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3-02-17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 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下列属于本次会议的内容是(    )

    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采用公元纪年

    ③改北平为北京    ④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 2022年是抗美援朝69周年、下列歌词与抗美援朝有关的是(    )
    A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 . 学习雷锋好榜样 C . 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 D . 雄赳赳、气昂品、跨过鸭绿江
  • 3.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一桥指的是哪座桥(    )
    A . 武汉长江大桥 B . 南京长江大桥 C . 港珠澳大桥 D . 凤台准河大桥
  • 4. 广东省代表蔡廷锴在一次会议中说到: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共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B . 中共一大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九大
  • 5. “王老吉药厂”在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称“王老吉联合制药厂”:1968年,又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这里的“广州中药九厂”是(    )
    A . 资本主义企业 B . 公私共有企业 C . 社会主义企业 D . 中外合资企业
  •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
    A . 1978年11月 B . 1978年12月 C . 1979年11月 D . 1979年12月
  • 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世界将更多目光投向中国,聚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里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是(    )
    A .  全面实现整体脱贫 B . 全面建成小康会 C .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D . 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 8. 广西开展了三月三民族风俗活动,吃五色糯米饭、艾叶粑粑等特色食物,同时开展对歌、跳竹杆、抛绣球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材料主要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    )
    A . 经济建设 B . 科技发展 C . 文化传承 D . 民生改善
  • 9. 在洗雪近代耻辱、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尚未实现的目标是(    )
    A . 中国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 B .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两岸统一 C . 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 . 中国从葡萄牙手中收回澳门
  • 10.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台湾问题只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 B . 台湾问题是中国自己的内政问题 C . 只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D . 外国势力可以参与解决台湾问题
  • 11.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母入列服役,被命名为(    )
    A .   山东舰 B . 珠海舰 C . 辽宁舰 D . 福建舰
  • 12. 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
    A .   “万隆精神” B . “不结盟” C . “单极一一多极化” D . “日内瓦精神”
  • 13. 从发展模式来看,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中国所走的发展道路是(    )
    A . 霸权 B . 扩张 C . 结盟 D . 和平
  • 14.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 中国首次成为国联常任理事国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5. 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国家实力的增强 B . 不结盟的政策 C .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 .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 16. 外交成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晴雨表。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经风雨,下列各项符合1971一1979年我国外交主题词的是(    )
    A . 屈辱外交 B . 渐趋发展 C . 外交发展 D . 走向世界
  • 17.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这段颁奖词评价的是(    )
    A . 袁隆平 B . 焦裕禄 C . 杨利伟 D . 王进喜
  • 18. 2022年4月,疫情导致我们无法正常到校学习,学校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习启动了线上教学,保证了我们“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和发达的应用技术。材料主要表达的是(    )
    A .   疫情让我们生活艰难 B .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 . 信息时代教育的迅速发展 D . 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 19. 20世纪20年代,旗袍袖子越改越短,直至取消袖子;领子由高领至低领,甚至出现无领旗袍。这可以反映当时(    )
    A . 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解放 B . 旗袍在全国成为社交礼服 C . 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 . 棉纺织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 20. 30年前,父母、亲朋、恋人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微信总有一款适合离别者抒发感情,道声平安。材料体现了我国(    )
    A . 人民道德水平的下降 B . 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C . 通信事业的发展变迁 D . 世俗人情观念的淡薄
二、判断改错题。(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共8分)
三、材料分析题
  • 25.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1) 图一体现的是哪个事件的成就?该事件有何特点?
    2. (2) 图二所示的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件?该法律规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本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什么制度?
    3. (3) 图三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这一事件是我国是我国政府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这一构想还在哪个地区实现?
  • 26.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

    ——周恩来

    材料二: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外交布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四: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

    一一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 (1) 材料一是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的讲话?周恩来为“求团结”提出了什么方针?本次会议有何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打破“西方世界封锁”的关键性事件。列举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怎么的外交布局?请列出一点我国全方位外交的表现。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提倡建立什么样的国际关系?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习近平强调,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富民强国梦】

    材料三: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1. (1) 材料一中“28年艰苦卓绝英勇奋斗”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我们最终取得这场“英勇斗争”的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政治基础是什么?桹据所学知识指出加强海峡两岸的交往有何意义?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指出,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什么政策不动摇?
    4. (4) 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具备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