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2年初中历史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25 浏览次数:6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河姆渡遗址的出土文物既有食用后被抛弃的鱼骨,也有鹿、猪、牛等动物遗骸和酸枣、橡子、菱角等植物果实。这表明当时(   )
    A . 食物的品种和来源多样化 B . 干栏式建筑利于储存食物 C . 家畜饲养的范围不断扩大 D . 农业种植是主要食物来源
  • 2. 在西周王朝的成周地区(今河南洛阳)发掘了一批与殷人习俗相同的墓葬,其随葬品种中,青铜礼器种类繁多。这说明(   )
    A .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周 B . 商周王朝存在文化传承 C . 西周加强对殷人的控制 D . 西周王朝社会等级分明
  • 3. (2020七上·德庆月考) 《汉书·食货志》载:“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    )
    A . 统一铸币 B . 盐铁官营 C . 平抑物价 D . 休养生息
  • 4.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着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
    A . 尊儒抑法 B . 尊法抑儒 C . 儒法并用 D . 内儒外法
  • 5. 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这引起学者对孝文帝改革作用与意义的深层次思考。表中这些观点(    )

    观点一

    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的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观点二

    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

    A . 对孝文帝汉化改革持否定性意见 B . 对孝文帝汉化改革持肯定性评价 C . 全面分析了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 D . 客观分析了孝文帝改革的两面性
  • 6. (2022九下·顺德开学考) 张九龄和韩休都是敢言直谏的宰相,经常“怼”唐玄宗。张九龄罢相也成为开元盛世的拐点之一,此后危机逐渐浮现,直至安史之乱爆发。据此可知(    )
    A .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 . 盛极而衰是唐朝整体发展的大趋势 C . 张九龄罢相是唐朝衰落的根本原因 D . 善于纳谏与重用人才关系国家兴衰
  • 7. (2021·榕城二模) 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   )
    A . 《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 B . 《三国志》中有关当时饮食的记载 C . 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D . 《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
  • 8. 明代君主在自谦词的使用上,数量较以往明显减少,频率明显降低。新创的自谦词如“藐孤”,语境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是面对大臣,而是面对祖先或继承皇位时的用语。这些变化反映了(   )
    A .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 . 血缘宗亲观念形成 C . 统治集团内矛盾尖锐 D .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 9. 《中国古代科技简史》:造纸技术的改革是在宫廷领导下取得,经皇帝下令推广的。张骞等探险家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交流,都是朝廷组织的。观测研究天文的机构由高级官吏直接领导,丰富的天象记录,应该主要归功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主要得益于(   )
    A . 丝绸之路的开辟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 . 西方科技的传入 D . 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大交融
  • 10.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理解正确的(   )
    A . 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 . 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11. 朱春驹在《武汉起义杂忆》中写到:“由于辫发一旦剪去,则短期内难以再蓄,不像服饰可以轻易变换,因此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迟疑,剪刀一动,蹄哭并作。”民众的态度主要体现了(    )
    A . 对蓄辫的十分喜爱 B . 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 C . 对革命前景的忧虑 D . 对生活方式难以适应
  • 12. (2021·广东) 1927年秋,毛泽东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主张放弃攻打长沙;随后主持三湾改编,确立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之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打游击。这说明(   )
    A . 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 B . 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 C . 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 13. 下列表格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土地政策

    打土豪,分土地

    地主减租减息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A . 不断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B . 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C . 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D . 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 14. (2022九下·德庆月考) 下表是我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部分表述。由此,可以推断出(    )

    1912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

    《教育宗旨》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38年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

