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4月大联考...

更新时间:2022-07-18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图为《上古农业文明区域示意图》。由此可知,上古时期的农业文明(   )

     

    A . 广泛修建水利工程 B . 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C . 地域不平衡性显著 D . 深受自然条件影响
  • 2. 古埃及历史可划分为30个王朝,其中第三至第六王朝(约前2686年~前2181年)被称为古王国时期。这四个王朝均定都于孟菲斯,且都修建了大量的金字塔(法老的陵墓),因此,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期。由此可知,古王国时期的埃及(   )
    A . 率先出现农牧分工 B . 法老具有崇高威望 C . 象形文字得到普及 D . 具有小国寡民特征
  • 3. 《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罗摩衍那》是古代世界不同区域文明的重要史诗作品,对于这三部史诗的共同点,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 情节荒诞离奇,可信度非常低 B . 都在后世得到了考古资料的印证 C . 能从侧面反映古代社会的风貌 D . 开创了亚洲文学的现实主义潮流
  • 4. 表1所示为亚述帝国对外征伐的情况。此表可以用来说明,亚述(   )

    时期

    统治者

    亚述对外征伐概况

    早期

    沙马什阿达德

    势力到达地中海沿岸

    中期

    提格拉特帕

    拉沙尔一世

    血染安那托里亚部落,征服亚美尼亚,横扫叙利亚,直达地中海沿岸

    晚期

    阿淑尔那

    西尔帕二世

    北起亚美尼亚,南至波斯湾,东自扎格罗斯山,西起地中海沿岸

    提格拉特帕

    拉沙尔三世

    打败乌拉尔图(小亚细亚东部国家),征服整个叙利亚地区,迫使腓尼基部分城市向亚述称臣纳贡。亚述帝国进入鼎盛时期

    阿淑尔中尔

    北起乌拉尔图,南临波斯湾,西抵地中海沿岸及埃及,东接伊朗,建立起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大帝国

    A . 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B . 建立起横跨欧美亚的帝国 C . 曾与欧洲地区的希腊争霸 D . 最终为亚历山大帝国所灭
  • 5. 史载,古代罗马历时数百年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其中硬面公路达8万公里;相传有君主下令在大道的两旁种上大树,以便为行军的士兵遮挡炎热的阳光。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
    A . 重视改善自然环境 B . 国家动员能力强大 C . 商业贸易较为繁荣 D . 政治统治较为残暴
  • 6. 下图所示是埃及出土的古希腊黑陶罐,上面绘有一个古希腊武士在参拜埃及的阿努比斯神。该陶罐体现了(   )

     

    A . 古代希腊瓷器制造业较发达 B . 希腊文明对埃及文明的从属地位 C . 古代希腊与埃及的文化交往 D . 古代欧非文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 7. 中世纪西欧庄园里的奴仆除了为领主提供农业劳役外,还必须到领主家里为领主提供各种家庭杂役。在迁徙、婚姻、支配自身劳动等方面也要受制于领主。由此可见,当时的庄园奴仆(   )
    A . 生活不能自给 B . 受到领主保护 C . 缴纳实物地租 D . 缺乏人身自由
  • 8. “它发端于基辅罗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至17世纪末,它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 俄罗斯帝国 B . 阿拉伯帝国 C . 拜占庭帝国 D . 奥斯曼帝国
  • 9. 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段文字呈现了“大化改新”的(   )
    A . 历史背景和历史现象 B . 历史意义和历史现象 C . 历史现象和历史意义 D . 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 10. 墨西哥的国名源于“墨西特里”——古代阿兹特克人的太阳神和战神,“墨西哥”意为“战神指定的地方”,是12~13世纪最大的阿兹特克部落迁徙的目的地。而早在阿兹特克人兴起以前,印第安人就在墨西哥广袤的土地上创造了繁荣的玛雅文明。由此可知,古代墨西哥文明(   )
    A . 蕴含强烈的神秘色彩 B .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C . 具有多元的宗教信仰 D . 因内战频繁而逐渐衰落
  • 11. 有学者研究显示,14、15世纪,亚洲控制着高附加值的丝织、陶瓷业,而此时的欧洲仅能提供粮食、小装饰品和少量呢绒制品,致使欧洲外贸大量入超,但又不得不保持这种贸易关系,于是只好用黄金、白银等硬通货与亚洲交易,最终出现了钱荒。这项研究旨在说明(   )
    A . 欧洲贸易逆差促使新航路开辟 B . 商路受阻抬高了亚洲商品价格 C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 . 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货币
  • 12. 哥伦布的《航海日记》载:“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胆子甚小……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这里还盛产棉花,且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个好价钱。”哥伦布这一言论意在说明(   )
    A . 美洲落后便于西班牙传播新教 B . 航海探险符合西班牙国家需要 C . 原料丰富适应了商业资本积累 D . 宗教传播有利于扩大统治范围
  • 13. 表2为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国家开辟新航路的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知,新航路的开辟(   )

