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9 生物育种

更新时间:2022-06-22 浏览次数:10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杂合的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产生白花后代是性状分离的现象 B .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的球数量不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 . 杂交育种的优点是能够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D . 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进行繁殖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 2. (2022高一下·洛阳期中) 袁隆平院士将全部心血倾注于杂交水稻事业,实验中他采用了野生型水稻中的雄性不育民品系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关于水稻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袁隆平院士对水稻未成熟的花作去雄处理,作为杂交水稻的母本 B . 将一株抗倒伏水稻品种的花粉涂在另一株易倒伏水稻的雌蕊上属于杂交 C . 作为父本的水稻可以不用套袋处理 D . 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 3. (2022高三下·大庆月考)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针对袁隆平院士“亿亩荒滩变良田”的愿景,湖南衡阳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高产攻关试验基地,同一生态区连续2年双季稻亩产超过1500公斤,这意味着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的攻关目标实现了。这也标志着我国育种技术水平更进一步。下列有关水稻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B . 将水稻花粉经离体培育后,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单倍体的种子或幼苗 C . 二倍体水稻幼苗低温诱导,可得到四倍体纯合水稻,茎秆粗壮、米粒变大、稳定遗传 D . 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水稻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 4. (2022高三下·江西月考) 1994年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始玉米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从中获得1份由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新材料,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利用雄性不育玉米进行杂交育种,需及时人工去雄、套袋 B . 该突变株自交,若后代发生状分离,则该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 C . 雄性不育玉米的产生源于基因突变,其基因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D . 与空间诱变育种相比,基因工程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 5. (2021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诱变育种的优点是容易获得优良性状 B . 杂交育种的目的是组合优良性状 C . 人工诱导多倍体可导致基因重组 D . 基因工程育种的优势是能诱导产生新基因
  • 6. (2021高三上·汕头期末) 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和其他返回式航天器搭载植物种子,借助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变异,已在千余种植物中培育出众多新品系、新品种。下列关于航天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航天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 . 搭载的植物种子一般是萌发的种子而非干种子 C . 航天育种技术能快速培育出植物的优良新品种 D . 对于萌发后未出现优良性状的种子应马上淘汰
  • 7. (2021·吉林模拟) 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培育杂种优势的高产抗倒伏的“海水稻”操作最简便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 B . 两株不耐盐碱植株杂交,F1耐盐碱,自交后F2中有约361株耐盐碱植株,279株不耐盐碱植株,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 推测“海水稻”根细胞细胞液浓度低于普通水稻 D . 海水稻(2n=24)基因组测序,需测定13条染色体上全部DNA的碱基序列
  • 8. (2021·黑龙江模拟)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B . 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C . 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D .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 9. (2021高二上·沈阳期中) 下列高科技成果中,不需要利用细胞工程技术的是(   )
    A . 制备HIV单克隆抗体作为艾滋病诊断试剂 B . 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猴 C .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优良杂种水稻 D . 将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移入奶牛体细胞
  • 10. (2021高三上·期中)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于 1994 年在国内率先开始玉米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从中获得 1 份由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新材料,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了宝贵资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雄性不育玉米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其基因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 B . 利用雄性不育玉米进行杂交育种的优势是可以避免人工去雄不及时、不彻底 C . 将该突变株进行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 D . 与空间诱变育种相比,基因工程育种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 11. (2021高三上·重庆月考)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遗传学原理相同,而且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 B . 在多种生物育种方式中,达到育种目的概率最低的是诱变育种 C . 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某优良品种都需要用F1连续自交 D . 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但基因工程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 12. (2021·安徽模拟) 穿梭育种是近年来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等优良特征的农作物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水稻基因库存在差异 B . 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 . 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禾本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D . 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
  • 13. (2021高二下·温州期末) 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 B . 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C . 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 . 多倍体育种需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使其染色体加倍
  • 14. (2021高一下·扬州期末)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袁隆平长期致力于水稻育种的研究,已培育出多个高产水稻品种,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其采取的育种方法主要是(   )
    A . 杂交育种 B . 单倍体育种 C . 诱变育种 D . 多倍体育种
  • 15. (2021高一下·无锡期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育种方法得到不断改进。下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属于(  )

    A . 单倍体育种 B . 多倍体育种 C . 杂交育种 D . 诱变育种
  • 16. (2021·浙江模拟)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B . 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也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C . 基因突变使基因结构发生变化,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D . 相比于二倍体,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目加倍,有利于育种
  • 17. (2021高三上·杭州期中)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果蝇由正常的“椭圆形眼”变为“棒眼”,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 减数分裂过程中因基因重组产生的新基因可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C . 交替使用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有利于培育高产青霉菌 D . 可通过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种子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后代
  • 18. (2021高三上·疏附期中) “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基因工程育种时,需要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B . 单倍体育种时,需要对F1的花药进行筛选后才可继续组织培养 C . 胚胎移植前,需要对来自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进行质量筛查 D .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从分子水平筛选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二、综合题
  • 19. (2022高三下·辽宁月考) 染色体工程也叫染色体操作,是按照人们的需求对生物的染色体进行操作,添加,削弱或替代染色体,从而达到定向育种或创造人工新物种的目的。分析以下操作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 (1) 我国科学家成功将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融合成为1条染色体,并将这条染色体移植到去核的酿酒酵母细胞中,得到仅含1条线型染色体的酿酒酵母菌株SY14,SY14能够存活且表现出相应的生命特性。这项研究开启了人类“设计、再造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元。获得SY14运用的可遗传变异原理是,SY14的染色体DNA上有(填“16”或“多于16”)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2. (2) 珍珠贝(2n)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精子入卵后,刺激卵母细胞继续完成第二次分裂并排出第二极体。若用细胞松弛素阻滞第二极体排出,可获得三倍体珍珠贝;若阻滞正常珍珠贝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则可获得倍体珍珠贝;其中倍体珍珠贝具有控制珍珠贝过度繁殖和防止对天然资源的干扰等优点。
    3. (3) 二倍体大麦(♀)×二倍体球茎大麦(♂),在受精卵发育形成幼胚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球茎大麦的染色体逐渐消失,最后形成只具有大麦染色体的植株甲。下列关于植株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多选)。
      A . 体细胞中最多含有2个染色体组 B . 植株矮小 C . 高度不育 D . 含同源染色体
    4. (4) 下图表示我国科学家培育成功导入了长穗偃麦草(2n=14)抗病、高产等基因的小麦(6n=42)二体附加系的一种途径,其中W表示普通小麦的染色体,E表示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E染色体组随机进人细胞一极。图中F1倍体;植株丁自交所得子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及比例是

  • 20. (2021·黑龙江模拟) 如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育种的目的是尽快获得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图中最简单的操作是途径(填序号);若育种的目的是尽快获得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图中最快速的是途径(填序号).
    2. (2) 一般来说,杂交育种过程中通常从 开始选种的原因是
    3. (3) 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填“是”或“否”),原因是
    4. (4) 途径4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 21. (2021高一下·扬州期末) 我国盐碱地规模大,主要粮食作物难以生长。下图是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普通水稻(2n=24)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的育种方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过程①中,“γ射线”属于诱变因子,应处理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种子,这是因为萌发的种子,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2. (2) 过程③中,花药离体培养形成了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染色体数为(填数字)的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
    3. (3) 互花米草是常见的耐盐植物,在江苏沿海滩涂大量分布。有人尝试利用互花米草与水稻杂交获得耐盐水稻,但很难成功,这是因为互花米草与水稻之间存在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