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六县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8-25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秦朝在地方上彻底废除“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在全国范围普遍实行郡县制度。初设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上述举措有利于( )
    A . 强化专制皇权 B . 推动中央政府的完善 C . 实现区域间民族交融 D . 巩固秦的统一
  • 2.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中原王朝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分布地图。该时期是( )

    A . 西汉初期 B . 唐朝前期 C . 北宋晚期 D . 明朝末期
  • 3. 二十四史中,元代之前每部正史收录的妇女最多不过60人。元代开始数量大幅增加。《元史》收录了187人,《明史》则收录了308人,而且基本都是“贞、孝、节、烈”的典型。这反映了( )
    A . 官方史学受理学影响 B . 妇女地位较大提高 C . 主流文化思想发生质变 D . 蒙古政权迅速汉化
  • 4. 康雍乾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清朝政府为巩固疆域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②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③设置西域都护府以管理西域     

    ④在边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该运动被称作( )
    A . 禁烟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维新运动 D . 立宪运动
  • 6.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个“句号”主要指辛亥革命( )
    A .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B . 建立了共和政体 C .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 结束了封建制度
  • 7. 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下列与此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③召开八七会议                 

    ④发动秋收起义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③①②
  • 8. 据统计,三大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在千里运输线上,奔流着一支亘古罕见的支前大军,谱写着一曲人民战争的动人凯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B . 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腐败 C . 共产党善于做革命宣传 D . 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 9. 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中,中央政府专门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其中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同时,还组织了全国群众性大讨论。这说明(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B . 宪法的制定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 . 体现了宪法的社会主义原则 D . 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我国基本确立
  • 10. 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毅然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浙江义乌从“鸡毛换红糖”的小商品生意起家,十几年间发展到“华夏第一市”。这说明(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 对外开放首先影响东南地区 C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D . 改革开放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 11. 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
    A . 沿尼罗河而行,探寻方舟的传说,领略金字塔的壮美 B .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 在恒河南岸观光,临摹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 参观希腊历史博物馆,听希腊神话,感受海洋文明的魅力
  • 12.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据下表,最适合描述中国与罗马共性的词汇是(   )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3世纪

    秦国统一中国

    罗马统一意大利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罗马强盛时期

    A . 秩序与统一 B . 人治与法治 C . 扩张与稳定 D . 平乱与治世
  • 13. 下图显示的是中古西欧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其中维系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纽带是( )

    A . 权力 B . 忠诚 C . 土地 D . 军队
  • 14.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 )
    A . 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 . 在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 C . 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D . 起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
  • 15. 古代非洲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长期孤立发展,但绝不是“洪荒僻壤”。那里的居民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西部非洲古文明的杰出代表是( )
    A . 摩加迪沙文明 B . 阿克苏姆文明 C . 桑海文明 D . 津巴布韦文明
  • 16. 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屠杀。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下列选项对哥伦布“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 )
    A . 使美洲地区人口锐减 B . 体现冒险精神 C . 促进社会转型 D . 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 17. (2021高一下·嘉兴期中) 16世纪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同时,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
    A . 小麦、大麦、牛、马 B . 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 . 玉米、水稻、牛、马 D . 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 18. “印度和马鲁古的香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阿拉伯人的咖啡,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米、白糖等都是大量贸易的重要商品,都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最终连为一体 B . 欧洲社会生活因新航路开辟发生变化 C . 来自亚洲的商品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D . 新航路开辟使主要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19. (2022高一下·丘北月考) 《蒙娜丽莎》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神秘微笑”。她嘴角上一丝淡淡的微笑,悄悄地在脸上掠过,像一缕清风漾起涟漪,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喜悦。该作品蕴含了(    )
    A . 蒙昧主义 B . 禁欲主义 C . 人文主义 D . 理性主义
  • 20.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
    A . 以文艺复兴冲击封建秩序 B . 极力改造政教合一的旧秩序 C . 以宗教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D . 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 21. 从全球视角审视,美国的独立战争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仅在于它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因为它创新性的制度建设。在历史上,小国易民主但力量弱,大国力量强但易专制。而美国构建了一个既有力量又确保民主的新型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 . 开创政党政治的先河 B . 取得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C . 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 D . 确立邦联制的国家结构
  • 22. 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有( )

    ①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③《共产党宣言》   ④俄国十月革命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23. 多角度观察历史现象有助于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个体系( )

    ①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    

    ②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④导致了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    

    ②英、法等战胜国遭受重创

    ③美国、日本迅速崛起    

    ④国际联盟成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
  • 25.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在报告中说,在俄国这样一个工人仅占少数、而小农占大多数的国家,要取得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必须在“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这种“妥协”就是( )
    A . 让农民分享部分劳动成果 B . 建立工农代表苏维埃政权 C . 退出一战,摆脱战争灾难 D . 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 26. 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主要考虑的是( )
    A . 波兰灭亡与英国的利益没有关系 B . 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的财力 C . 波兰灭亡有利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D . 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 27. 被认为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二战转折点的事件是( )
    A . 英法对德宣战 B . 德国入侵苏联 C . 美国对日宣战 D . 斯大林格勒战役
  • 28. 下图是1947年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画的一幅漫画,它讽刺的是美国的( )

    A . 门户开放政策 B . 冷战政策 C . 对抗苏联政策 D . 马歇尔计划
  • 29. (2021高一下·通化期末) 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   )
    A . 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B . 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 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D .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30. 1948年南斯拉夫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后,与苏联和东欧国家断绝了外交关系,走上社会主义自治道路,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下列选项是南斯拉夫改革的实践是( )
    A . 强调集体领导,加大农业投入 B . 利用奖金,促进企业改善管理 C . 下放权力,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D . 调整错误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0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5分,共40分)
  • 31.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是基于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结合所学,分析统治者鉴于该教训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 32. 工业革命,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具发展史比人类文明史还长,在历史上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所谓工业革命,其实就是把散在的工具汇集成机器,并把它装备到现代工厂之中从事大生产的进程。机器是工业革命的“王后”……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重要成果表

    类别

    时间

    国家

    发明者

    发明成果

    备注

    能源

    1866

    德国

    西门子

    发电机

    能源

    1882

    美国

    爱迪生

    发电厂

    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交通

    1893

    德国

    本茨

    开始生产四轮车

    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交通

    1894

    美国

    福特

    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现代工厂”开端的标志。
    2. (2)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景”和材料二,简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开发的新能源。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 33. 美国在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往往直接采取武カ征服领土、奴役人民、强占资源的形式,确立和维护其霸权。二战后,美国则更多地采取“借力”的方式,通过各种军事集团、条约组织构建、形成一个包围对手的网络来推行其霸权主义。美国以所谓的自由和民主为号令,并凭借各项实力,在整个西方世界极力推广其价值原则。美国政府凭借经济、军事强势不仅将其消费文化、娱乐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将对外文化宣传置于全球战略的高度。美国各大基金会、各种民间学术机构和高等学府的对外交流活动一直是美国政府战略推行的得力助手。

    ——摘编自徐珍华《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特点》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始推行尼克松主义。其主要内容包含:宣布减少美国驻外部队;通过军事和经济援助,使较小国家得以自卫。除此之外,还包含“五大カ量中心说”,即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强大而健全,互相平衡,而不互相作对,从而形成一个稳妥的均势。在尼克松主义的影响之下,美国从越南全部撤军,打开对华关系的大门,缓和苏美关系,协调与盟国的关系。

    ——摘编自王杏芳、金正昆《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及美国的战略调整》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十四点原则”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指出“国际联盟”的宗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国推行其“霸权主义”的举措。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