    表2

    时间

    航海家

    航海成果

    1487年

    葡萄牙人迪亚士

    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

    意大利人哥伦布

    发现美洲

    1497年

    英国人卡伯特父子

    发现纽芬兰岛

    1497~1498年

    葡萄牙人达·伽马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9~1522年

    葡萄牙人麦哲伦

    第一次环球航行

    16世纪

    法国人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16世纪

    荷兰人巴伦支

    三次航行到北冰洋地区

    17世纪初

    英国人哈德逊

    探索北冰洋通往亚洲的航路

    1578年

    英国人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642~1643年

    荷兰人斯塔曼

    环航澳大利亚,发现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A . 打通了北半球各洲之间的航线 B . 伴随大肆殖民扩张奴役当地人民 C . 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D . 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14. 《红楼梦》中刘姥姥说:“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南瓜)。”这种外来蔬菜品种(   )
    A . 属于小说家的笔误 B . 源于爱琴海地区 C . 西汉时期传入我国 D . 原产于美洲地区
  • 15. 有学者指出:“1603~1660年,英国的对外贸易与殖民地的关系极其密切,难以区分。毫无疑问,商人在竖立英国国旗,而不仅仅是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该学者的研究表明(   )
    A . 近代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领先于他国 B . 大量殖民活动为英国的崛起奠定基础 C . 商人在英国海外探险活动中异常活跃 D . 工业革命是英国殖民扩张的持久动力
  • 16. 证券交易所是当今世界买卖股票、公司债、公债等有价证券的市场。其股指的升降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历史上证券交易所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 . 商业贸易的扩张 B . 商业格局的变化 C . 价格革命的出现 D . 奴隶贸易的盛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耶利哥古城(如图所示)(位于耶路撒冷和安曼之间的约旦河谷平原中央)是世界上最早的带有防御城墙的城镇之一。早在最初形成的时候,耶利哥的居民就已经达到了2000人,与旧石器时代的小族群相比,这个数目是非常可观的。人们利用草原上的水源,种植了大麦和小麦。他们从事有限的商业活动,特别是与食盐和黑曜石(古代的人们用这种坚硬的火山玻璃制作小刀和刀刃)有关的贸易。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当地居民在他们的茅屋周围建造起坚固的围墙,挖掘了护城河,这些情况反映出耶利哥聚集起的财富已经引起了其他掠夺者的兴趣。

    材料二

    对恰塔尔·休于这处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图所示)(位于今土耳其境内,距今约6000年)的发掘,清楚地证实了专业劳动的迅速发展。它在新石器时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熙熙攘攘的城镇,容纳了大约5000人。考古学者发现当地居民制作了陶罐、篮子、布料、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珠子以及夹

