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

更新时间:2022-07-13 浏览次数:4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防控新冠病毒所用的酒精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 B . 高炉炼铁、工业合成氨等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实现反应物完全转化 C . 水立方的外立面膜结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D . 冷链运输抗病毒疫苗可避免蛋白质变性
  • 2. (2020高一下·濮阳期末) 材料科学是以化学为基础的一门新兴热门学科,下列有关高中化学学习过的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B . 钢、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 . 陶瓷、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 . 聚乙烯、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B . 人体摄入的油脂、淀粉、葡萄糖、蛋白质必须经过水解才能吸收 C . 利用乙酸乙酯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来制取肥皂 D . 加热、紫外线、酒精、福尔马林、饱和硫酸钠溶液会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具有可逆性
  •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氢原子较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更活泼 B . 乙醇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乙醇能电离出H而表现酸性 C .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可比较水分子中氢原子和乙醇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D . 食醋浸泡水垢,可比较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
  • 5. 实验室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反应过程中,乙试管内液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 B . 加入过量乙酸,可使乙醇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 C . 乙试管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D . 试管中试剂的加入顺序为浓硫酸→乙酸→乙醇
  • 6. 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
    A . 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 . 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 . 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 . 用SiO2制备高纯硅
  • 7. 下列措施对改变反应速率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 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温度和容器容积一定时,增加氮气的量,能增大反应速率 B . CaCO3与稀盐酸反应,加入NaCl溶液,不会改变反应速率 C . K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加入KCl固体,将加快反应速率 D . Zn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 , 改用98%的浓硫酸将加快H2的生成速率
  • 8. 最近我国科学家发明“可充电钠一二氧化碳电池”(如图),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4Na+3CO2=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 电池工作温度可能在200℃以上,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碳纳米管极流向钠箔极 C . 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 D .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Na++3CO2+4e-=2Na2CO3+C
  • 9. 对煤干馏并检验其中部分产物,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煤的干馏过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B . 向b装置的水层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 . c装置可检验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H2S D . e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 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将SO2通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 . 室温下,分别将铝片与铁片浸入浓硝酸中可以比较铝、铁的金属性强弱 C . 将NH3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固体,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证明NH3具有还原性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过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 11. (2017高一下·武汉期中) 下列反应原理中,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
    A . 2Ag2O 4Ag+O2 B . 2Al2O3(熔融) 4Al+3O2 C . 2MgO 2Mg+O2 D . 4CO+Fe3O4  3Fe+4CO2
  • 12. 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有铜、氯、氢 B . 在图示的转化中,FeCl2、CuCl2未参与化学反应 C . 图示转化的总反应是2H2S+O22S+2H2O D . 当回收得到1mol硫单质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 13. 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结论

    A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加热4~5min。冷却后向其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无砖红色沉淀

    淀粉没有发生水解

    C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并得到于燥纯净的乙烷

    D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发生加成反应,产物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海洋生物参与氮循环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①中没有发生电子转移 B . 反应②中有极性键断裂和非极性键生成 C . 反应③可能有氧气参与 D . 等量NO参与反应④与反应⑤,转移电子数之比为3:2
  • 15. 将一片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投入足量的0.5mol·L-1的硫酸中,产生氢气的速率v(H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为增大v(H2),可投入一片铜片,并与铝片接触 B . ab段v(H2)增大的原因是该反应放热,使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 C . t=b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 . 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 16. 以丙酸为原料,经过下列反应可制取一种补铁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程Ⅰ中生成1molCH3CHClCOOH需要0.5molCl2 B . 1mol乳酸最多可与2molNaOH反应 C . 试剂a可以是FeCO3 D . 乳酸分子满足通式Cn(H2O)m , 乳酸属于糖类
二、综合题
  • 17. SO2和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某学习小组认为一定条件下,用NH3与NO2反应转化为无污染物质可进行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
    1. (1) 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将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烧杯Z中盛装NaOH溶液(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在一定温度下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打开K1 , 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打开K2 , 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原因是

