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地理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3...

更新时间:2022-06-22 浏览次数:6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全国甲卷) 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A . 强烈的地震 B . 剧烈的海啸 C . 频发的飓风 D . 汹涌的洪水
    2. (2) 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
      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

      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
      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 (2021·全国甲)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问题。

    1. (1) 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 . ②①④③ B . ③①④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④①②
    2. (2) 图2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 . 先升后降 B . 先降后升 C . 持续上升 D . 持续下降
    3. (3) 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
      A . 岛屿众多 B .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 . 受暖流影响 D . 受东亚季风影响
  • 3. (2020·全国Ⅲ)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 . B . C . D .
    2. (2) 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 . 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 . 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 . 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 . 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 4. (2018·全国Ⅲ卷)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 (1) 贝加尔湖形成于(    )
      A . 地壳断陷集水 B . 火山口集水 C . 河流改道 D . 滑坡阻断河流
    2. (2)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 .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 入湖径流增多 C . 湖盆在加深 D . 入湖泥沙增多
    3. (3)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 湖面蒸发弱 B . 湖泊面积大 C . 湖水盐度低 D . 湖水深度大
  • 5. (2018·全国Ⅰ卷)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 , T1 , T2 , T3 , 平坦面上均滩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小题。

    1. (1)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 . T0 B . T1 C . T2 D . T3
    2. (2)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 . T3形成时期 B . T2形成时期 C . T1形成时期 D . T0形成时期
    3. (3) 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 . 持续下降 B . 持续抬升 C . 间歇性下降 D . 间歇性抬升
二、图文分析题
  • 6. (2022·全国乙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如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 (1) 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 (2) 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 (3) 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 (4) 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 7. (2021·全国甲)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 (1) 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 (2) 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 (3) 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 8. (2020·全国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 (1) 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 (2) 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 (3) 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 9. (2020·全国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 (1) 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2. (2) 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3. (3) 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4. (4) 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