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伟大发明。"材料说明(    )
    A . 农业的发展是实现文明扩张的前提 B . 农业的发展是文明诞生的主要标志 C .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D . 私有制的产生推动农业的迅猛发展
  • 2. "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 . 罗马为加强中央集权修建了许多道路 B .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C . 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 D . 罗马帝国利用暴力征服维护奴隶制度
  • 3. 据学者研究和推算,胡夫金字塔需要至少8.4万名劳力每年工作80天,前后20年才能完成,还需要几百个专业技术人才。据此可推测古埃及( )
    A . 国王具有无上权威 B . 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 C . 对外经贸交流频繁 D . 具有小国寡民的特征
  • 4. 法兰克王国的创始者克洛维(465-511)丑陋残暴。15世纪的历史学家则称克洛维体格匀称、摄人心魄,长相完美无缺且有一头让人过目难忘的立体式长发。历史学家的描述体现了当时(    )
    A . 城市自治的影响 B . 宗教戒律的束缚 C . 王权力量的增长 D . 绘画风格的影响
  • 5.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阿拉伯(    )
    A . 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 . 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 C . 吸收融合了古代东西方文化 D .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 6. 历史观点是指对历史事物本身的看法或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日本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 B .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 C . 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D . 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多元并存
  • 7.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材料表明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
    A .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 .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 . 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 .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8.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人们思考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A . 批判神权统治 B . 提倡人性解放 C . 探究自然规律 D . 构建"理性王国"
  • 9. 下表反映了16-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该表能够支撑的结论是(    )

    国家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葡萄牙

    705艘

    371艘

    196艘

    荷兰

    65艘

    1770艘

    2950艘

    英国

    811艘

    1865艘

    欧洲合计

    770艘

    3161艘

    6661艘

    A . 16世纪葡萄牙商船数量最多,主要得益于率先开辟新航路 B . 17世纪荷兰商船数量增长率高,大多属于"马尼拉大帆船" C . 18世纪各国商船数量增加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 . 18世纪英国商船数量增长快,得益于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 10. 下表为英国历史上部分宪法性文件。这些文件反映了(    )

    文件

    成果

    《大宪章》

    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税金。

    《权利法案》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王位继承法》

    规定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A .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B . 英王没有实际权力 C . 限制王权的政治传统 D . 代议制政体的完善
  • 11.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 机械特色不同 B . 通讯工具不同 C . 主要动力不同 D . 交通工具不同
  • 12. 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占据拉美绝大部分殖民地的欧洲国家是(    )
    A . 西班牙葡萄牙 B . 法国俄国 C . 奥地利匈牙利 D . 英国德国
  • 13. 在1866年于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国际代表大会上,法国支部提出了一个提案,遣责家庭以外的妇女劳动。1913年里昂印刷工人工会阻止女工艾玛库里欧参加工作和工会,这件事甚至引起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对妇女劳动问题的大辩论。该现象反映了(    )
    A .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 . 技术革命对社会领域的影响 C .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D . 传统观念不利于妇女的解放
  • 14. 《共产党宣言》指出:"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这一论断主要揭示了(    )
    A . 资产阶级的历史贡献 B .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 . 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 15.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球上某个洲的示意图(局部),对这个洲的国家分界线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 . 门罗宣言 B . 门户开放 C . 地图上作业 D . 金元外交
  •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亚洲各国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其历史背景是(    )
    A . 封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B . 殖民主义力量被削弱 C . 列强侵略加深了民族危机 D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17. 下表为1913—1914年欧美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殖民地占有情况表,据此可知(    )

    项目  国家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工业增速(倍速)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英国