    3. (3) 利用(2)中装置探究S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Y中的药品更换为少量Na2O2 , 将注射器X中SO2缓慢推入Y中,Y装置中的现象为
    4. (4) 100℃时,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g)2NO2(g),各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①当N2O4的浓度为0.06mol·L-1'时,反应时间为ts,则0~ts时,用NO2气体的浓度变化量表达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②已知NO2(g)与SO2(g)发生可逆反应:NO2(g)+SO2(g)SO3(g)+NO(g)(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O2(g)和2molSO2(g)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可使c(SO2)=0

      b.每消耗1molSO2 , 同时生成1molNO2 , 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当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时,若升高温度,气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 18.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装置如图Ⅰ所示。根据实验及有关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同学按照如图Ⅰ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当温度升至170℃左右时,有大量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迅速褪去。甲同学认为达到了实验目的,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乙同学仔细考察了甲同学的整个实验过程,发现当温度升到100℃左右时,无色液体开始变色,到160℃左右时,混合液全呈黑色,在超过170℃后生成气体速度明显加快,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由此他推出,产生的气体中应有某杂质,可能影响乙烯的检验,必须除去。乙同学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Ⅱ装置abcd中可盛放的试剂的顺序依次是(填序号)。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设计的实验中能确定生成了乙烯的现象是

    3. (3) 丙同学根据甲、乙同学的分析,认为还可能有CO、CO2两种气体产生。为证明CO的存在,他设计了如图Ⅲ所示过程(假设该过程可把实验中产生的有机产物除净),发现最后气体经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确认有一氧化碳生成。

      ①图Ⅲ中装置a的作用是

      ②为除去混合气中的SO2和CO2 , 装置b中应该盛放的试剂是

      ③浓溴水的作用是

      ④丙同学认为该装置还需添加一个装置验证杂质气体是否除净,该操作是

  • 19. 运用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工业生产或研究物质的性质。
    1. (1) 如图所示,运用电化学原理可生产硫酸,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其中质子交换膜将该原电池分隔成氧化反应室和还原反应室,能阻止气体通过而允许H+通过。

      ①电池的负极是。(填“电极a”或“电极b”)

      ②H+通过质子交换膜时的移动方向是

      a.从左向右            b.从右向左

      ③通入O2的电极反应式是

    2. (2) 某学习小组利用原电池探究浓硝酸或稀硝酸与铁的反应。

      实验

      现象

      Ⅰ中: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Ⅱ中:连接导线,一段时间后Fe表面产生红棕色气泡,而后停止;Cu表面始终产生红棕色气泡

      ①取少量Ⅰ中溶液,加入KSCN溶液,(填现象),说明产生了Fe3+;Ⅰ中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Ⅱ中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说明浓硝酸具有性。

三、综合题
  • 20. 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从海水中可以提取多种化工原料。如图是有关海水的部分生产工艺流程图。

    1. (1) ①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历史最久的方法是:

      ②过程a是粗盐的精制。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杂质时,粗盐溶解后加入沉淀剂:

      a.过量的Na2CO3溶液       b.过量的BaCl2溶液        c.过量的NaOH溶液

      加入沉淀剂的顺序正确的是(填序号)。

      A.abc            B.bac        C.cba

    2. (2) 过程b用于海水提溴。主要工业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①吹出塔中通入热空气吹出Br2 , 利用了Br2,吸收塔中吸收Br2 , 利用了Br2(填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②吸收塔中SO2将Br2转化为HBr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母液可用于海水提镁。

      ①为使母液中的MgCl2转化为Mg(OH)2 , 从原料来源及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试剂①最好选用

      a.氨水        b.氢氧化钙          c.氢氧化钠

      ②过程c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 已知A是一种气态烃,其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H2的14倍。下列关系图中部分产物可能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反应:R—X+NaOHR—OH+NaX(R代表烃基,X代表卤素原子)

    1. (1) C分子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2. (2) 反应①~⑦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3. (3) C与F以物质的量之比2:1反应生成G,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B物质可在催化剂作用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6.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和水反应生成B和C

      b.B和F属于同系物

      c.反应⑥得到的有机产物和聚苯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反应②获得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只有1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