    《国难时期教育宗旨》

    拥护国家领土主权之完整,并尽力实施切合国难时期需要之教育,即着重于抗战与建国并行的教育方针。

    1958年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 . 教育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 . 教育目标都注重德育和传统文化 C . 教育目标的制定反映了时代的需求 D . 建国前我国教育水平较低
  • 15. 鉴于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教训,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始终没有越过北纬17度线-这正是中国政府向美方明确表达的底线。这是朝鲜军事失败对美国的长期约束。由此可知,朝鲜战争(   )
    A . 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威望 B . 使中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C . 根除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D . 加速了美国的衰落
  • 16. 据《新中国60年》统计,一五计划期间,东北、陕西等地区的人均工业产量的增长率,高于近代以来工业比较发达的京津、江浙地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的(   )
    A . 工业布局得到一定程度调整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来“大炼钢铁” C . 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针对工商业的改造已经顺利完成
  • 17.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
    A . 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B . 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 . 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 . 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 18. 1982年9月,邓小平说: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据材料可知,邓小平认为(   )
    A . 主权和领土不容侵犯 B . 统一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前提 C . 香港回归是历史必然 D . “一国两制”利于解决香港问题
  • 19. (2021·邵阳) 2021年4月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动作不断!美国总统派好友、前参议员多德以祝贺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签署42周年为由率团“访台”。美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美达成的(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万隆会议基本精神 C . 不结盟运动纲领 D . 《联合公报》规定
  • 20. 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可知(   )
    A . 商业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 . 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商业争端 C . 政府、神庙和私人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 D . 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国王的命令
  • 21.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法,对农奴的奴役是由法律加以限定的,这意味着农奴制变成了一种属于权利和义务的问题,而不仅仅属于习惯、意志、和讨价还价的权力问题。”这说明,西欧中世纪(   )
    A . 庄园法一定程度上保护农奴的利益 B . 农奴受到领主的沉重剥削 C . 庄园法以保障庄园主的利益为宗旨 D . 农奴缺乏基本的人身自由
  • 22.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但这场封建运动却采取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主要原因是(   )
    A . 资本主义发展还不是很充分 B . 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C .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态度不够坚决 D . 借助古典文化有助于减小斗争阻力
  • 23.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人们在一位有道明君治理下才有一个祖国,在一个昏君统治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祖国了。”法国大革命进程中哪一事件最能体现伏尔泰这句话中表现出的政治主张(   )
    A . 召开三级会议,社会矛盾激化 B . 制定1791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C . 处死路易十六,废除君主制 D . 雅各宾派专政,采取恐怖政策
  • 24. 《共产党宣言》认为,“资产阶级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这段话( )
    A .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根源 B . 号召工人阶级起来反抗 C . 肯定资产阶级的进步性 D . 否定资产阶级对外侵略
  • 25.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保留着19世纪上半期的报纸上登出的一则出售和交换农奴的广告:出售家奴两名,一名为照看猎犬者,并会做鞋,现年三十,已婚。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俄国做法是(   )
    A . 推行地税改革 B . 进行彼得一世改革 C . 进行农奴制改革 D . 颁布《解放黑人奴求宣言》
  • 26. 1860年以后,农业机械迅速在美国推广使用,粮食播种机、粮食收割机、打谷机、谷捆搬运机、割草机等相继出现,主要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到19世纪末,农业劳动人口已从世纪初的约占人口总数的80%降到约30%。这一现象(   )
    A . 有利于工业化发展 B . 削弱了农业基础地位 C . 开启了城市化进程 D . 导致工业品市场萎缩
  • 27. 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
    A . 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 . 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 .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 . 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 28. 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农业集体化
  • 29. 1968年、美、苏联合地出所谓“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并于同年7月签署。条约掩盖美、苏核竞赛是世界紧张局势的根源,反而归罪于“核扩散”,条约还规定国际原于能总署有权检查无核国家的核技术情况、该条约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 美苏合议维护其核星断地位 B . 该竞赛威胁人类社会整体安全 C . 美苏用止核扩散的坚定决心 D . 有法国肆意干涉无核国的内政
  • 30. 1960年,法国冲破了美国阻挠,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声明退出“北约”。70年代,联邦德国勇敢迈出一步。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新东方政策。日本20世纪70年代开始与美国贸易摩擦不断。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
    A .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B . 美欧军事政治同盟关系破裂 C . 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 . 法德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 31.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洗夫人,越族首领,历经梁、陈、隋三代,是中国历史上出色的岭南首领,是备受赞誉的巾帼英雄。在隋朝统一岭南时,派孙子冯魂带兵迎接隋兵,使隋军顺利地进入广州,统一岭南地区。洗夫人统治期间,带头革除落后习俗,提倡学习汉人先进文化与农业生产技术,出现“士相与为诗歌,蛮中化之”气象。

    ——摘编自《岭南地方史志》

    材料一:公元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军平定了天山南北叛乱之意将该地区命名为“新疆”,并设伊利将军负责统辖。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利外的新疆全境,下令将沉重的徭役制改为按亩征收赋税,开辟移民。开垦地区,允许回汉人民赴南疆生产生活;实行屯田制,发展种桑产业和边境贸易;聘请德国技师用机器勘探矿源;兴建义务学堂,科举录用大量少数民族考生。

    ——摘编自纪大椿《论晚清新疆以建省为中心的改革》

    材料三: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是大会在拉萨召开。宣告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的成立,巩照了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伟大成果。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巨大跨越,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坚实保障,……55年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对长112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90倍,公路、铁路、航空器建起了四通八达的幸福路,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条“电力天路”点亮了千家万户,青稞、牦牛等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之宝”……去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410元和12951元,是1965年的82倍和120倍。

    ——吴英杰在各族各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4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冼夫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并说明冼夫人的历史贡献。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乾隆将天山南北称为“旧疆”的历史依据。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治理新疆的主要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说明西藏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
  • 3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寻找道路,奔向梦想,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到革命的准备······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特别是五四运动大革命的思想、干部、群众、青年知识分子都是这时开始准备的。所以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材料二: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提到,我们研究党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制定的“新的革命策略”。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制定“新的革命策略”的依据。
    3. (3) 材料三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指的是什么?
    4. (4)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你参加了哪些庆祝活动?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不言而喻的),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same, that they are endowed(被赋予) by their Creator(造物者)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不可剥夺的) Rights,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Liberty(自由),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三:《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治国方略的重要措施,包括总则、三编,共2281条,它确认了资产阶级财产所有制的原则和自由、平等的原则,肯定了新的土地关系,维护并保障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新的雇佣关系,对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等也作了具体规定。它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民法典,对欧关各国民法典的制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制度在确立与扩展时期,同封建制度相比的历史进步性。
    2. (2) 材料二体现了北美民众的什么诉求?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拿破仑法典》对欧美各国民法典制定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