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2-07-25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在国家各类节日庆祝活动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易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旨在(    )
    A . 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 . 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 C . 强化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D . 提高国家国际影响力
  • 2. 在预习《抗美援朝》这一节课时,小李同学摘录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战争造成了朝韩分裂对峙的局面

    ③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   

    ④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3. (2019八下·孝南月考)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 农村停产闹革命 D . 农村实行“大包干”
  • 4. 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些成就(    )

    A .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B . 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 .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D .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 5. (2018·济宁)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因为其在重大历史关头,及时回答了党和国家何去何从这一‘历史之间’。”这一“历史之间”的答案是(    )
    A . 实行改革开放 B .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 实行多党合作 D . 落实“两个凡是”
  • 7.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利润增长多少……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这里“主要的政治”是指(    )
    A .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D .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 8. 21世纪前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平均增长率达22%,外贸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由2008年的9.1%提高到2009年的9.9%,2010年超过10%。这说明(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 B . 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C . 外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 . 加入世贸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 9. 下面三张纪念邮票以中共党代会为主题,分别纪念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五大。对于三次会议关键词的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 . 中国特色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 .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 .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这意味着我国必须(    )
    A . 转移工作重心 B .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C .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D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11. 据悉,2019年新疆将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526.33亿元人民币,新改建国省干线841千米,新增高速公路434千米,并实现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100%。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C .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 . 体现各民族间的共同繁荣
  • 12. 2018年12月18日,两岸“三通”十周年系列专题展览在厦门博物馆开幕。展览特设“邮票上的厦门”主题,展出邮票86套、360枚。两岸“三通”的实现(    )

    ①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②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

    ③表明两岸完成了统一   

    ④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重大进展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13. 有一支英雄的部队,他还没有宣布成立就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刚成立就在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的战争中打出自己的威风,这支部队是(    )
    A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B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C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D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
  • 14. 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项科技成就是(    )
    A .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 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 .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 15. 据手机行业数据分析,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预计2021年将突破8亿人。“网购”支付宝,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机主的日常标配。这说明(    )
    A . 国人已被手机绑架 B . 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C .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 D . 交通运输设施改善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16.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代代中国人的奋斗不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摘编自《历史纵横》

    材料二:大会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956年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

    材料三: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材料四: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1. (1) 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请根据材料概括“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1956年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具体是哪次会议?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举一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道路中违背这一会议的方针路线导致出现的失误?
    3. (3) 材料三中的“三步走”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它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4. (4)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请说出制定“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主要目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该目标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到1987年,在生产领域中,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从改革前的120种减少到60种;流通领域中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从改革前的188种减少到23种。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得到调整与改进,小商品和计划外商品都由市场调节。价格、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1980年1月,威尔其第三次来华,双方正式签订了合同。合同规定:中方将杂交稻制种技术传授给美方,在美国制种。圆环种子公司每年从制种总收入中提取6%付给中国作为报酬,合同期20年。杂交水稻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粮食增产,而且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让杂交水稻开始造福全世界更多的人。

    ——搜孤新闻《从中国到世界同一个声音》

    1. (1) 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形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什么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为增强企业活力所采取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总结“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的条件。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4. (4)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杂交稻制种技术”的研制者。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我国传授杂交稻技术的重要影响。
  • 18.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一路坎坷一路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参加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取得卓越的成就(如图),使中国成功打破孤立和封锁局面,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初步形成走向世界的外交格局。

    材料三: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材料四:

    材料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及区域组织,在多边与双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建立以后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是哪个国家?
    2. (2) 结合材料二中两幅图所反映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成功打破孤立和封锁局面,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
    3. (3) 依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最惨重的失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写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 (4) 材料四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迎来了建国后建交的第二次高峰。出现新局面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此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哪个亚洲国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 (5) 结合材料五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并举出新时代的外交成就一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