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文...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55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如图4所示,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简的数量很多,内容包括《尚书》等一些传统文化典籍以及从未面世的历史资料。据此可知,清华简(   )

    A . 所体现的价值是由清华大学来决定 B . 发展了传统国学中儒家的经学体系 C . 基本上再现了中国先秦古籍的原貌 D . 有助于了解早期中华文化基本面貌
  • 2. 汉光武帝在经济上恢复了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实施度田,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六次下诏释放奴婢。其中度田遭到强烈反对,刘秀被迫妥协。这反映了(   )
    A . 政府调整生产关系激化了阶级矛盾 B . 东汉地方豪强地主的力量十分强大 C . 两汉政权治国的经济理念一脉相承 D . 东汉农业生产中奴隶制度依然存在
  • 3. 在唐代,谏官制度日趋完善,士人进谏意识很强,谏官扮演的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依靠舆论来实现监督君主言行与国家决策的重要角色。谏官制度的设置意在(   )
    A . 使谏官履行监督中央决策的职能 B . 在专制制度下能够强力制衡皇权 C . 有效避免决策失误维护国家稳定 D . 积极弘扬儒家士大夫责任和精神
  • 4. 皖南徽州古城位于歙县境内。徽州群山叠嶂,可耕种的地相对较少。汉代以前这里人口不多,而晋、唐及宋时期所形成的移民潮,给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后来,徽州的官员和商人无论规模和影响力都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非常重要的一股洪流。徽州的历史表明(   )
    A . 徽州官员和商人力量强得益于众多因素 B . 移民涌入推动了徽州农工商业共同发展 C . 地理环境决定了徽州经济政治发展状况 D . 南宋以后徽州发展为全国经济重心之一
  • 5. 下表是1870—1936年国内市场商品量估计。(商品量为供市场销售的商品数量,列表里商品量可代表该时期市场上的有效需求)
    单位:亿两
      1870年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1936年
    Ⅰ国内生产品 9.68 10.32 18.02 57.61 109.01
    Ⅱ进口洋货 0.71 1.42 4.97 8.49 11.16
    Ⅲ市场商品量(Ⅰ-Ⅱ) 10.39 11.74 22.98 66.10 120.17
    Ⅳ洋货所占比例(Ⅱ-Ⅲ) 6.83 12:09 21.62 12.81 9.29

    据此可知(   )

    A . 十九世纪末市场需求增速最快 B . 近代工业产品在国内生产品中占据着主导 C . 市场商品量结构随时代而变化 D . 外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商品量比重持续增加
  • 6. 晚清某学者认为,民众由某一个统治者或统治家族来加以统治,这就是道德上自私的丑恶表现,因此其结果只能使共同体蜕化变质。该学者认为(   )
    A . 西学东渐应该在思想领域进行 B . 国家制度需要根本变革 C . 民主主义应该融入到民族主义 D . 传统道德是正确的选择
  • 7. 1938年2月中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以及山东、河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工人武装进行破袭战,炸毁桥梁拆除路轨,阻滞日军的运输,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这反映出(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B . 百团大战是具有全国性战略意义的战役 C . 敌后战场已经成为抗战主战场 D . 中华民族具有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 8.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进一步开放农户之间土地耕种权的出让。理论上来说,一家农户获得两三户或更多户乡邻的责任田耕种权的情形不是不可能的。这表明(   )
    A . 土地所有权变更频繁 B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式提出 C . 农民经营自主权扩大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
  • 9. 有学者说:“公民权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这是罗马相较于希腊的高明之处,也是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该学者强调(   )
    A . 希腊公民权应该授予全体居民 B . 希腊城邦独立自治的传统难更改 C . 罗马的国家认同超越地域限制 D . 罗马法是地中海统一的根本原因
  • 10. 西欧人口增加,可耕地变为牧场,谷物需求量很大,黑麦价格在1550至1600年间上涨247%。面对市场需求,波兰和匈牙利的贵族要求农民义务劳动时间由一年3至6天变为16世纪末的每周六天,沦为农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不均衡 B . 欧洲区域分工日趋合理 C . 近代东欧农奴制持续强化 D . 西欧主导世界市场形成
  • 11. 17—18世纪,欧美国家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任免权,将官职作为礼品或者商品,私相授受,卖官鬻爵;政党政治形成后,执政党一般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但是一旦内阁重组,就要更换大批政府官员,新上台的官员急于为自己谋取利益。材料反映出(   )
    A .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B . 欧美社会各领域腐败盛行 C . 需要改革官员的录用制度 D . 民主共和制遭到严重破坏
  • 12. 西方评论界将苏联作家批判斯大林时期生活矛盾以及黑暗面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推动“解冻文学”思潮兴起的是赫鲁晓夫;决定“刹车”并控制其发展的也是赫鲁晓夫。这完全取决于他在党内斗争中的地位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由此可见(   )
    A . 经济改革推动了文化解冻 B . 国际形势决定了苏联内政 C . 斯大林体制影响根深蒂固 D . “解冻”减轻了个人崇拜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原始时代,我国先民在采食植物和狩猎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一些运用中草药的知识。《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神农本草经》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属阳,五味属阴,“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唐初医学家孙思邈著成临床医药学巨著《千金方》,取“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之意。时至宋代,制定了制剂规范,在用药上已将重要的配伍禁忌药物具体地加以总结。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综述了16世纪以前药物学成就,收载药物已达1892种。为明确药物产地、形态等,他不畏艰苦亲自到各地采访,搜集各种药物标本。《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先无机物而后有机物,先植物而后动物,“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随着西学东渐的加快,西方医药输入日益增多。近代名医张锡纯明确提出了“中药”与“西药”的概念及其二者差异。云:“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

