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更新时间:2022-08-10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浙江选考) 在某些因素诱导下,人体造血干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此过程主要涉及细胞的( )
    A . 分裂与分化 B . 分化与癌变 C . 癌变与衰老 D . 衰老与分裂
  • 2. 细胞器是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下列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
    A . 叶绿体 B . 核基质 C . 中心体 D . 核糖体
  • 3. 氟利昂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
    A . 水体污染 B . 酸雨形成 C . 臭氧层破坏 D . 温室效应
  • 4. (2020高一下·聊城期末) 以下不属于表观遗传特点的是(   )
    A . 可以遗传 B . 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 C . 可能引起疾病 D . 可能导致基因组碱基的改变
  • 5.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 .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 . 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C .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 . 水分子的跨膜运动
  • 6. (2018·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 . 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 .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 .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 7. 如图甲烧杯中是5%的淀粉液,图乙烧杯中是5%葡萄糖液,将装有蒸馏水的透析袋分别放入图甲、乙烧杯中(水和葡萄糖分子能通过透析袋的膜)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淀粉溶液浓度不变 B . 图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溶液浓度不变 C . 图甲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后呈蓝色 D . 图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本尼迪特试剂热水浴加热后呈红黄色
  • 8. 种群的分布型包括甲、乙、丙三种,其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是最常见的分布型 B . 乙是种内竞争的结果 C . 种群分布型与其资源需求有关 D . 种群分布型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 9.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配制培养基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 . 选择高压蒸汽灭菌条件时,不需考虑灭菌的材料和数量 C . 倒好培养基的培养皿要立即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D . 单菌落的分离是微生物纯化的通用方法
  • 10. (2021·全国甲) 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
    A . 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 . 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 . 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 . 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 11. (2021·湖南) 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 B . 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C . 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 . 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
  • 12. 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间期,核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 B .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 .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 . 末期,含有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成细胞板
  • 13.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控制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会随着Y染色体的传递而遗传 B . 真核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C .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其相应的等位基因 D .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
  • 14.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胰蛋白酶能消化细胞中的胶原纤维和其他成分,获得细胞悬液 B . 细胞进行一次传代培养所需时间等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C . 培养基中添加胎牛血清有助于提高动物细胞克隆形成率 D . 动物细胞只能贴壁生长,不能进行悬浮培养
  • 15. (2021·全国甲) 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 .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 .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 .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 16. 如图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分别来自锥形瓶和试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锥形瓶内的培养液要加入含32P的无机盐来培养大肠杆菌 B . 若A中的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 C . 过程②若不充分,将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 D . 噬菌体接种在含32P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体内的DNA会被标记上32P
  • 17. 下表为“探究酶的专一性”活动的实验记录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 1 2 3 4 5 6
    1%淀粉溶液 3mL —— 3mL —— 3mL ——
    2%蔗糖溶液 —— 3mL —— 3mL —— 3mL
    新鲜唾液 —— —— 1mL 1mL —— ——
    蔗糖酶溶液 —— —— —— —— 1mL 1mL
    37℃温度恒温水浴保温15分钟
    本尼迪特试剂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实验结果            
    A . 试管1、3、5中的实验结果不可以用碘-碘化钾试剂鉴定 B .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新鲜唾液需进行一定倍数的稀释处理 C . 本实验中不需要把底物溶液与酶溶液进行分别保温后,再充分混合放入恒温水浴中 D . 若1号试管无阳性反应而5号试管有阳性反应,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淀粉不纯
  • 18.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活动中,老师准备了①~⑤五种类型的小桶若干个,在每个小桶中放入12个小球,如图所示。甲同学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乙同学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雌性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则甲、乙同学应选择的小桶组合类型分别为(       )

    A . 甲:⑥③;乙:④⑥ B . 甲:①②;乙:③⑤ C . 甲:⑤⑤;乙:④⑤ D . 甲:⑤⑤;乙:③④
  • 19. 细菌紫膜质是一种膜蛋白,ATP 合成酶能将H+势能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和 ATP 合成酶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 在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易化扩散 B . ATP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C . 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对ATP的合成无影响 D . ATP合成酶只具有催化作用,不具有运输作用
  • 20. (2021·全国甲) 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 .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 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 . 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 21.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B . 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C . 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 D . 图中统计结果显示,第二剂次VarV接种率与水痘发病率呈正相关
  • 22. 某雄性动物的体细胞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I号、Ⅱ号、X和Y),基因型为Aa。某细胞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与该细胞同时形成的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 B . 图中Ⅱ号染色体上同时含有A、a,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C . 该细胞产生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发育成的子代没有I号染色体 D . 该细胞含有本物种的1个染色体组
  • 23. 大鼠神经元单独培养时,其轴突侧支返回细胞体,形成自突触如图1。电极刺激这些形成了自突触的神经元胞体引起兴奋,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部分神经元电位变化为曲线①,其余神经元为曲线②。若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上述所有神经元后,再进行相同刺激,测定结果为曲线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提高培养液中的钾离子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变小 B . 图2表明部分神经元受到电极刺激后,会产生连续两次神经冲动 C . 比较曲线①②③,说明曲线②神经元自突触处不存在谷氨酸受体 D . 推测谷氨酸可作为兴奋性化学递质
  • 24. 细胞内不同基因的表达效率存在差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图中基因A的表达效率高于基因B B . 真核生物核基因表达的①和②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C . 人的mRNA、rRNA和tRNA都是以DNA为模板进行转录的产物 D . ①②过程碱基配对方式完全不同
  • 25. 研究表明,6-BA(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图是外源6-BA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常温下,6-BA能提高茄子幼苗光合作用速率 B . 外源6-BA可以缓解低温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C .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6-BA的存在,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持续加强 D . 低温处理3~5天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CO2固定过程受到影响
二、综合题
  • 26. 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1) 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形态和习性上(填“接近”或“不接近”)。先将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在试管中,两种草履虫都能出现典型增长;然后把两种数量相等的草履虫放在资源(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2. (2) 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这种现象叫做,从而降低两个物种的竞争强度而达到。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
  • 27.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下表表示不同光照条件下某植物的部分生长指标。图中的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蛋白质。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至细胞质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至叶绿体基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平均叶面积/cm2

