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宁安市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25 浏览次数:6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检测 (51分)
  • 1.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妈妈常沉浸在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中:在田园里追蝴蝶,捉mà zhà(),对着蓝天nà hǎn(),也会学男孩子拍着胸膛,握着quán tóu(),练习shuāi jiāo();甚至有时候还在河边fànɡ sì()地奔跑,把没人看管的小艇划走,见到大人来了吓得两腿颤抖!

  • 2. 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弛  驰)

    (艄   梢)

    ( 妒  嫉 )

    ( 喝 吓)

    (绷  棚)

    (秽   晦)

    ( 附  拥)

    (缈  渺)

  • 3.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威尼斯  ()的心灵  ()的童年     体态(

    )的问题    ()的神情  ()的幸福     构造(

  • 4.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īn  jīnɡ)

    (jiáo jué)

    (yáo   yǎo)

    (shāo  xiāo)

    (zānɡ zànɡ)

    (liè  luè)

    (xuán  xián)

    (pēi    péi)

  • 5. 下列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
    A . 《史记》 B . 《三国演义》 C . 《水浒传》 D . 《西游记》
  • 6. “小嘎子”是作家(    )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

    A . 林海音 B . 徐光耀 C . 老舍 
  • 7.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     )中的一个人物。
    A . 《儒林外史》 B . 《西游记》 C . 《红楼梦》 D . 《三国演义》
  • 8.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 (1)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2. (2) 他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3. (3)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
    4. (4)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
  • 9. 按照样例,仿写句子。
    1. (1)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腊月,天真冷。

    2. (2)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放学后的校园,

  • 10. 课文内容回顾。
    1. (1) 《景阳冈》讲述了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
    2. (2) 《牧场之国》中一共写了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不仅是牧场之国,还是
    3. (3) 通过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的刘伯承,认识了的毛泽东,认识了的方志敏。
  • 11. 日积月累
    1. (1) 丽丽十四岁了,正值年华,活泼可爱。
    2. (2) 《乡村四月》中,描写初夏时节乡村景色的诗句是:“。”
    3. (3) 人只有知廉耻,才能约束行为,才不会什么事都做,正所谓“”。
二、阅读理解,回答问题(20分)
  • 12.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根据原文填空。
    2. (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

    3. (3) 判断下面的说法。

      ①“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②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4. (4) 文中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及人物特点,起到的作用。
    5. (5) 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13. 课外阅读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那些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 (1) 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②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③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2. (2) 阅读短文后填空。

      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我”认为“煮书”是,而爷爷说的“煮书”是。“煮书”的好处是

    3. (3) 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三、妙笔生花(24分)
  • 14. 请做一名解说员,介绍一个你熟悉的地方,讲解时做到条理清楚,内容完整。
  • 15.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司机……选择一个人写下来,运用习作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