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嘉定区2022届高三等级考模拟练习(二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8-02 浏览次数:69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承“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冬奥会火炬采用的燃料是(   )
    A . H2 B . C2H6 C . C3H8 D . CH4
  • 2.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非极性键,又含有极性键的是(   )
    A . CCl4 B . C2H4 C . NaOH D . H2O
  • 3. (2016·浦东模拟) 化工生产中未使用催化剂的是(  )


    A . 联合制碱 B . 合成氨气 C . 乙烯水化 D . 生产硫酸
  • 4. 下列物质的有关性质,能用共价键键能大小解释的是(   )
    A . 还原性:HI>HF B . 溶解度:HF>HI C . 沸点:HF>HI D . 热分解温度:HF>HI
  • 5. 已知氯仿(CHCl3)通常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约为水的1.5倍,沸点为61.2 ℃。要从水与氯仿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氯仿,下列方法最合适的是(   )
    A . 蒸馏 B . 分液 C . 重结晶 D . 蒸发
  • 6.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时,试管口应高于试管底 B . 加热时试管内生成黑色物质,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C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H2O(g)Fe2O3+3H2 D . 试管中发生化合反应
  • 7. 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是氧化产物 B . 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 若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 D .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 8. 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式为C8H6O6 B . 乌头酸可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C . 乌头酸分子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D . 1mol乌头酸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3molH2
  • 9.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用醋酸除去水垢:2H++CaCO3=Ca2++CO2↑+H2O B . 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FeO+2H+=Fe3++H2O C .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2++OH-+H++SO=BaSO4↓+H2O D . 实验室制CO2:CaCO3+2H+=Ca2++H2O+CO2
  • 10.  已知2H2(g)+O2(g)=2H2O(g)+483.6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241.8KJ B . 1mol水蒸气完全分解成氢气与氧气,需吸收241.8kJ热量 C . 2mol氢气与1mol氧气的总能量小于2mol 水蒸气的总能量 D . 2mol氢氢键和1mol氧氧键拆开所消耗的能量大于4mol氢氧键成键所放出的能量
  • 11. 对于可逆反应:A(g)+B(g)2C(g)+热量,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观察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接电流表,该装置为原电池 B . a、b接直流电源,该装置为电解池 C . a、b接直流电源,铁可能不易被腐蚀 D . a、b接电流表或接直流电源,铁都可能是负极
  • 13.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原理、方法、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干燥Cl2

    检验K+

    配制150mL0.100mol·L-1盐酸

    吸收NH3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氯化铵溶液中放入镁粉能放出H2和NH3 ,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金属镁能把NH3置换出来 B . 镁具有强还原性,NH具有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 因为NH水解溶液显酸性,Mg与H+反应放出H2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 因为Mg与H2O反应,生成Mg(OH)2与NH4Cl反应
  • 15. 已知表是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半径数据:

    元素

    C

    O

    Na

    Mg

    Si

    原子半径/nm

    0.077

    0.073

    0.154

    0.130

    0.1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 . 元素F的原子半径在0.073~0.154 nm之间 C .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D . Mg2+的半径大于Mg的半径
  • 16. 已知有机物M、N、W能发生下列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M、N和W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B . M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 C . M与足量的H2反应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有4种 D . W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 17. 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18. 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Cl-、SO、CO、Mg2+、Al3+和K+。取100 mL该溶液进行实验,过程记录如下,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A . 一定有Cl- B . 一定有CO C . 一定没有K+ D . 一定没有Mg2+
  • 19.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 . 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 . 用浓盐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 . 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 . 检验滤液中的Fe3+ , 选用③、⑧和⑩
  • 20. 测定“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的浓度可用下面方法:取10.00 mL消毒液,调节pH后,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100mol·L-1 KI溶液进行滴定,当溶液出现稳定浅蓝色时为滴定终点。反应原理为:3ClO-+I-=3Cl-+IO;IO+5I-+6H+=3H2O+3I2;三次平行实验中消耗KI的平均体积为20.00mL,由此可知原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 0.04mol·L-1 B . 0.10mol·L-1 C . 0.25mol·L-1 D . 0.60mol·L-1
二、非选择题
  • 21. 硫、氮、氯、氧、钠、铝、铁等是人们熟悉的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对工农业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1. (1) 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铝原子核外电子占据轨道有个,氯原子能量最高的电子亚层是。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氮原子的电子云形状有种。
    2. (2) 氯化钠晶体的熔点高于氯化钾,原因是
    3. (3) 用Fe2(SO4)3溶液吸收H2S生成FeSO4。FeSO4被氧化使Fe2(SO4)3再生,其原理为: FeSO4+O2+H2SO4Fe2(SO4)3+H2O

      ①配平上面Fe2(SO4)3再生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②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由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

    4. (4) 常压下,取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氨水测定,得到下表实验数据。

      温度(℃)

      c(氨水)(mol/L)

      电离度(%)

      c(OH-)(mol/L)

      0

      16.56

      9.098

      1.507×10-2

      10

      15.16

      10.18

      1.543×10-2

      20

      13.63

      11.2

      1.527×10-2

      ①温度升高,NH3·H2O的电离平衡向(填“左”、“右”)移动。

      ②表中c(OH-)基本不变的原因是

  • 22.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0.050mol SO2(g)和0.030mol O2(g)充入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Q。写出该反应的逆反应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经2分钟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SO3)=0.040mol,则这个时间段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 (2) 在容积不变时,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选填编号)。

      a. 移出氧气              b. 降低温度              c. 减小压强          d. 再充入0.050mol SO2(g)和0.030mol O2(g)

    3. (3) 在起始温度T1(673K)时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请在图中画出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起始温度为T2(723K)时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常温下,向1L pH=10的NaOH溶液中持续通入CO2。通入CO2的体积(V)与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c)的关系如图所示。

    4. (4) c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至小的关系是:。a点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b点溶液中c(H+)1×10-7mol/L(填写“等于”、“大于”或“小于”)。
    5. (5) 写出c点到d点化学反应方程式
  • 23. 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①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

    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②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

    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①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②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③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1. (1) 操作②测pH用到玻璃用品主要有;pH试纸盐酸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
    2. (2) 向水中持续通入SO2 , 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①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i.实验a的目的是

      ii.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

    3. (3) 现象②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
    4. (4) 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现象③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 24. 化合物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R1CH2COOCH2CH3+R2COOCH2CH3+CH3CH2OH

    1. (1) 化合物A的名称是。反应②和⑤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2. (2) 写出C到D的反应方程式:
    3. (3) X是G的同分异构体,X具有五元碳环结构,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四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6:2:1:1,写出两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
    4. (4) 面向“碳中和”的绿色碳化学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反应②产物已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在现有工业路线基础上,提出了一条“绿色”合成路线:

      分析“绿色”合成路线比过去的工业合成路线的优点

    5. (5) 设计由乙酸乙酯和1,4-二溴丁烷()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备注:①参照所提供的信息②表示方法为:AB目标产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