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30 生物进化

更新时间:2022-06-22 浏览次数:11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浙江) 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 . 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 C . 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
  • 2. (2022·广东) 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 . 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 . 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D . 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 3. (2022·柯桥模拟) 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如图为在一固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伤寒杆菌并测定其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在a点向培养基中添加了一定量利福平,b点更换成含利福平的培养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伤寒杆菌种群中存在的变异是其进化的前提和原材料 B . a点时使用利福平导致伤寒杆菌产生抗利福平突变 C . b点时伤寒杆菌种群中抗利福平基因的基因频率比a点时高 D . c→d段伤寒杆菌种群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基本不变
  • 4. (2022·浙江模拟) 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全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长喙蝽蟓与短喙蝽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 . 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蝽蟓喙的长度相关基因开始发生突变 C . 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 D . 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
  • 5. (2022·浙江模拟) 在农田生产应用中,长期使用同种农药防治害虫,效果较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产生抗药性 B . 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发生了适应性进化 C . 害虫被低毒低效农药选择 D . 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朝着抗药方向变异
  • 6. (2022·广东模拟) 模型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 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属于构建概念模型 B . 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生物膜模型为物理模型 C . 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的电镜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D . 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
  • 7. (2022·广东模拟) 某海岛上分趾海龟WW占25%,Ww占50%,连趾海龟ww占25%。在食物缺乏的环境下,分趾海龟(WW、Ww)的个体数每年各减少20%,连海龟ww的个体数量保持稳定,则一年后W的基因频率是(   )
    A . 47.1% B . 29.4% C . 50% D . 52.9%
  • 8. (2022·深圳模拟) 控制鹌鹑(2n=78)细胞膜上某受体合成的等位基因,有三种不同的碱基序列。其基因分别表示为E,F,R。统计某群体中6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只)分别为:EE:35、FF:15、RR:30、EF:20、FR:20、ER:3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控制该受体合成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 . E,F和R的形成体现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 . 该鹌鹑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约为0.69 D . 对E,F,R进行选择可导致该种群发生进化
  • 9. (2022·深圳模拟)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研究表明,大熊猫是由以肉食为主的始熊猫进化而来,历经约800万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研究大熊猫进化 B . 大熊猫食性相关基因发生了不定向变异 C . 食性转变后将不利于大熊猫种群的繁衍 D . 大熊猫食性进化可能是由于竞争的加剧
  • 10. (2022·韶关模拟) 1859年,24只原产于英国的野兔被引入澳大利亚。在新的环境条件下,野兔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于生活在两国的野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活在两国的野兔属于同一个种群 B . 为了适应澳大利亚的环境,野兔产生了新的变异 C . 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野兔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D . 野兔的引入可能会改变澳大利亚当地其他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 11. (2022·韶关模拟) 2022年1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所搭载的部分中草药种子的播种育苗和产业化项目落地韶关南雄市。下列有关太空育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种子在太空中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 . 种子在太空中会产生大量预期的优良变异 C . 该批种子长成植株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D . 太空辐射可提高突变频率并决定进化的方向
  • 12. (2022·佛山模拟) 从染色体数目看,人类有23对同源染色体,而黑猩猩有24对。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类2号染色体上基因排列与黑猩猩两条染色体上相应基因模式几乎完全匹配,并将黑猩猩这两条染色体编号为2A和2B,据此提出人类2号染色体可能由黑猩猩的2A和2B染色体融合而成,称为“融合假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融合假说成立可以说明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 . 融合假说说明染色体变化是新物种形成的直接原因 C . 人和黑猩猩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DNA分子杂交技术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
  • 13. (2022·绍兴模拟) 随着工业发展,某大型针叶林被分割成许多片段化的小生境。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学者建议在不同小生境间建立生态廊道,使雪兔等种群能在不同小生境间相互迁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针叶林生境片段化使不同小生境的雪兔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 B . 生境越大的雪兔种群个体发生近亲交配的概率越高 C . 生境越小的雪兔种群遗传漂变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越明显 D . 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有利于减少雪兔种群的变异量,提高遗传多样性
  • 14. (2022·德阳模拟) 控制果蝇眼色(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足够大、个体间自由交配、自然选择对果蝇眼色没有影响、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其中白眼雄果蝇(XaY)占5%。在上述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占2.5% B . 该种群Xa的基因频率为10% C . 该种群在眼色这一性状上不会发生进化 D . 该种群眼色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改变
  • 15. (2022·湖州模拟)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不仅存在因物种间的竞争被淘汰现象,也会出现物种间互助互利的现象,如不同的开花植物招引不同的传粉者,而不同的传粉者以不同的开花植物的蜜汁或花粉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同一区域不同种传粉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 .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C . 不同植物朝适应其传粉者授粉方式的方向变异 D . 物种间的互助互利是自然选择导致的适应性进化
  • 16. (2022·广东模拟) 亚胺培南是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一种细菌,简称PA)感染的一种重要抗生素。下表为某医院检测PA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住院患者亚胺培南的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

    2.6

    6.11

    10.9

    25.5

    A . 亚胺培南诱导PA产生耐药性突变 B . 4年间,PA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 基因突变为PA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 . 日常生活中滥用亚胺培南将提高PA的耐药性
  • 17. (2021高三上·辽宁月考)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捕食过程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B . 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F2基因型比例为3:2:3,是基因重组所致 C . 基因突变一般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有基因数量的变化 D . 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18. (2021·杨浦模拟) 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但也更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 若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增加 B . 自然条件下,斑点数量多是不利变异 C . 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 . 在自然界中,由斑点数量多的雄鱼产生的后代占据种群个体优势
二、综合题
  • 19. 许多生物特别是动物,在不同的生活季节中,数量存在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形成一个瓶颈样的模式图(如下图所示, 为抗药性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填“是”或“否”)。为什么?
    2. (2) 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性个体大多被杀死了,保留下来的大都是抗药性个体,这是由于的选择作用,其实质是增加了的频率。而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作用时,敏感性个体反而被选择,导致下一代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升高,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
  • 20.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黑色(A)对浅色(a)显性。
    1. (1) 假设桦尺蛾种群中存在3种基因型的个体,AA占20%,Aa占40%,aa占40%,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若该种群自由交配繁殖若干代后,子代中A的基因频率不变,则出现上述结果的前提条件是(写出两条)。
    2. (2) 随着当地工业的发展,树干表面逐渐呈现黑褐色,此时更能适应新环境的桦尺蛾的体色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填“基因型”或“表型”),请尝试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桦尺蛾适应性特征形成的机制
    3. (3) 假设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30%,各种基因型的黑色个体每年均增加30%,则第二年基因型为Aa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此过程中该桦尺蛾种群(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理由是
    4. (4) 该桦尺蛾种群中,黑色个体和浅色个体(填“属于”或“不属于”)两个物种,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