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低碳生活、碳中和、碳达峰是现在的热门词汇。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 大力开发和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B . 将夏收、秋收后的秸秆焚烧还田 C . 加强植树造林,创造和发展森林经济 D . 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
  • 2. 对于反应 , 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慢的是(   )
    A . B . C . D .
  • 3. 已知下列反应:      。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A . B . C . D .
  • 4. 下列有关香料Givescone()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分子式为 B . 碳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 .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D . 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 5. 将浓度均为的气体放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后生成Z,平衡时测得 , 则Z的分子式为( )
    A . B . C . D .
  • 6. (2018高二上·大庆期中) 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①增加C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 使体系压强增大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7.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49g由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 B . 0.5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5 C . 当反应中生成的还原产物为3时,转移的电子数为4 D . 标准状况下,11.2L环氧乙烷(沸点为10.7℃)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大于3
  • 8. 一定温度下,某气态平衡体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一定增大 B . 增大A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 增大压强,C的体积分数增大 D . 升高温度,若B的百分含量减少,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 9. (2021高二上·邢台月考)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合成氨时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氨气的产率 B .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 . 向新制氯水中滴入几滴NaHCO3溶液,可增强溶液的漂白能力 D . 在反应 的平衡体系中,增大压强,体系颜色加深
  • 10. 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1. 对下列粒子组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和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粒子组

    判断和分析

    A

    Na+、K+、ClO-、H2S

    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

    B

    H+、C2H5OH

    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

    C

    H+、K+、SO2

    不能大量共存,能发生反应:

    D

    Na+

    不能大量共存,能发生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与纯铝反应制取H2的反应速率,按照装置图组装3套完全相同的装置(气密性良好).首先将注射器推至最底端,然后在三个锥形瓶中分别放入相同形状的块状纯铝0.9g,最后通过分液漏斗向三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0.5mol•L-1、1.0mol•L-1和2.0mol•L-1的稀硫酸各40mL(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及反应温度的影响).

    实验

    加入的稀硫酸的浓度

    反应时间/min

    收集到的气体/mL

    反应速率/(mL•min-1)

    0.5mol•L-1

    15

    18

    v1

    1.0mol•L-1

    t1

    18

    v2

    2.0mol•L-1

    t2

    18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①测得H2的反应速率为0.02mL•s-1 B . 实验②中反应结束后,生成H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120mL C . 实验②中t1的取值范围为1.5<t1<15 D . 实验③中,若将块状纯铝碾碎成粉末,反应开始至收集到相同体积的气体时,反应速率一定大于12mL•min-1
  • 13. 一种碘硫热化学分解、水循环制氢的化学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工艺流程图中只有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B . 该工艺流程图中生成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C . 该工艺流程中为催化剂 D . 该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 14. “卷帘何事看新月,一夜霜寒木叶秋”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下列化学反应的熵变、焓变和自发性与降霜过程一致的是(   )

    A . 2H2(g)+O2(g)=2H2O(l) B . 2H2O2(l)=2H2O(l)+O2(g) C . C(s)+H2O(g)CO(g)+H2(g) D . Ba(OH)2•8H2O+2NH4ClBaCl2(s)+2NH3(g)+10H2O(l)
  • 1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向空气中大量排放XY2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X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Z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Z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R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半径: B . 熔点: C . 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D . X与R形成的化合物不止一种
  • 16. 某温度时,向压强为、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 保持压强不变,发生如下反应:①;②。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之比为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的平衡转化率为 B . 平衡时,的百分含量一定大于 C . 该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一定大于反应②的平衡常数 D . 若起始时保持体积不变,其他条件相同,则达到平衡时压强为
二、综合题
  •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500.50盐酸与500.55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时玻璃搅拌器的使用方法是;不能用铜丝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的理由是
    2. (2) 某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已知: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均为1 , 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2

      23.3

      2

      20.2

      20.4

      23.4

      3

      20.4

      20.6

      23.8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J。

    3. (3) 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的是(填标号)。

      a.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多次倒人盐酸中

      c.将500.55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0.55氢氧化钾溶液

      d.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e.大烧杯的杯盖中间小孔太大

    4. (4) 做一次完整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次。某同学为了省去清洗温度计的麻烦,建议实验时使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酸和碱的温度,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为什么?
    5. (5) 如果将溶液换成等量的固体,那么实验中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 (6) 如果用600.50盐酸与500.55溶液进行实验,与上实验相比,二者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所求的中和反应 的反应热()
  • 18. 将CO2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转化为甲醇(CH3OH)是变废为宝的好方法,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CO2(g)+3H2(g)CH3OH(g)+H2O(g)       △H1

    Ⅱ.CO(g)+2H2(g)CH3OH(g)       △H2=-90.4kJ•mol-1

    Ⅲ.CO2(g)+H2(g)CO(g)+H2O(g)       △H3=+40.9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 (1) △H1=kJ•mol-1
    2. (2) 一定条件下,在一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和H2 , 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

      ①0~3min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min-1

      ②CO2的平衡转化率为

      ③第10min时,若再向容器中通入1molCO2和1molH2O(g),则平衡将(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④要提高CH3OH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填标号)。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移除平衡体系中的部分H2O(g)

  • 19. 工业上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可合成乙醇,其反应原理为   
    1. (1) 该反应的(填“>”、“<”或“=”)0;其正反应在(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2. (2)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 其中为速率常数。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若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填标号)。

      a.增大,减小       b.减小,增大

      c.减小的倍数大于d.减小的倍数小于

    3. (3) 恒温时,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和6 , 发生上述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气体的分压=气体总压强×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

      ,设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 , B点时容器的体积为 , 则

  • 20. 锆产品的主要原料是锆英砂,全球90%的氧氯化锆(ZrOCl2)来源于中国。氧氯化锆可溶于水,微溶于盐酸,工业上以锆英砂(含91.5%ZrSiO4 , 杂质不与NaOH溶液反应)为原料生产ZrOCl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碱金属的锆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锆英砂在“碱烧”前粉碎的目的是,“碱烧”时ZrSiO4生成了Na2ZrO3和另一种钠盐X,X的化学式为,X的用途是(写一种)。
    2. (2) “转型”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酸化”过程需加入过量盐酸,该操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水溶过滤”操作后要对滤渣进行洗涤,洗涤液与滤液合并浓缩结晶,检查滤渣已经洗涤干净的实验是
    5. (5) 将锆英砂和焦炭混合,再与Cl2反应生成ZrCl4、S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ZrCl4水解也可得到ZrOCl2。生成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 (6) 某工厂用2t锆英砂来制备ZrOCl2 , 若这个过程中Zr的损耗率为15%,则最终制得ZrOCl2的质量为t。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