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广益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2-07-21 浏览次数:9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 1. 【字词迷宫】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姓名

    形近字

    多音宇

    成语

    ①贾平(āo)

    ②宗(pú)

    ③周敦(yí)

    ④渺小

    ⑤缥缈

    ⑥商藐

    ⑦果实累(léi)

    ⑧连(lěi)

    (lèi)赘

    ⑩以身做则

    ⑪人情事故

    ⑫悲天悯人

    A . ①③⑤⑦ B . ②④⑧⑫ C . ③⑨⑪⑫ D . ④⑥⑦⑩
  • 2. 【成语运用】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回望百年,青春向党。不管哪个时代,都有这么一群的青年,在不断奋斗中迸溅青春的火花,为国家建设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时光变换了青年的面孔,但不变的是青年坚定的信仰。作为血气方刚的初一学生,我们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握每一个当下,为青春、未来涂抹最美的色彩!切莫荒废了大好年华,等到垂垂暮老再来忏悔。

    A . 迸溅 B . 轰轰烈烈 C . 血气方刚 D . 垂垂暮老
  • 3. 【病句诊所】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初夏的橘子洲正是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好季节。橘树长得绿油油的,香樟树也长得葱葱茏茏的,将火辣辣的太阳挡得严严实实的。②这时候,通过在橘林旁朗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让人满怀兴奋的激情。橘洲沙滩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那里的沙子又细又软,灸热的阳光洒在沙滩上,走在上面滚烫滚烫的。③孩子们在上面堆城堡、挖沙洞,笑声回荡在耳畔,真是心旷神怡。最吸引人的还是橘子洲初夏的夜晚。傍晚之后很多人会来这里乘凉。④走在亲水平台上,一阵阵凉风从湘江上吹过来,消退了人们心中的浮躁,吹散了白天的酷热,顿时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A . B . C . D .
  • 4. 【语段探微】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______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______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_______;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______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①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②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

        ③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    ④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①③②
  • 5. 【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有这一特点。 B . 《爱莲说》文题中的“说”是一种抒情性文体,往往用来陈述自己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可解释为“谈谈”的意思。 C . 端午节按农历算在五月五日,时已入夏,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桂花酒等。 D . 古代对人的称谓非常丰富:有直称姓名的,如孙权、吕蒙等;有称谥号的,如陈康肃公、欧阳文忠公等;有称字号的,如杜工部、王荆公等;有称籍贯的,如柳河东、韩昌黎等。
  • 6. 【实践园地】综合性学习

        小益的爷爷过七十大寿,全家人一起筹备寿宴。请你帮助小益解决他遇到的问题。

    1. (1) 为表孝心,小益想请书法协会的老师写一副对联作为贺礼,请你帮他在以下对联中选择一幅。(       )
      A . 好鸟双栖嘉鱼比目,仙葩并蒂瑞木交柯。 B . 值良辰春满蓬壶延晷景,征盛典筹添海屋祝长龄。 C . 迁新居千门开抬头见喜,创大业全家齐举步生风。
    2. (2) 小益挑选了两幅中国画,想在爷爷寿辰当天悬挂在家中正堂。你认为哪一幅画更符合祝寿的主题,请说明理由。

                               

      (A)岁寒三友图                (B)松鹤图

      【知识卡片】

      ①祝寿图是一种吉祥图符,多是借具有特定寓义的图纹与符号来表现健康长寿的意思,至今仍盛行不衰。

      ②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

      松: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天保》)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范云《咏寒松诗》)

      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卢钺《雪梅•其二》)

      鹤:鹤千年则变成苍,又两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雀豹古今注》)

  • 7. 古诗文默写

        智者乐山,青山高峻,志士生慧。山,经受得住陆游“”(《游山西村》)顿感开朗的喜悦;亦可承载杜甫“”(《望岳》)俯视一切的雄心。仁者乐水,绿水逶迤,草木生情。水,晕染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江南雨季的风景;也滋养了“”(周敦颐《爱莲说》)洁净高雅的莲品。

二、阅读(共48分)
  • 8. 古诗鉴赏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①浴蚕:指古时在仲春时分用盐水选蚕种的劳动。

    1. (1) 下列选项中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无论是从题目中的“山村”,还是从诗中的“鸡鸣”“竹溪”等意象,都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 B . 首句写入山村前的所闻。因为是雨天,山村的轮廓在远处未必看得分明,但鸡鸣声却听得清晰,故用鸡鸣之声村托出山村的喧闹。第二句通过对一条引人入胜的山村小径的描绘,显示山居之“深”,让读者在诗句中体验了款步山行的味道。 C . 第三句写入村所见。仲春时分,妇姑雨中相唤浴蚕,亲切和睦,呈现了一派融洽和谐的农忙景象。 D . 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从景物写到人事,从人事写到环境气氛,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鲜明生动的意象,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2. (2)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指出来,并结合全诗分析这一字的妙处。
  • 9. 文言文阅读

