟光,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

    1. (1) 下列有关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直抒胸臆,先表达望乡之情,着一“独”字便把诗人在江楼远望时凄凉孤独的心境明确表达出来。 B . 诗的第二句,诗人想象自己听到了凄怨的笛声,不禁泪湿衣襟,进而想象在家乡的妻子独居也凄凉,夫妻同此心。 C . 诗的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为望乡构造了一个萧瑟清冷的背景,使江楼望乡所见更具体更鲜明。 D . “魂梦只能随蛱蝶”一句与苏轼《江城子》中“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都写到了梦境,都抒发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2. (2) 结合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尾联。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屈原《离骚》中,写诗人因高尚的德行被小人嫉妒、诽谤的两句是“”。
    2. (2) 李白《夜宿山寺》写“手可摘星辰”,其《蜀道难》一诗中“”两句也写到类似的情境。
    3. (3) 苏轼《赤壁赋》中,作者认为,从事物易变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结果是“;从事物不变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结果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Ⅰ

    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着密切关系,因为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以及内在的形象思维已经为二者的相通奠定了基础。米带的诗文也是他的“文心雕龙”,其成就       , 且与书画结合,能够充分体现和彰显诗书画集于一体的“复合之美”,这是一种典型的“共美”。笔者年轻时就迷上了米芾的《苕溪诗帖》。米芾的《苕溪诗帖》用笔灵活果断,腾挪自如、浑然大气、潇洒不羁的笔墨确实可以直击人的心灵。近些年来,笔者则对莒溪诗歌的情景交融、        之美,以及诗中有画、书中有画的境界与意趣有所感悟——(   ),从书法线条的飞动、飞白、使转、点画和布局中体察到画意、画境虽有些难度,却也可以仔细揣摩得之,米芾手书而咸的各类诗歌,构成了        的诗书画的共美境界。仅从诗歌内容题材而言,就有“众美”云集之感:山水景物诗的诗美如画、自述咏怀诗的情意深切、交游赠答诗的        、书画题赠诗的丰富多彩。凡此种种,出之于相契合的语言文字和自带画意的书法输墨,可谓妙不可言也。米芾创造的诗书画为后世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其艺术魅力无限,影响深远,且必然能够“在墨迹中永生”;米带的诗书画及其艺术佳话也必然会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食”而为人们所共享和永享。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可限量        超凡脱俗        琳琅满目        赤胆忠心 B . 不可小觑        超凡脱俗        美不胜收        肝胆相照 C . 不可小觑        鹤立鸡群        美不胜收        赤胆忠心 D . 不可限量        鹤立鸡群        琳琅满目        肝胆相照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领略到国画常有的画意、画境并不难,从描摹山水、抒情达意的诗歌中 B . 国画常有的画意、画境并不难从描摹山水、抒情达意的诗歌中领略到 C . 从描摹山水、抒情达意的诗歌中领略到国画常有的画意、画境并不难 D . 国画常有的画意、画境从描摹山水、抒情达意的诗歌中领略到并不难
    3. (3) 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美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组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B . 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C .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一面赶快走。 D . 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
  • 8. 语言文字运用Ⅱ

    新时代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学校体育教育的素养目标,是为了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020年12月,体育学科被纳入了我国初中和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中考已实现全国范围内全覆盖,体育分值从30分到100分不等,未来各地中考的体育分值还将不断提高。不过,     , 就会不可避免地引来校外体育培训产业对商机的寻觅。     , 越是要警惕“应试体育”思维的兜售和作祟,遏制校外体育培训“应试化”倾向。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加快了推进体育评价改革和完善的工作。尤其是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平时的体育课表现和日常身体素质测试纳入过程性评价,体现“重过程、重参与、强积累、低区分度”,避免最终分数通过突击训练获得。此外,现场考核提供多元化的选考项目也得到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最终借以达到破解“应试体育”挑战的目的。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简要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要求使用“‘应试体育’的挑战”为开头的单句,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陪伴亲友的时间被剿杀,视频电话使回家变得没那么珍贵了,即便回到家人身边。也在忙着刷手机。家庭中心地位的电视逐渐失势,节目都能在电脑上找到,而且丰富得多。家人们坐在沙发前对电视里的主人公品头论足的时代飘远了。

    独处的时间也消失了。你今天是不是吃完饭就回到电脑前,甚至边吃饭边看剧,或者逛淘宝?你上次坐在窗前发呆一小时,或重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什么时候?

    “耐心”正悄然消逝。转账实时,外卖超时赔付,网购次日到达,下载瞬间完成。电影只看1分钟解说、读书只读梗概……

    或许,我们正经历一个新型的“大灭绝时代”,不信低头看一眼你的书桌——报纸、地图、字典和CD,都去哪了?

    网络消灭了什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办?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