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武平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9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杨坚立隋 B . 隋军灭陈 C . 开皇之治 D . 杨广称帝
  • 2. 如图是隋朝一项重大工程的示意图,图中②处应是(   )

    A . 涿郡 B . 洛阳 C . 开封 D . 余杭
  • 3. 某学生在学完隋朝历史知识后,发现隋朝与秦朝有很多共同点。如表是该学生将隋朝与秦朝比较后的结论,横线处还能补充进去的内容是(   )

    隋朝与秦朝的共同点

    兴修水利

    二世而亡

    ________

    A . 轻徭薄赋 B . 科技发达 C . 开创制度 D . 缔造盛世
  • 4. 唐太宗勤于政事,广纳贤才;武则天在位期间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唐玄宗整顿吏治,发展经济。这描述的是唐朝的(   )
    A . 兴盛原因 B . 衰落过程 C . 兴起背景 D . 经济发展
  • 5. 唐太宗、唐玄宗之所以能够创造盛世局面,是因为他们都(   )
    A . 建立郡县制 B . 反击匈奴 C . 以民为本 D . 建立行省制度
  • 6.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林在读到这段材料时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武则天(   )
    A .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打击了敌对的官僚贵族   C .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D . 巩固和开拓了唐朝的边疆
  • 7. 如图一组图片反映了唐朝(   )

    A . 社会风气开放 B . 民族交往频繁 C . 手工业水平高 D . 文学艺术繁荣
  • 8. 在众多诗人中,被誉为“诗仙”、“诗圣”的分别是(   )
    A . 李白 白居易 B . 杜甫 白居易   C . 李白 王维 D . 李白 杜甫
  • 9. 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材料中的“贵主”是指(   )
    A . 文成公主 B . 武则天 C . 李清照 D . 杨贵妃
  • 10. 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其中能够佐证唐朝中日交往的重要史实是(   )
    A . 玄奘西游 B . 鉴真东渡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张骞出使西域
  • 11. 如图是7﹣8世纪两位历史人物的活动路线图。图中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A . 文明交流互鉴 B . 民族关系和睦   C . 海外贸易繁荣 D . 边疆管理加强
  • 12.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材料中“梁灭之,国乃改”反映的事件为(   )
    A . 唐朝建立 B . 安史之乱 C . 唐朝灭亡 D . 黄巢起义
  • 13. 表中755﹣760年唐朝人口数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725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总人口数

    4141万

    4531万

    5291万

    1690万

    A . 八王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安史之乱 D . 宦官专权
  • 14.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中“▲”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A . 三国鼎立 B . 南北朝 C . 五代十国 D . 元朝
  • 15.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污,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 . 废除知州职权,直属中央 B . 设三省六部以制衡地方官   C .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D . 取消当时武将的一切权力
  • 16. (2022·商丘一模) 宋代将科举主考官改为“临时差遣”,还设有副主考官若干人互相监督,甚至下令规定主考官监考期间住进贡院,不能回家。这些举措(    )
    A . 加剧了行政机构臃肿 B . 结束武将跋扈的局面 C . 有利于实现考试公平 D . 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 17. 唐代谚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而宋代民间俗语则说“做人莫做军”。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
    A . 唐代人们不重视科举 B . 宋代文化比较发达   C . 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变化 D . 选拔人才机制不够完善
  • 18. 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19.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牛羊遍地,头发花白的人都没见过战争”。这表明(   )
    A . 澶渊之盟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B . 宋辽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C .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D .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 20. 这是一个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的勤劳勇敢的民族,过着游牧渔猎生活,于1115年建立大金政权的民族是(   )
    A . 女真族 B . 契丹族 C . 党项族 D . 蒙古族
  • 21. 如表是某班学生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 . 卫青北击匈奴 B . 岳飞抗金 C . 文天祥抗元 D . 戚继光抗倭
  • 22. 下列人物与其建立的政权搭配有误的是(   )
    A . 阿骨打——后金 B . 赵匡胤——北宋   C . 元昊——西夏 D . 阿保机——辽
  • 23. (2021七下·安新期末)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以临安为都城,偏安江南一隅。“临安”就是今天的(   )
    A . 江苏南京 B . 河南开封 C . 河北雄安 D . 浙江杭州
  • 24. 岳飞死在大理寺监狱的消息传出后,有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尸体背出监狱,葬在杭州西湖边的山上。而当时正值临近春节,老百姓不约而同的将祭祀天和祖宗的供品用来祭祀他们敬重的岳元帅。一千多年来,岳王墓前的香火不断,时时有人来拜慰长眠于地下的英灵。这主要是因为(   )
    A . 他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战斗力强      B . 他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C . 他的抗金斗争和精忠报国精神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D . 他的抗金斗争促成了宋金议和,维持了和平局面
  • 25. 古代我国北方和南方行政分布密度不断变化,如表所示,影响分布密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时期