    何陋扦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之曰 “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上国:国都;②郁:阻滞;⑧莳(shì):栽种;④信,通“伸”,伸张。

    1. (1)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文言语句

      释义方法

      解释

      A无室

      成语助记法

      “以”字由成语“以身作则”推断,应为“用”之意。

      B予尝于丛棘之右

      字形分析法

      “圃”从囗,甫声。囗(wéi),围的古体字。从囗的字往往表示某一个范围或区域。本义: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可引申为“种菜”之意。

      C予而翳之以桧竹

      语境推断法

      “因”由前文语境“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推断,应为“因此”之意。

      D因之曰 “何陋”

      课内迁移法

      “名”由《陋室铭》中“有仙则名”推断,应为“出名,有名”之意。

    2. (2) 下列选项中给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B .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C .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D .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②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4. (4) 本文作者的人生态度和《陋室铭》中刘禹锡的人生态度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及相关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 1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随着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学生睡眠问题再一次引发社会关注。下面是《光明日报》关于保障孩子睡眠问题的采访摘要:

        【1】研究“作业”,倒逼管理规范重建。2018年,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小学生作业时间超过晚上21:00、初中生作业时间超过晚上22:00尚未完成,学生可以选择不完成剩下的作业,切实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仅是对作业的要求,品质服务细则的校本化文本制定、中小学作业指数的发布、作业管理情况的调研发布等,开了一个“组合拳”。

      “‘晚十点不作业’倒逼管理规范重建。”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莺直言,必须放在教学管理系统中思考:关注作业与课堂学习之间的关系;强调作业的有效批改,倡导能力立意的评价导向,完善区域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

        【2】家校协同,做自己的“时间管理师”。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七中学2018级学生张轶凡第一次知道了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即: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①他告诉记者,比如网络聊天、看娱乐视频、玩手游等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可以减少时间做;比如锻炼身体、阅读名著、完成学校活动分配的任务等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要做好规划,坚持去做。他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时间计划,晚饭后19:00—20:00这一个小时内是学习最高效的时间,他会利用这个时间做数学题,早晨起床后的半个小时则会记忆英文单词或背诵古文。

        作为家长,华杰谈起孩子升入初中后自己的变化,“读书多了。如果周末晚上大家有时间,还会召开长短不一的家庭会议,为一周的工作、学习、生活复盘,做好下周的计划。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为孩子成长做好示范,引导孩子读书、体育锻炼、家务劳动、游戏玩耍。”

    (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05月11日,靳晓燕 刘博超《“睡眠令”能保障孩子睡眠吗》)

    【材料二】

        解决青少年睡眠问题的责任主体是家庭和学校,家校协同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孩子睡眠。

        家校要协同起来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任务。②学习任务是学习内容、进度和要求的合一。学校既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求,还要根据儿童发展状况灵活调整。科学地布置作业,针对不同学生弹性地安排作业,避免孩子重复作业、超难作业、超量作业。家长要配合学校完成法定的学习任务,不要随意给孩子增加任务量,不能随意地让孩子提前学或超纲学,更不能不顾孩子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通过加班加点完成额外学习任务。

    (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05月11日,洪明《家校携手 让孩子睡好觉》)

    【材料三】

        ③“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教育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除了发通知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更应关注睡眠不足的背后成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正确“姿势”不应是对孩子几点睡觉进行“监督监测”,而是用更加科学、多元的教育评价机制减轻社会的教育焦虑,进而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只有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改善教育生态,才能让人们避免牺牲健康追求分数的短视行为,让更多孩子安心睡觉,拥有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光明日报》2021年04月06日,赵琬微《保障中小学生睡眠须寻找更好“姿势”》)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  )
      A . 初中生为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若超过21:00未完成作业,可以选择不完成剩下的作业。 B . 按照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阅读名著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可以减少时间做。 C . 家庭和学校是解决青少年睡眠问题的责任主体,家校协同有利于解决青少年睡眠问题。 D . 如果对孩子睡觉时间进行“监督监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按照主体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记录了《光明日报》关于保障孩子睡眠问题的采访摘要。 B . 划线句①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的具体做法。 C . 划线句②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学习任务”的内涵。 D . 划线句③中“过于”一词不能删掉,因为它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3. (3) 请根据上文有关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多角度思考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保障学生睡眠?请简要阐述。

          【链接材料】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认为:从社会角度来看,当前优质教育资源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从传统观念来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当中深深扎根;从评价体系来看,“五唯”顽瘴痼疾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市场;从教育方式来看,“时间+汗水”依然是部分教师的“不二法门”。因此,保障孩子良好睡眠,需要综合施策,学校、教师、政府、家长(家庭)和社会需同向而行。

  • 11. 文学类文本阅读

    伏天的葵花

    米丽宏

        ①北方的伏天,阳光猛烈,如烤如炙,雨也急骤,一下起来就瓢泼倾盆。伏天的光阴也显得很慷慨,凌晨四点,枕头上已洒满米白的天光,晚上八点,天色还不肯退去。这么长的日脚,连花儿都开累了吧?

