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

更新时间:2022-07-09 浏览次数:1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 .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精神风貌。 C .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纪实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 .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 2.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 .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C . 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 .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 3. (2017八上·厦门期中)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 . 八一三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九一八事变 D . 七七事变
  • 4. (2017八上·兰州月考)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 . 五四运动 B . 红军长征 C . 北伐战争 D . 抗日战争
  • 5. (2017八上·郴州月考) 完成填空

    ①《红星照耀中国》是,国记者在1936年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曾易名为

    ②《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国昆虫学家,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得十卷本科普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二、阅读理解
  • 6. 根据名著内容写出以下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哪几位领袖人物。

    ①二十六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做了布留赫尔将军的亲信,布留赫尔将军当时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号俄国顾问。

    ②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度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他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他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

    ③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布命令——这是革命军队的领导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因素。

  • 7. (2018八上·宁波期中) 《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很多红军领导人和他们感人的故事,下列故事中的“他”是谁?

    ①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有力。他很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喜欢的马被敌人俘虏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了。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②他是“行伍”出身,他小时候被继母赶出家门,做过各种工作,童年遭受了各种苦难。他十八岁当上了排长,参加了推翻当时一个姓胡的督军的密谋。

    ③他貌不惊人,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在长征途中,他把马给走累的同志骑,自己大部分步行。每次作战不管大小,事前总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

  • 8. (2019八上·鄞州期末)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①中国民间流传A有各种各样神奇的本领:四面八方能够看到百里以外,能够上天飞行,精通道教法术,诸如在敌人面前呼风唤雨。

        ②A身旁的人这样描述他: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象铁打的一样。

        ③A的妻子谈及丈夫的性格时说道:“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这三则材料中共同提到的A,指的是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人名)。1936年,斯诺来到陕北采访时,从毛泽东打满补丁的衣服、A用马尾毛做的、彭德怀用做的背心、用绳子缠着一条腿的眼镜中,看到了一种独特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称作“东方魔力”,并断言这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①②③任选一空作答)

  • 9. (2018八上·台州月考) 《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不仅关注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对“小人物”的刻画也很成 功,作品中讲述的几段关于“红小鬼”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联系其中你印 象最深的一个情节,说说这群“红小鬼”的性格特征。
  • 10. (2018八上·台州期中) 以下是《红星照耀中国》三个不同版本的封面,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说理由。

    甲                                    乙                          丙

  • 11. (2018八上·柯桥期中) 名著阅读。

    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的父亲去赴宴,他的父亲把他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的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结果,他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红星照耀中国》

    1. (1) 上述文字中的他是谁?
    2. (2) 关于他,《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介绍了什么事?请另写一件。
    3. (3)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一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 .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 C . 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毛泽东,之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采访到了周恩来并搜集到相关资料。 D . 书中对毛泽东的描述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随意很幽默的人,他甚至当着作者的面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的不拘小节而感到惊叹!
  • 12. (2018八上·丽水期中)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回答问题。

    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息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1. (1) 选段中的统计数据属于红军的哪次军事行动?
    2. (2) 路上红军遭遇了诸多“险峻”,请结合作品内容,举两例具体说明。
  • 13. (2017八上·满洲里期末) 名著阅读.

    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初2019级某班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下面是某同学的读书分享发言,请你将它补充完整:

    1. (1) 《红星照耀中国》是__(国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这本书在中国的另外一个名字是《__》。
    2. (2) 本书中展现了中共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个人风采和独特魅力。例如,作者在书中写到:“他像其他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就是被作者在书中称为“书生出生的造反者”的(人名)。“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是
    3. (3)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 . 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 . 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 .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 14. (2017八上·库伦旗期末) 名著阅读。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他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选段文字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人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在陕北,作者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等。

  • 15. 名著导读             
    1. (1) 红军在井冈山采取了四个口号,提纲挈领地说明了所采用的游击战术,一般说来,凡是红军背离了这些口号,就不能打胜仗。红军就是从这种游击战中成长起来的。这些口号是:

      一,敌

      二,敌

      三,敌

      四,敌

    2. (2) 红军的最重要的一个战术,就是在进攻时,在进攻后
  • 16. 阅读下面材料,请写下你的感想体会?

        当毛泽东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阳矿工和农民赤卫队之间的时候,被一些同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那时候,国民党的恐怖达到顶点,好几百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枪杀。那些民团奉命把毛泽东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但是毛泽东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略押送的人释放自己。可是负责的队长不允许。于是毛泽东决定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二百码的地方,才得到了机会。毛泽东就在那地方挣脱出来,跑到田野里去。

        “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再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我马上翻山越岭,连夜赶路。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得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农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给我地方住,又领我到了下一乡。我身边有七块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吃的。当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三、语言表达
  • 17. (2017八上·鄂州期中) 《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真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1. (1) 班上准备开展“《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就如何清楚地把握《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所写的事实设计出合乎逻辑的学习步骤,让一个从没读过这本书的同学知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后做什么,表述清楚每一步该做的具体事项。(至少包含三个步骤)
    2. (2) 全班共同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将分三个专题探究。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领袖的革命之路。专题二:关于长征。专题三:信仰与精神。假如你是组长,请代表组员选择一个专题,并围绕你所选的专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拟定3-5个探究项目,便于组员分工查阅相关内容,完成专题探究任务。
  • 18. 斯诺在序言中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请结合著作的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