    (政区名)

    汉武帝元封年间

    西晋前期

    唐贞观元年

    北宋元丰年间

    元(省)

    分布状况

    北9南4

    北12南7

    北5南5

    北9南14

    北5南6

    A . 政治中心的转移 B . 经济重心的转移   C . 自然环境的改变 D . 交通条件的改善
  • 26.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而《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反映了(   )
    A . 南方海外贸易发达 B . 南方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C . 北方经济发展停滞 D .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 27. 近年成都市打造的交子公园商圈作为成都“美好幸福生活十大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将通过重塑商圈场景感知、重构“人、场、货”之间的关联,打造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级商圈。追溯该项目的历史渊源,下列文物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28. 2014年1月23日,由中美日合作拍摄的3D巨幕电影《成吉思汗宝藏》在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举行合作签约和启动仪式。成吉思汗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 . 统一蒙古 B . 建立元朝 C . 灭掉南宋 D . 打退沙俄
  • 29. 辽、西夏、金是两宋时期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权,曾先后与北宋、南宋形成并立局面,后又被新崛起的少数民族政权所灭。它们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A . 辽——西夏——金 B . 西夏——辽——金 C . 辽——金——西夏 D . 金——西夏——辽
  • 30. 他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   )
    A . 岳飞 B . 寇准 C . 文天祥 D . 王安石
二、材料解析题(共4大题,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南方经济发展概况简表

    朝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两宋

    概况

    受战乱影响,北方地区经济优势逐渐消失,大量人口开始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经济重心在北方,安史之乱造成北方民众南移,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不可避免。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定都临安后,进一步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确立。

    1. (1) 据材料指出,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
    2. (2) 小历同学认为人口迁移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斌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编自白寿舞主编《中国通史》

    1. (1) 被唐太宗称为“镜子”的官员是谁?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 33. 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约定……,宋辽此后,北宋与辽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材料二:战争破坏了党项族人与汉族人民的正常贸易,党项族人民怨声载道。后来,其统治者向北宋提出和好的请求,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开展。

    材料三:南宋初年,金多次南下攻宋。后双方订立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划定了分界线。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事件?“宋辽双方约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与哪个政权之间的关系?
    3. (3) 结合材料三和上图指出,宋金双方划定的分界线中A、B分别代表哪里?
    4. (4)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战争带来了哪些危害?政权间的和议又有何积极意义?
    5. (5) 综上所述,你认为两宋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 34. 材料论述题: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活跃期。据史料记载,唐代与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唐朝时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他们将唐朝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数学、建筑、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带回了自己的国家。中印交流在隋唐时趋于高潮,在宋元时更加深入。印度的佛教、音乐、舞蹈、天文历算、文学语言、建筑和制糖等先后传入中国。同样,中国的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传入印度,也极大地丰富了印度文化。

    ——摘编自《文明互鉴之光照亮陕西文化之路》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为中印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2.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