    3350

    39350

    1.3

    4

    法国

    1060

    5550

    1.9

    6

    美国

    30

    970

    8.1

    38

    德国

    290

    1230

    4.6

    16

    A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 . 战争成为一种可能 C . 法国经济急速衰退 D . 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 18. 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不仅没有完全收回中国的主权,而且成为列强共同瓜分的对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国际秩序(    )
    A . 有明显的强权政治特征 B . 强调"全体一致"的原则 C . 保证了战后的经济发展 D . 实现了和平与安全目标
  • 19. 它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它是(    )
    A . 空想社会主义 B . 启蒙思想 C . 毛泽东思想 D . 列宁主义
  • 20. 苏联某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政策的描述: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据此推断这位苏联领导人主张推行(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 市场经济体制
  • 21. 国际联盟于1932年10月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提出:"至恢复一九三一年九月以前状态之不可能,前已述及之矣……兹先规定适当解决所采之原则于下:……(四)承认日本在满洲之利益。……(七)满洲自治。"据此可知(    )
    A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B . 国联纵容日本侵略 C . 日本受到国际制裁 D . 国联公正处理问题
  • 22. 曾经一向对中国的抗战表示轻视的英国首相,也不得不在1942年4月18日写道:"我必须指出,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会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丘吉尔这番言论是基于(    )
    A . 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贡献 B . 两国意识形态高度一致 C . 为了能顺利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 . 中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 23. 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窃取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成立联合国;等等。上述材料内容构成了(    )
    A .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B . 华盛顿体系 C .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D . 雅尔塔体系
  • 24. 下图为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据此可知(    )

    A . 苏联模式一直阻碍经济发展 B . 苏联模式曾经取得显著效果 C . 苏联与世界的经济成正比例 D . 苏联与世界的经济成反比例
  • 25.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据此可知杜鲁门意在(    )
    A .  组建北约组织 B .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 遏制共产主义 D . 阻碍经济全球化
  • 26. 二战后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不断发展完善,政府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服务开支,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使公民的社会公平感得到增强。据此可知美国的福利政策(    )
    A . 有助于保持社会稳定 B . 改变了雇佣关系 C . 改变了原来社会性质 D . 消除了社会矛盾
  • 27.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印度尼西亚画家斯·纳尔的政治漫画《人民的铁扫帚》,画中右侧扫帚上写着亚非拉字样,左边小人们身着欧美人士打扮。漫画形象地反映出(    )

    A . 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B . 新兴国家面临发展问题 C . 霸权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D . 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
  • 28. 1962年中美洲共同市场成立,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1974年西非经济共同体成立,1975年拉丁美洲经济体系成立,1983年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立。这些组织的出现表明(    )
    A .   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逐步瓦解 B . 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经济区域集团化 C . 经济一体化开始影响发展中国家 D . 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 29. 按照传统的理论,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一体化。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开始在实践中被打破。这反映出(    )
    A .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依存度提高 B . 全球化极大缩小了各国的经济差距 C . 全球化中各经济实体地位是平等的 D . 新经济秩序下能实现利益均衡分配
  • 30. 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在2019年4月于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各方达成了283项务实成果,签署了总额640多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到2019年7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投行已有100个成员。材料表明中国(    )
    A .   同非洲国家形成友好合作关系 B . 率先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 基础设施建设已走在世界前列 D . 率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计40分。
  • 31.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和竞争是近现代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建国之父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实质是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三是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

    —何顺果《美国文明三部曲》

    材料二: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这个阶级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受压迫的,如今却到处都在走向新的生活,去战胜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使人类摆脱资本的桎梏和帝国主义战争。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实行的是哪一种政治制度?并指出美国建国之初解决"中心问题"体现的原则。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哥伦布在首次西航时写道:"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他在航行到古巴附近时写道:"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前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市场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促成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 33. 世界不同文明在相互碰撞、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除古印度人的数字之外,古代各民族的数字都很繁杂,认读和运算起来不方便。公元774年,一位印度学者将早期的印度数字介绍到巴格达学术界。数学家花拉子密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了印度数字体系,并对其优越性进行了全面论证。大约是阿拉伯人频繁的商业活动特别需要这种方便的印度数字,故其很快在阿拉伯世界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并在使用中渐渐演变为比较接近于现今通行形态的古巴尔字体。又由于阿拉伯商人的到处奔走,这种数字渐渐以"阿拉伯数字"的名称传遍当时的东西方世界。

    材料二: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印度数字能够"传遍当时的东西方世界"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
    3. (3) 综上,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