    ——摘编自张效霞 《辦证论治的由来》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类中医药院校陆续建立,其中以本科院校为主,兼有专科教育为补充。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药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我国基本建立了以药材生产为基础、工业为主体、商业为纽带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中药在治愈甲型H1N1流感,防治乙脑、流脑、手足口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总额达40.19亿美元,新兴市场出口增速强劲。

    ——艾嘉仁《中医史:细说现代中医的创新成果》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中药学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的英国司法程序复杂,法院权责不明。为此英国逐步进行了司法改革,并以1873年《司法条例》的颁布为顶峰,对英国原有的普通法诉讼程序、衡平法诉讼程序以及英国原有的上诉程序等进行了改革。具体而言,就.普通法诉讼程序的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此阶段的改革是零散的,主要针对个别问题进行的具体改革,并未对僵化的令状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第二阶段是十九世纪中期,对普通法诉讼程序存在的弊端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与普通法诉讼程序改革相同,衡平法诉讼程序的改革也是根据司法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而开展。鉴于衡平法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上议院成立小型司法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衡平法及衡平法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方案。在上诉程序改革中,“实体优于程序”的观念逐渐形成并被人们所接受。

    ——张名锋《论十九世纪英国司法改革》

    1. (1) 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近代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司法改革的作用。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大同后,继续向南进犯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忻口的防御作战,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命令第358旅第716团深入日军侧后,打击日军运输队,截断日军补给线。1937年10月18日,第716团主力设伏于雁门关以南黑石头沟公路西侧高地。上午,日军运输汽车50余辆,满载兵员、弹药,由北向南驶入伏击区。第716团即以密集的火力进行袭击。激战中,日军又有汽车200余辆由阳明堡方向向北驶来。第716团即分兵一部狙击该敌。激战至夜间,日军援兵又至,第716团遂撤出战斗。此战,共毙伤日军3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21日,第716团再次设伏于黑石头沟地区。该团两次伏击战斗,共毙伤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

    ——摘编杨晓哲 《记八路军雁门关伏击战》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雁门关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路军取得雁门关大捷的影响。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有容,字士弘,号宁海。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沈宠是一位名儒,父亲沈懋敬是太学生,官至蒲州同知,任上颇有政绩。在沈有容一生四十余载的军旅生涯中曾率军三次进入台湾群岛,在早期台湾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第一次是在万历三十年冬,倭寇侵占东番(台湾),以此为据点四出劫掠福建商民与台湾先住民,沈有容冒台风之险,率24艘战舰拼死渡海,全歼了这股倭寇,使福建商民与台湾先住民重见天日。第二次是在万历三十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韦麻郎等拥三艘巨舰,趁明军换防之际占领了马公岛。沈有容在福建军心思遁的危殆情势下,不顾自身安危,单舟驰往荷兰舰船,不费一枪一弹便迫使韦麻郎退兵。第三次是在万历四十五年,日本试图占领台湾作为贸易根据地,沈有容采取以倭制倭的诱降办法,成功使其弃械投降。

    ——摘编董振宇《收复台湾第一人——宣城沈有容传》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有容取得成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沈有容三进台湾的军事举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