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南平市2022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10-13 浏览次数:4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冬奥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大家喜爱,利用彩泥自制冰墩墩可以实现“一户一墩”。一种轻质彩泥的主要成分包括粘结剂聚乙烯醇、凝胶剂硼砂(主要成分为 )、填料塑料空心粒子(直径15~90μm)、湿润剂甘油以及水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聚乙烯醇是一种纯净物 B . 硼砂的水溶液显中性 C . 塑料空心粒子溶于水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D . 甘油可与水任意比互溶
  • 2. 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乙酰水杨酸(M)在人体内代谢比较快、药效时间短,对其结构进行修饰,研制出长效缓释阿司匹林(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M的分子式为 B . 可通过加聚反应制备N C . M和N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D . N在人体内通过水解起作用,完全水解产物有2种
  • 3. 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L 与11.2L 充分反应生成的 分子数为 B . 1LpH=3的 溶液中 数为 C . 1mol苯乙烯中的π键数为 D . 电解精炼铜,当阳极溶解64gCu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 4.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共存的是(   )
    A . 的碘化钾溶液: B . 的小苏打溶液: C . 的醋酸溶液: D . 的烧碱溶液:
  • 5. 用反渗透法将海水淡化,剩余的浓缩液(主要含 等离子),可加工获得其他产品。某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流程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I、II、III、IV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 反应III的离子方程式为 C . 反应II加入适最 固体可以获得 D . 粗盐提纯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依次为 、NaOH、盐酸
  • 6. 110℃时,将某X固体置于真空恒温恒容容器中,存在平衡: ,反应达平衡时体系的总压为50k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入X固体的量不影响平衡 B . 若先通入Y(g)使初始压强为120kPa,再加入足量X(s),平衡时Z(g)的分压为5kPa C . 若原容器中残留有空气,平衡时体系的总压仍为50kPa D . 增大X(s)的表面积,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7. 利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备少量氨气

    获得纯净的乙烷

    探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灼烧海带

    A . A   B . B   C . C   D . D
  • 8. 某团簇分子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M、N、P、Q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空间构型如图,M、N、Q位于不同周期,其中N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强酸、强碱均能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通常情况下M2N比M2N2更稳定 B . M、N、P组成的化合物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 C . P和Q能形成密度小、强度大的合金材料 D .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P<Q
  • 9. 近年来生物质燃料电池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利用技术。如图是一种生物质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a、b)为惰性电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工作时,电子流动方向为b→a B . 理论上每转移4mol电子,消耗葡萄糖30g C . b极反应为 D . 工作时, 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 10. 已知H3R是一种三元中强酸。25℃时,向某浓度H3R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各种含R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及交点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H=7.15时,c(H2R-)>c(HR2-) B . 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c(R3-)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C . 25℃时,HR2-的水解平衡常数为Kh2 , 则 D . 滴加过程中c(H3R)+c(H2R-)+c(HR2-)+c(R3-)保持不变
二、综合题
  • 11. 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化肥的使用, 气体的产生量逐年升高。 是温室气体,也是破坏臭氧层的气体。
    1. (1) 用Fe掺杂六方氮化硼作催化剂将 还原为 。Fe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用*Fe表示,反应分为: 两个过程,掺杂时Fe替代六方氮化硼中部分的(填“B”或“N”)成为储化活性中心。
    2. (2) 已知:①   

          

          

      则反应

    3. (3) 反应: ,起始 时,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体系中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在温度为(a+40)K下的 。在 下的 如图所示。图中对应等压过程的曲线为(填“m”或“n”),判断的理由为,反应在(a+40)K下的平衡常数为

    4. (4) 在金(Au)表面分解反应为 ,速率方程为 (k为速率常数)。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t/min

      0

      20

      40

      60

      80

      100

      0.100

      0.080

      0.060

      0.040

      0.020

      0.000

      速率方程中k=,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浓度为 ,则半衰期(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min。

  • 12. 硫酸镍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工业领域。一种以粗制氢氧化镍[主要成分为 ,含有少量 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硫酸镍晶体和电积镍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①.P204萃取剂易萃取 ;P507萃取剂易萃取

    ②.pH=3.5,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破碎研磨”的目的为
    2. (2) “酸溶”时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影响P507萃取率的因素有很多,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根据下图分析分离镍、钴的最佳条件:温度;相比(油相O:水相A)

    4. (4) 由 溶液获得 晶体的操作为
    5. (5) 向“萃取液1、萃取液2”中加入硫酸可进行反萃取是该流程的优点之一,反萃取操作的目的为;该流程中的优点还有(任写一点)。
    6. (6) 电解 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 的还原性,按图示设计并进行实验(部分装置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为,装置B的作用是
    2. (2) 预测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往C中持续通入SO2至饱和,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5分钟后变黄,约9小时后变为浅绿色。

      经查资料:红色物质可能是 形成的配合物,配合物可表示为: (A为 ,x为1或2,n+m=6,n越大配合物越稳定,溶液颜色越深)。室温下进行以下实验。

      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1

      向1mL 溶液中滴加3mL 溶液

      溶液先变红,随后产生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抽滤得到橙黄色沉淀。

      实验2

      向1mL 溶液中滴加3mL 溶液

      溶液中滴溶液先变红,析出少量沉淀,加至2mL析出大量沉淀,加至3mL沉淀溶解,溶液颜色加深。

      实验3[略,判断实验1抽滤得到的沉淀不是 ]

      ①通过计算说明实验1得到的沉淀为 ,而非

      已知:[ ]

      ②实验1生成沉淀和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4:为了进一步确定红色物质,利用分光光度仪(吸光度越大,溶液颜色越深)进行检测。将浓度均为 溶液按一定体积比配制,实验数据如表。

      试验编号

      V/mL

      吸光度

      1

      0.5

      4.0

      0.0

      0.412

      2

      0.5

      3.2

      a

      0.331

      3

      0.5

      1.6

      2.4

      0.118

      4

      0.5

      0.0

      4.0

      0.018

      ③表中a为,红色物质可表示为

      ④装置C中的溶液5分钟后变黄,约9小时后变为浅绿色,相关解释为

  • 14. 碳是形成许多有机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重要组成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 (1) 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 (2) 的沸点比 高的主要原因为
    3. (3) 一种半导体材料,由C、N形成类石墨烯平面结构,通过层层堆叠而成,其晶胞结构如图1,晶胞左侧四边形结构如图2。

      ①图1中“3”碳原子不处于晶胞面心的理由为

      ②同一层中“1”氮原子和“2”氮原子配位数之比为

      ③每个“2”氮原子提供个电子参与形成π键。

      ④已知该晶胞的体积为Vcm3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则该品胞的密度为

  • 15.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合成有机物G的路线如下:

    已知:①

    1. (1) G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2. (2) I中K2CO3的作用为
    3. (3) III中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已知IV中反应i为还原反应,则反应ii的反应类型为
    5. (5) F的结构简式为
    6. (6) H是C的同分异构体,且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苯环有两个取代基

      ②1molH可与2mol 反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