    气孔密度(个·mm-2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g-1

    13.6(100%)

    826(100%)

    4.33(100%)

    20.3(149%)

    768(93%)

    4.17(96%)

    28.4(209%)

    752(91%)

    3.87(89%)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照。

    1. (1) 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中加入适量CaCO3的目的是,从而避免光反应中其吸收的光减少而降低光合速率。
    2. (2) C进入叶绿体后,与结合参加卡尔文循环,该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填“大部分”或“小部分”)运至叶绿体外并转变成蔗糖。
    3. (3) 据图分析: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会使叶绿体内淀粉含量
    4. (4) 据表分析:该植物“应对”弱光光照的生长“策略”有
  • 28. 果蝇翅形有长翅、残翅和小翅三种,受A/a、B/b二对基因共同控制,残翅受基因a控制,小翅受基因b控制。下图是关于果蝇翅形的两项杂交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杂交一可知,控制果蝇翅形的遗传遵循定律。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
    2. (2) 杂交一中,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F2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F2长翅雌果蝇中纯合子占
    3. (3) 杂交二中F2的表型比例为长翅:小翅:残翅=
    4. (4) 现有一小翅雌果蝇,与一只残翅雄果蝇杂交,下一代只有小翅和残翅出现,写出此杂交过程遗传图解
三、非选择题组
  • 29.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中国科学家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株嗜盐单胞菌H,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PHA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提高菌株H对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率,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将蔗糖作为,并不断提高其浓度,经多次传代培养(指培养一段时间后,将部分培养物转入新配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以获得目标菌株。培养过程中定期取样并用的方法进行菌落计数,评估菌株增殖状况。取10mL培养液加入90mL无菌水,混匀,静置后取上清液并稀释,将0.1mL稀释液接种于培养基上。104倍稀释对应的三个平板中菌落数量分别为78、91和95,则每毫升样液中微生物数量为个。此外,选育优良菌株的方法还有等。
    2. (2) 基于菌株H嗜盐、酸碱耐受能力强等特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不需要灭菌的发酵系统,其培养基盐浓度设为60g/L,pH为10,菌株H可正常持续发酵60d以上。该系统不需要灭菌的原因是
    3. (3) 研究人员在工厂进行扩大培养,在适宜的营养物浓度、温度、pH条件下发酵,结果发现发酵液中菌株H细胞增殖和PHA产量均未达到预期,产生了少量乙醇等物质,说明发酵条件中可能是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
    4. (4) 菌株H还能通过分解餐厨垃圾(主要含蛋白质、淀粉、油脂等)来生产PHA,说明其能分泌
    5. (5)

      (二)如图是从酵母菌获取某植物需要的某种酶基因的流程,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B过程是,cDNA文库(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基因组文库。
    6. (6) 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目的基因,可用扩增的方法,此方法中的每次循环可分为延伸、退火三个步骤。
    7. (7) 目的基因获取之后,需要进行,此步骤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8. (8) 将该目的基因导入某双子叶植物细胞,常采用的方法是,检测此基因在植物中是否表达成功,可以用技术进行检测。
    9. (9) 如果要想使该酶活性更强或具有更强的耐受性需要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这要通过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蛋白质工程。首先要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再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
四、实验题
  • 30. 凋亡细胞具有细胞体积变小,位于质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等异常特征。为研究白细胞介素-1()对诱导红细胞凋亡的影响,用1ng/mL浓度的处理小鼠红细胞,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图示结果,该实验设计的可变因素为,实验结论为
    2. (2) 经分析,造成6h和12h组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该实验未能完全模拟血浆中多种细胞因子协同作用有关。为此,需增加的实验是组。
    3. (3) 若要进一步探究0.1ng/mL、1ng/mL、10ng/mL浓度的对红细胞体积的影响有何不同,请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4. (4) 为了检测外露的磷脂酰丝氨酸(PS),常加入带荧光标记的抗体与之特异性结合,如下图所示。

      ①在人体内,血清中的抗体是由细胞分泌的。

      ②方法B中,可结合多个抗体b的原理是

      ③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