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珠海二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6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2-09-21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1—6小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总24分)
  • 1. 下列关于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 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并提出光子学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B .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 . 玻尔理论原子能级理论较好地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D . 居里夫妇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的衰变过程,原子核衰变有α、β、γ三种。
  • 2. 布朗运动是1826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的。不只是花粉和小炭粒,对于液体中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例如胶体,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对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B . 布朗运动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 .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D .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同一瞬间,撞击微粒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 3. 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合格的医用防护口罩内侧所用材料对水都是不浸润的,图为一水滴落在某防护口罩内侧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片中的口罩为不合格产品 B . 图片中水滴形状的成因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 C . 图片中水滴与口罩间附着层内水分子比水滴内部分子密集 D . 水滴表面张力存在使其表面分子势能小于水滴里分子势能
  • 4. 图甲是用光的干涉法来检查物体平面平整程度的装置,其中A为标准平板,B为待检查的物体,C为入射光,图乙为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入射光C可采用复色光 B . 图乙条纹是由A的下表面反射光和B的上表面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的 C . 当A、B之间某处距离为入射光的半波长奇数倍时,对应条纹是暗条纹 D . 由图乙条纹可知,被检查表面上有洞状凹陷
  • 5. 夏天,如果将自行车内胎充气过足,又放在阳光下暴晒(暴晒过程中内胎容积几乎不变),车胎极易爆裂.关于这一现象有以下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 车胎爆裂,是车胎内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斥力急剧增大的结果 B . 在爆裂前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标志着每一个气体分子速率都增大了 C . 在爆裂前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势能增加 D . 在车胎突然爆裂的短时间内,气体内能减少
  • 6. 2021年4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首次合成新核素铀 能发生衰变并发射出γ射线,其衰变方程为 。以下正确的是(     )
    A . X为氦原子核,其穿透本领比γ射线更强 B . 的比结合能小于 的比结合能 C . 同其他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其半衰期将发生变化 D . γ射线是衰变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7—10小题中有多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6分,总24分)
  • 7. 无线话筒是LC振荡电路的一个典型应用。在LC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磁场方向如图所示,且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容器正在充电 B . 振荡电流正在增大 C . 线圈中的磁场正在增强 D . 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
  • 8. 如图所示,在斯特林循环 图像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依次经过状态 后再回到状态 。其中, 为等温过程,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B . 过程中,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变得更激烈 C . 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 D . 循环过程中,气体吸热等于放热。
  • 9.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甲所示,一群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能发出几种不同频率的光,让这些光照射图乙所示的光电管阴极K,其中只有频率为 两种光发生光电效应。测得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这些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B . 图丙中的图线a所表示的光是氢原子由第4能级向基态跃迁发出的 C . 图丙中的图线b所表示的光的光子能量为12.75eV D . 在图乙中如将滑线变阻器触点P滑到最右边,则光电流一定到达饱和电流。
  • 10. A、B是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其中一个放出α粒子,另一个放出β粒子,运动方向都与磁场方向垂直.图中a、b与c、d分别表示各粒子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放出的是α粒子,B放出的是β粒子 B . b为α粒子运动轨迹,c为β粒子运动轨迹 C . 测出轨迹半径之比可以测出两个粒子质量比 D . 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外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
  • 11. 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每104 mL油酸酒精溶液中有纯油酸6 mL。用注射器测得75滴这样的溶液为1 mL。把1滴这样的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把玻璃板盖在浅盘上并描画出油酸膜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

    1. (1) 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mL。
    2. (2) 油酸膜的面积大约是 cm2。 
    3. (3) 按以上数据估算油酸分子直径  m 。
  • 12. 如图是我们在实验室所做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图,已知双缝间距为0.5 mm,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 m,我们用某单色光做实验测其波长,当游标卡尺对应A条纹时,读数为11.4mm,当将游标卡尺对应B条纹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所示。

    1. (1) 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mm.
    2. (2) 则可求得相邻明条纹间距为mm。
    3. (3) 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 m.
    4. (4) 在本实验中如果在双缝上各有一个红色和绿色滤光片,那么在光屏上将(填“能”或“不能”)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四、计算题(10+13+15=38分)
  • 1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ABBCCA三个过程后回到初始状态A , 其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状态A的气体温度为

    求:

    1. (1) 状态B的气体温度
    2. (2) 在CA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3. (3) 在ABCA一个循环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4. (4) 分析回答 的过程中气体内能如何变化?
  • 14. 如图所示,导热性能良好的圆筒形气缸开口向上放在水平地面上,缸内两个活塞A、B将缸内封闭成两段气柱Ⅰ、Ⅱ,静止时两段气柱的高均为h,活塞截面积均为S,质量均为m。两活塞与气缸内壁无摩擦且气密性好,大气压强为p0 , 环境温度为 ,保持大气压不变,缓慢降低环境温度,使活塞A下降 的高度。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活塞的厚度,求:

    1. (1) 降低后稳定时的环境温度为多少;
    2. (2) 若此过程两段气柱减少的内能总量为 ,则两段气柱放出的总热量为多少。
  • 15.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固定放置光滑四分之一圆轨B,圆轨半径 。紧靠B有一水平板C质量 ,与B等厚但BC不粘连。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A质量 ,自B最高点静止滑上,水平冲上C板。最后与C板一起共同运动。A与C间动摩擦因数 ,重力加速度取 。求:

    1. (1) 在A滑下B过程中,A和B各受到的冲量;
    2. (2) AC两者最后速度;
    3. (3) 系统内能的增量;
    4. (4) C板的最小长度;
    5. (5) A在C板上滑行时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