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实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

更新时间:2022-07-06 浏览次数:6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3分)
  • 1. 12世纪之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强调忠君守义、重名轻死的武士道在日本出现。日本武士道出现的思想因素最有可能来自中国的(    )
    A . 理学 B . 法家 C . 佛教 D . 道家
  • 2. 唐初,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唐高宗永淳年间,中书令裴炎“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这一过程说明(    )
    A . 三省六部制度彻底终结 B . 三省分权提高办事效率 C . 三省办事机构名称未变 D . 三省职能渐趋混同合一
  • 3.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其中,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下图中的哪一处(    )

    A . B . C . D .
  • 4.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儒家思想(    )
    A . 确立了积极进取的改革精神 B . 构成了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 C . 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D . 制定了“重农抑商”基本国策
  • 5. 阅读《元朝疆域图》(如图),图中反映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 . 江浙行省管辖范围与今江苏省大致相当 B . 通过设置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 . 台湾地区及附属岛屿均在元朝版图之内 D . 辽阔的疆域造成元朝出现地方割据局面
  • 6.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认为,“人”是域中“四大”之一,是“三才”之一,人能凭借道德和智慧“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 诸子百家思想实现融合 B . 儒家思想主流地位逐渐确立 C . 知识分子主导国家命运 D . 人文精神得到一定程度弘扬
  • 7.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突出反映了宋代(    )
    A . 监察机构的多元化 B . 相权与君权的相互抗衡 C . 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D . 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 8. (2018高三下·黑龙江开学考) 庄季裕《鸡肋编》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材料反映当时(    )
    A .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 商业城镇逐渐兴起 D . 出现了地域性商帮
  • 9. 唐中宗若不经中书、门下两省径自封拜官职,装置诏书的封袋改用斜封,所书“敕”字改用墨笔,称为“斜封墨敕”,即表示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其私下所封之官,时人称为“斜封官”,因其未经正式敕封手续而为一般人所看不起。这表明当时(    )
    A . 中书和门下的权力受制于皇权 B . 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 . 唐中宗时专制皇权有所弱化 D .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约束力
  • 10. 《尚书》记载牧野之战动员时,武王并不忌讳与”西戎”的民族渊源,多次自称“西王人”,而且从动员誓词产生的效果看,伐纣得到了“庙、蜀、戎"等少数民族的有力支持。这一事件(    )
    A . 表明西周与西戎同宗同源 B . 展示了西周政治文明强大辐射力 C . 显示了牧野之战的正义性 D . 蕴含了民族文化认同的积极元素
  • 11.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反而几乎没有介绍。对于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 . 两汉时期农耕技术达到顶峰 B . 南方耕作技术更加先进 C . 北方农耕经济发展进步缓慢 D . 当时社会发展全面衰退
  • 12. (2022·浙江模拟) 如表摘录了一些春秋到西汉初期,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言论,可见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言论内容

    春秋时期

    “河山以东强国六…秦僻在雍州。”“秦与戎、翟同俗”

    战国后期

    “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无礼义之心”

    西汉初期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

    A . 心理隔阂的消弭 B . 文化共同体的构建 C . 各族同源的认同 D . “大一统”政体确立
  •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莲花、忍冬、飞天和缠枝花等成为基本纹饰,逐渐成为石窟、工艺美术方面的主流图案。这表明(    )
    A . 外来文化丰富了艺术创作 B . 艺术创作走向自觉 C . 政权更迭阻断了文化传承 D . 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 14. 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调整,废除“公荐”之制,确立殿试制度,抑制权贵子弟,实行“锁院”制度,实行糊名、誊录法。这些举措(    )
    A . 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 B . 有利于选官制度的发展完善 C . 解决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 D . 不利于权贵平民的合理竞争
  • 15. 在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中,展现了“汉武帝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不知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实际上,宣帝时张骞已经去世,佛教也尚未传入中原。据此可知,该壁画(    )
    A . 内容源于艺术想象 B . 民族交融色彩浓厚 C . 缺乏史学研究价值 D . 带有特定时代印记
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16题16分,17题13分,18题13分,19题13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图一

    图二

    材料二: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及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秦朝交通概况分析我国古代交通的特点有哪些?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异同点。
  • 17. 齐鲁大地,儒学传承,诚信仁和,经济德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儒家文化与山东鲁商的发展”为题,对上述材料进行论述。

  • 18. 材料:

    时间(朝代)

    事件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运用商鞅进行变法

    公元前140-前87年(西汉时期)

    汉武帝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9-23年(王莽新朝时期)

    王莽推行一系列改革

    490-499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

    604-618年

    始建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780年(唐德宗时期)

    实行两税法

    927-997年(宋太祖太宗时期)

    实行崇文抑武政策

    927-947年(辽太宗时期)

    推行“因俗而治”,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

    1069年(北宋时期)

    王安石变法

    1271-1294年(元世祖时期)

    实行行省制度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论证、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表二十四史中的历史人物地理分布表

    北方

    人数

    南方

    人数

    西汉

    东汉

    北宋

    南宋

    西汉

    东汉

    北宋

    南宋

    陕西

    22

    73

    261

    63

    6

    80

    江苏

    23

    13

    92

    97

    49

    241

    直隶

    21

    28

    223

    212

    7

    128

    浙江

    2

    14

    34

    84

    136

    258

    山西

    10

    16

    182

    141

    17

    56

    安徽

    3

    24

    21

    53

    38

    199

    河南

    39

    170

    219

    324

    37

    123

    江西

    1

    2

    7

    81

    83

    204

    山东

    61

    57

    97

    156

    13

    93

    湖南

    0

    2

    2

    12

    12

    27

    甘肃

    10

    17

    53

    19

    23

    23

    湖北

    7

    11

    29

    19

    14

    76

    奉天

    0

    0

    3

    0

    0

    0

    四川

    4

    26

    12

    93

    71

    57

    内蒙

    3

    1

    0

    0

    0

    0

    其他

    0

    3

    6

    100

    98

    179

    总计

    166

    362

    1038

    915

    103

    503

    总计

    40

    95

    203

    539

    501

    1241

    注:其他包含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

    ------摘编整理自丁文江《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

    提取表4中历史人物空间分布信息,指出其分布特征,并加以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