        ②在这种天气里开得起劲儿的花有两种,水上是荷花,陆上是葵花。荷花如翩翩仙子,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葵花像痴心女侠,在山坡高地蓬勃地守望。

        ③小时候,我总觉得葵花是一种很傻的花。那么酷烈的阳光,还傻呵呵仰着大脸,追着太阳跑,不怕灼伤自己吗?而且它的脾气还挺犟,我踮着脚尖儿扯它的花盘,它暂时把头低了一低,手一松,那花盘又弹跳上去了,一副笃定忘我、专注向上的神态,眼里只有太阳。

        ④后来,我暗暗觉得葵花确是离不开太阳的。我留心观察太阳下的葵花,丝绸一样的花瓣不仅没被灼伤,还嫩汪汪的,像浸了水。那么酷烈的阳光,对它而言却宛如琼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滋养。

        ⑤上学后“伏假”的那次相遇,让我对葵花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些许敬意。三伏天过“伏假”,我们可舍不得“伏”在家里避暑。野外、山林是我们天然的游乐园。我们白天在野外漫游,夜晚在月下喧闹。玩耍的间隙,喧声渐渐平息,山林的寂静让我们有了短暂的沉默。沉默中,我们望向山脚下的葵花地,唯有它们,在阳光下发出金黄的、高亢的呐喊,让我们感到震撼。万绿丛中夹杂着它们明晃晃的金色,把伏天的单调色彩一下子调匀了。

        ⑥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我看过一次月下的葵花,那时我才明白,于葵花而言,太阳是它的信仰。它们齐齐低着头,好似在看脚下的土地,也像在用心体察月光是怎样充盈了露珠的梦境,它们那样温顺、安然、娴静而又略显疲惫。然而________,它们用早晨新鲜的阳光洗漱,用露珠抹脸,如果有小风溜溜地吹过,葵花就轻轻咳嗽,像是为了清理掉身体里的残梦。它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全身心的热情,让水分瞬间充盈了枝干、茎叶,像是又一次焕发了青春。太阳是葵花的信仰,因为信仰,葵花时刻昂扬,时刻虔敬。它们用尽浑身的力气去迎接最暴烈的阳光,让精神获得了最纯粹的沐浴和润泽。

        ⑦看葵花,我相信了,这世间是有着虔诚和专注这两种正能量的。葵花将这两种力量汇聚在自己身上,全部寄托给太阳。

        ⑧也许,我们觉得烈日炙烤苦不堪言,葵花却很享受,很过瘾,它的生命比上一刻又精彩了一些,饱满了一些。所以,请不要厌烦烤焦人的炎日,只要如葵花般拥有了坚定的支撑,生命便可提升到新的高度。

    (选文有删改)

    1. (1) 梳理文章情节,完成如下表格。

      时间

      我对葵花的认识

      对葵花的评价或态度

      小时候

      倔强

      有了新的认识

      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

      敬佩

    2. (2) 结合上下文内容,为第⑥段横线处选填句子,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

          【甲】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瞬间叫醒,它们齐整整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小学生向着讲台上的老师脆生脆气地问候:“老师好!”

          【乙】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轻轻唤醒,它们不经意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淑女见到严穆的长辈悄声细语地问候:“您好。”

    3. (3) 本文和链接材料在写作手法的运用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结合材料谈谈对“请不要厌烦烤焦人的炎日,只要如葵花般拥有了坚定的支撑,生命便可提升到新的高度。”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 12.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分别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基地》。 B . 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是一位美国生物学家,他乘坐一艘美国海军军舰寻找一头传说中巨大无比的独角鲸,最终却发现那是一艘当时人们尚闻所未闻的高科技潜水艇。 C . 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阿龙纳斯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 D . 鹦鹉螺号潜艇在大西洋遭到章鱼袭击,众人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用斧子、刀叉和章鱼展开血战。危机时刻尼摩船长冲上去,一斧砍进章鱼嘴里,使尼德·兰获救。
    2. (2) 《伟大的悲剧》中结尾写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斯科特一行身上体现了团结协作、坚忍不拔、勇于探索、严谨敬业、临危不惧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在《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身上也有体现。请你选择其中其一种精神,结合《海底两万里》的相关情节加以阐述。

          ①团结协作    ②坚忍不拔    ③勇于探索    ④严谨敬业    ⑤临危不惧

三、写作(共50分)
  • 13. 说起考试,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5×8的座位,间隔的走廊、安静的环境、紧张的氛图,皱眉、思考、答卷,不安与平静同时存在……而考试并不只是局限在那一间间教室里,人生处处是考场,人生事事是考题。我们要在“答卷”上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写下人生。很多问题其实并不难,但作答却并不容易。唯有经过深思熟虑,我们才能控制好人生每一步的方向标,收获成长的喜悦。

        请你以“一次特殊的考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辅以议论、抒情,完成构思写作;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