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58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7-08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
  • 1.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都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
    A .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B . 铁犁牛耕的应用得到普及 C . 精耕细作的生产技术出现 D . 地主阶级的统治得以确立
  • 2. 《汉谟拉比法典》建立在两个最著名的原则基础上,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同态复仇)和“让买方小心提防”。在规定对确定的伤害行为进行赔偿时,法典从不考虑最初的伤害是否纯属意外,而是残酷无情地坚持让人受到皮肉之苦和羞辱。这说明法典(   )
    A . 成为最早的法典 B . 保留了野蛮做法   C . 保护贵族的利益 D . 强调了主观意识
  • 3.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法则,不同阶层的人们必须要按照体系内的职责工作,不能越过界限去做事。据此可知,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   )
    A . 社会阶层的流动严重受阻 B . 个人的自由难以得到保障 C . 商业的发展受到严格限制 D . 首陀罗与吠舍地位最卑微
  • 4. 波斯帝国统治时期,伊朗地区常使用埃兰语,巴比伦地区使用阿卡德语,民间和商业领域广泛地使用阿拉米亚语。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
    A . 多种文化之间相互竞争 B . 给予各地区部分自治权 C . 宣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 . 适应多民族发展的需要
  • 5. 古代世界很多国家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从而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促使古代帝国对外扩张的根源是( )
    A . 农耕文明的优势 B . 游牧文明的特性 C . 社会分工的发展 D . 政治管理的进步
  • 6. 亚历山大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由此可见亚历山大远征(   )
    A . 给埃及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B . 客观上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C . 使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当时最繁华城市 D . 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战争互为推动的作用
  • 7. “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A . 古代印度河流域 B . 中世纪的欧洲   C . 封建社会的日本 D . 古代两河流域
  • 8.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
    A . 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 .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 . 具有完全独立特点 D . 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
  • 9. 拜占庭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最终灭亡它的是(   )
    A . 阿拉伯帝国 B . 亚历山大帝国   C . 奥斯曼帝国 D . 罗马帝国
  • 10. 中古时期的印度有两大变化,一是4世纪初兴起的笈多帝国统治者支持印度教的发展,二是13世纪初建立的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笈多帝国兴起于恒河中游地区 B . 印度教是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 C . 德里苏丹国是13世纪初期突厥人在印度建立的 D . 佛教逐渐成为中古时期印度的国教
  • 11. 武士在日本最初被称为“侍”,意思是卫士或随从,到平安时代中期以后成为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 . 幕府政治的开始 B . 庄园制的形成与发展 C . 中央集权的强化 D . 蒙古军队入侵日本国
  • 12. 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B . 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 C . 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 D . 欧洲文化对古非洲文明影响深远
  • 13. 阿梅斯托在《1492:那一年》中总结:“1492年那一年,不只基督教国度改头换面,整个世界也脱胎换骨。把过去分立的文明结合在一起,使名副其实的全球历史——真正的‘世界体系’成为可能。”下列对“那一年”论述正确的是(   )
    A . 西班牙人最早到达了印度 B . 将大西洋由屏障转变成了通道 C . 葡萄牙人完成了环球航行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 14. 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5倍。这种现象(   )
    A . 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 . 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 . 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 . 导致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 15. (2021高一下·长春期中)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据此可知,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是() 
    A . 以人为本 B . 天赋人权 C . 三权分立 D . 社会契约
  • 16.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 开始标志是电的发明和电力应用 B . 开始于19世纪初 C .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D . 最早兴起于英国
  • 17. 1820年,欧文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和共同劳动的改革主张。为了用典型示范自己改造社会的计划是可行的,1824年欧文到 美国创办了“新和谐”公社。这表明(   )
    A . 理想社会的实现必须用暴力革命的方法 B . 世界无产阶级已经具有明确的历史使命 C . 成长中的阶级还未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 D .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革命实践中不会一帆风顺
  • 18. (2021高一下·苍南月考) 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的出现(    )
    A . 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B . 促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C . 使东方落后于西方格局开始出现 D .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 19. (2021高一下·天津期末) 学者郑昌发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 . 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 .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 . 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 . 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 20. 1917年各国工人罢工此起彼伏,法国罢工人数增至29万,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口号;俄国3万人罢工,要求政治变革,被称为“二月革命”,1918年1月全德工人实行总罢工,要求增加粮食定量、建立民主政府等。材料表明(   )
    A . 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B . 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C . 参战国的国内矛盾激化 D . 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二、 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们的等级差别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服饰在当时是一个人身份及财富的象征,所以统治者和贵族都反对下层民众模仿他们的服饰,有的国家甚至立法,明令平民不得穿着格子呢绒服装,不得佩戴金银首饰和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不得戴手套、佩短剑。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显示和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黄春高《西欧封建社会》

    材料二  法兰克王国建立之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8世纪时,查理继位后,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贡献给教会,教会因此变得富有,势力越来越大。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 (1) 材料一中,西欧封建社会对人们服饰进行限制的目的是什么?
    2. (2)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起,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多次从西班牙启航,航海探险。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新航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整理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指出材料一中“哥伦布率领船队”开辟的新航路。面对波涛汹涌、浩瀚无边的大西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精神动力来源于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向“传统观念”提出的挑战。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自由主义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与三股进步潮流之间的有联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