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2 纪念白求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

更新时间:2022-07-23 浏览次数:7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iǎn)   狭( ǎi)   不足道( wēi) B . 职( xùn)   教(xùn)    轻怕重( zhān) C . ( báo)    纯( cuì)    见异思( qiān) D . ( chén)    子(dàn)    冷冷清( qīng)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询职。 B . 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C . 这对于一班见意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D .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沈。
  • 3.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 , 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漠不关心。 B . 在那烽火岁月里,无数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他们的智慧、热血与牺牲,谱写了壮丽篇章 C .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见异思迁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 . 每次周末大扫除,总有个别同学干活时拈轻怕重
  • 4.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的“精神”是指(    )
    A . 国际主义精神 B . 共产主义精神 C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 .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 5. 下列对《纪念白求恩》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表达了对白求恩的沉痛悼念之情。 B . 本文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文中的记叙内容成了本文的事实论据。 C . 本文四个段落的内容层层深入,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D . 本文多处使用成语,如“拈轻怕重”“见异思迁”“精益求精”等,具有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 6. 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三种称呼,下面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从共产党员角度称白求恩为“同志"。 B . 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角度称“白求恩医生"。 C . 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直称“白求恩"。 D . 换用不同的称呼,表明白求恩有多种身份。
  • 7. 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
    A . 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B .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 .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 . 《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文体是记叙文。
二、阅读理解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是什么精神?是国际主义的精神,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 (1) 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白求恩的年龄和来华路途?
    2. (2) 指出选文第一段中的三个“这”字,一个“这种精神”各指代什么。
    3. (3) 选文第一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 例证法 B . 引证法 C . 对比论证 D . 比喻论证
    4. (4) 选文中作者把白求恩与一些人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5)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 9.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④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待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取后的胜利。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⑧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原文有改动)

    1. (1) 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若在选文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A.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时,没有钢琴供他练奏,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他,以乐观的心态,用碗、碟、盆、罐等替代钢琴,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了史诗般的作品——《黄河大合唱》。

      B.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投人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5. (5) 请结合实际谈谈选文对你的启示。
三、语言表达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方式,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

    材料: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 11. 本文叙议结合,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深刻。请自立观点,选取具体事例,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