    杂在其他物品中的珠宝。恰塔尔·休于成为一座重要的城镇,部分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在它的附近有丰富的黑曜石矿。城镇可能是制作生产黑曜石工具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耶利哥古城居民生活的特点。
    2. (2) 指出材料一中的图3所示耶利哥古城复原图与材料二所提及的恰塔尔·休于遗址所属的史料类型,并结合材料说明两者的共同史料价值。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750年至1258年,历时508年的阿巴斯王朝是阿拉伯历史上最著名、最长久的盛世。哈伦·拉希德(786年—809年在位)是阿巴斯王朝历史上的最著名的哈里发,他重视教育,奖励学术,各地的诗人、文豪、学者不受民族和宗教信仰的限制,不但享有宽松的学术自由,而且享有很高的待遇。他对西方采取亲善政策;在东方,注重发展与中国的关系。阿巴斯王朝与大唐王朝的贸易和文化往来频繁,沙漠之舟骆驼穿梭于丝绸古道。哈伦为巴格达的“智慧宫”播下第一颗种子,为麦蒙时代出现的“百年翻译运动”与文化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还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巴格达成为当时国际贸易的中心。

    材料二

    美国黎巴嫩裔历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说:“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他们继承了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上极盛一时的文明,又吸收而且同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后来,他们把其中许多文化传到中世纪的欧洲,唤醒了西方世界,使欧洲走上了近代文艺复兴的道路。在中世纪,任何民族对于人类进步的贡献都比不上阿拉伯人和说阿拉伯话的各族人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丁俊《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哈伦·拉希德的统治措施。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任何民族对于人类进步的贡献都比不上阿拉伯人”的依据。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莫诺莫塔帕王国位于今天的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境内,是古代非洲南部的一个文明古国。关于莫诺莫塔帕王国建立的时间,学术界基本都认为是10~12世纪之间,这主要是有马苏第的《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成书于10世纪中叶)作为辅助证明,并且伊德里亚(12世纪的学者)的地理著作也提到了这个王国。这个国家盛产铁、铜和黄金,与阿拉伯半岛国家、南亚印度、东南亚国家、东亚中国等都有贸易往来,这些在大津巴布韦遗址中都有考古证明。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的卡兰加人(绍纳人的分支,属班图语族)称自己的国家为“马卡兰加”,意为“太阳之国”(亦被译为“被掠夺地区之主”),而“莫诺莫塔帕”的意思是“矿藏之王”,最初由葡萄牙人转译自阿拉伯人对该国的称呼——“姆瓦纳莫塔帕”(意为“矿山之主”)。新航路开辟后不久,王国逐渐分裂为若干小国;直到1917年,最后一位当地酋长被葡萄牙人杀害。

    ——摘编自伊求《津巴布韦文化和莫诺莫塔帕国》等

    针对古代津巴布韦国家的建立时间及国名的争议谈谈你的观点,并分别说明你得出此

    观点的理由。(要求:观点简明,理由充分,表述清晰。)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等商帮的行为,这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不可同日而语。棉纺织品取代奢侈品和土特产品,成为远距离贸易的主要内容。“我国国内市场也从这时起,有了真正的扩大”,但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此时的商业革命只是一场没有完成的革命。江南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严重失衡,这制约着国内市场的扩大,阻碍了商业革命向纵深拓展。尽管此时“恤商”观念有所抬头,但封建王朝的抑商政策和“病商”弊政依然存在,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

    ——摘编自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引发了近代欧洲的商业革命。欧洲与亚、非两洲的商业范围扩大,并开始与美洲有了商业联系。不同种类的商品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意大利的商业城市趋于衰落,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等大西洋沿岸的城市日益繁荣。海外贸易有利可图,新兴国家为了获取丰厚利润,采取出卖特权给私人企业的方式,代理行和特许公司随之发展起来。作为改变世界面貌的重大革命,商业革命成为工业革命的先导。

    ——摘编自曹顺先《世界文明史》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中国未能完成商业革命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6世纪至18世纪的中国相比,近代欧洲商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