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 1.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订立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也就是不可将小儿子,尤其是小老婆生的儿子来代替大老婆生的大儿子作为接班人),“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等家庭小事写人“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这本质上反映出(    )
    A . 条约内容详细 B . 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C . 原有制度影响深远 D . 分封制瓦解
  • 2. 秦从统一到灭亡仅仅14年,但他完成了长城、灵渠、阿房宫等古代重大工程和修建了绵延几千里的驰道。这些举世闻名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    )
    A . 秦朝严苛的法律 B . 统治者对战争的重视程度较高 C . 秦朝统一后人民积极性提高 D . 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建立
  • 3.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梁启超说,“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要再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
    A . 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 B . 消除了中国人的帝王思想 C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 4. 民主革命时期,为了加强与广大民众的情感互动,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地在宣传中使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简明易懂的标语口号。此举意在(    )
    A . 吸引知识分子,扩大党的影响 B . 宣传马列主义,引领社会进步 C . 团结工农群众,巩固统一战线 D . 动员革命力量,孤立瓦解敌人
  • 5. 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到:“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了(    )
    A . 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B .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C . 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地位 D . 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政局的关键力量
  • 6.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向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赠送熊猫;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向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赠送熊猫。20世纪70年代的“熊猫外交”(    )
    A . 开始突破“一边倒”方针 B . 促使双边外交局面的形成 C . 成就主要源于重返联合国 D . 反映了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 7. 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轮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    )
    A . 权力机构相互制约 B . 力求完善决策程序 C . 公民内部轮番而治 D . 公民权力日渐扩大
  • 8.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
    A . 民族平等思想 B . 民主共和思想 C . 权益平衡思想 D . 主权在民思想
  • 9. 在某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同学们研究的一个专题的内容涉及三个重要事件:《权利法案》的颁布;沃波尔成为内阁首相;1832年议会改革。这一专题最有可能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B . 英国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C . 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D .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10. 20世界90年代可以说是一个崭新的时代,甚至有的历史学家说:“21世纪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个时代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逐渐走出困境;中国改革进一步深入;欧洲一体化不断加强;日本谋取政治大国地位;第三世界国家举足轻重。”对材料描述最为合理的是(    )
    A .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B .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C . 苏联解体国际局势混乱不堪 D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11. 下列图片展示了中国古代部分农耕工具,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    )

            

    A . 自给自足 B .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 . 精耕细作 D . 男耕女织
  • 12. 汉成帝时,丞相张禹占有泾渭之间极其肥沃、价格昂贵的良田多达400顷,唐代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形,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    )
    A . 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影响 B . 农业不再是封建统治的根基 C . 历朝历代土地兼并盛行 D .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13. 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描写到:“今之搅车,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据此可知(    )
    A .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B . 棉纺织业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C . 棉纺织技术大幅度提高 D . 棉纺织品畅销全国
  • 14. 据史料记载,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官窑管理水平落后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制瓷技术不断进步 D . 封建统治者工商政策的改变
  • 15. 《吕氏春秋》中描述到:“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忧居心。”针对此情况,历代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 . 闭关锁国 B . 海禁政策 C . 农商皆本 D . 重农抑商
  • 16. 刘锦藻在《清朝续文献通考》中写到:“(同治以后)卡若栉比……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据此可知(    )
    A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产生便受到三座大山压迫 B . 封建势力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税收成为清政府主要税收来源 D . 列强侵略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的最大障碍
  • 17. 下表是1957—1961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分析表中1958年到1959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

    1957—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 . 左倾错误的影响 B . 农业生产技术下降 C . 自然灾害破坏农业生产 D . “八字方针”提出
  • 18. 观察下列图片,归纳影响近现代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    )

            

    A . 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 B . 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 C . 受社会文化发展影响 D . 受当时政治氛围影响
  • 19.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眼袋;火车站,德律风(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A .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B . 传统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C . 社会生活受到传统影响 D . 人民对西式生活方式有抵触情绪
  • 20. 下图是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21. 高一某班学生在进行专题学习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①中国近代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②改革开放后较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③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城市。该城市最可能是(    )
    A . 上海 B . 厦门 C . 深圳 D . 广州
  • 22. 马克思指出:“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以下能用来佐证马克思观点的事件是(    )
    A .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推广机器生产 B . 法国通过革命改变原有落后生产 C . 新航路开辟促进海外殖民与掠夺 D .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发展毛纺织业
  • 23.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的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这组数据可以用来论证英国(    )
    A .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 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 . 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D . 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 24. 克罗斯比在《时间地图》中写道,“(天花)在白人帝国主义向海外推进中所起的作用和火药一样重要——也许比后者更重要,因为原住民可以先用滑膛枪再用来复枪抵抗入侵者,但是天花却很少站在原住民一边投入战斗。”材料旨在说明(    )
    A . 白人通过武力征服原住民 B . 原住民英勇抵抗殖民者 C . 病毒无意间扮演了帮凶角色 D . 早期殖民扩张对美洲具有双重影响
二、非选择题。
  • 25.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志》

    材料二:在讲述清末的中国经济时,我们注意到在1895至1913年间,至少有549家利用机械动力的制造业和矿业企业是由中国民间和半官方创办的。这些企业的创业资本达120288000元。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地区的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并分析它出现的经济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1895—1913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及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新中国初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4. (4) 国家发展离不开经济进步,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当下经济发展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中国宋代社会出现了重大变革。“贵族的失势的结果是君主的地位和人民较为接近,任何人要担任高职,亦不能靠世家的特权,而是由天子的权力来决定和任命”,“国家所有权力归于天子一人所有,其他任何大官均不能有全权”。除此之外,“宋代以铜钱代替绢布、绵等使用,发达的时候还盛用交子、会子的纸币,南宋时代纸币发行上升至极高金额……总而言之,自宋代开始,货币经济非常盛行”。“学术文艺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己发挥。总而言之,贵族式的文学一变而为庶民式的文学,音乐、艺术等亦莫不如此文学曾经属于贵族,自此一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27.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国营企业”→“国有企业”→“国家出资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营企业最初的改革是政企合一下的“放权让利”,试图通过“企业基金”,“利润留成”等方式扩大财务自主权,以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随即经国务院批准,通过了《关于国营企业试行企业基金的规定》《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关于国营企业利润留成的规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有企业迎来了较大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开始探索并建立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国家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李保民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与国企国资改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国营企业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营企业改革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