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 1. 山西吉县柿子滩、河南新密李家沟都发现了距今10000年前的大批文化遗存。这些地方出土的石器都有石磨盘。这类石磨盘的作用主要是加工植物类食物。以上述出土的石磨盘为直接论据,可以探究的论题是(    )
    A . 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B . 中原地区阶级的产生与国家雏形 C . 中国古代南稻北粟种植格局探源 D . 原始手工业的起步与发展之探究
  • 2. 恩格斯说:“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仍然保守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在各种公社范围内进行的共同耕作制。”据此可知(    )
    A . 耕作方式深受家庭影响 B . 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 C . 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D . 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分化
  • 3. 春秋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越国攻灭吴国后,变易姓名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遂至巨万。”这说明该时期(    )
    A . 诸侯间商业贸易开始兴起 B . 南方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 .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D . 区域位置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 4.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墓葬的3世纪壁画,描绘了耕地、播种、耙地的劳动情景。据此可知当时(    )

    A . 牛耕技术在全国普及 B . 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 .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 . 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 5. (2022高二下·辽宁开学考) “案比”是指汉代的户口登记与核查,“案验以比之,犹今貌阅也。每年的八月,一地的各户人等都要至县衙接受县吏统一案验、登记。在案比的基础上,乡、县逐级统计,然后编造户籍,由各县、道上计于郡、国,郡、国再上计于中央。”这一做法(   )
    A . 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 B . 旨在控制和剥削百姓 C . 导致百姓的赋役沉重 D . 有利于人口快速增加
  • 6. 公元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自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    )
    A . 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 . 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C . 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 . 政府救济的核心是粮食供应
  • 7. 医家张从正在《儒门事亲·立诸时气解利禁忌式三》指出:“又如正、二、三月,人气在上,瘟疫大作,必先头痛或骨节疼,与伤寒、时气、冒暑、风湿及中酒之人,其状皆相类。慎勿便用巴豆大毒之药治之……夫瘟证在表不可下,况巴豆之丸乎。”由此可知,该医家(    )
    A . 强调对瘟疫辨证施治 B . 诠释了瘟疫的季节性 C . 将儒学引入医学研究 D . 对瘟疫流行无能为力
  • 8. 《吐鲁番出土文书》被评为首届向全国推荐的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其中整理的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约163件,有涉及借贷、契约、买卖等方面,文书内容全面丰富、规整清晰。可见隋唐五代时期(    )
    A . 经济史的史料全面完善 B . 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C . 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D . 商业贸易的主体多元化
  • 9. 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下面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    )

    时间

    主户(户)

    客户(户)

    客户占总数的比例(%)

    景祐元年(1034年)

    6067583

    4228982

    41.07

    庆历二年(1042年)

    6671392

    3764626

    36.07

    皇祐五年(1053年)

    6937380

    3855325

    35.72

    嘉祐六年(1061年)

    7259581

    3881531

    34.84

    A . 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 B . 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 C . 政府的税收收入增加 D . 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
  • 10. 汪圣铎在《两宋货币史》中指出:“交子在当时四川产生,铁钱沉重不便贸易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这是无可怀疑的。”由此可推知,北宋出现的交子(    )
    A . 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 B . 取代了市场上的金属货币 C . 导致两宋物价急剧上涨 D . 流通区域仅限于四川一地
  • 11.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东京城十分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清晰看到,当时的 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
    A . 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B . 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 . 城市经济职能凸显 D . 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 12. (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 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环境的变迁 B . 区域分工的出现 C . 人口政策的调整 D . 高产作物的传入
  • 13. 明朝在长城沿线的军镇辽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展开贸易。同时,明朝还通过贡赐、茶马贸易与西藏进行经济交流。由此可知(    )
    A . 明朝为了获取优良战马开放马市 B . 经济互补是民族交流的重要原因 C . 明朝民族交融的方式以战争为主 D . 游牧民族在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 14.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经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
    A .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B .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 .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 15.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创办人,大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基本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    )
    A .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 . 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C .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 D . 直接导致了民族工业的长期萧条
  • 16. 下表为天津城市建设大事记,这体现了当时天津(    )
    时间 大事
    1892年 自来水公司建成
    1896年 大清邮政设立办公楼
    1900年 平安公园完工,以绿为主,园内设景物
    1906年 外商在天津开办电车电灯公司
    A .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 B . 城市基础设施完备 C . 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 .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 17. 1956年,中央主管财经工作的副总理陈云说:“有同志说夫妻店不算社会主义,我倒是看到社会主义长时间内还需要夫妻店,因为老百姓还要买油盐醋,要吃大饼、油条、汤圆、馄饨。”这表明(    )
    A .   保留个体经济成为了高层共识 B .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被突破 C .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重中之重 D . 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尚在摸索
  • 18. 如图为1960年创作的宣传画,画中一位妇女驾驶着拖拉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该作品旨在(    )

    A . 说明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B . 倡导乐观奋斗的社会风尚 C . 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 D . 展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 19. 在人们出现社交意识之初,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媒体。今天,自媒体平台更是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从而带领大家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地位的变迁反映了(    )
    A .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B . 社会阶层结构的大调整 C . 人类生活世俗化的趋势 D . 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 20. 据统计,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总产量仍高达66949万吨,成功实现“十七年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超出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这说明我国(    )
    A . 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成效显著 C . 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D . 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 21. 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下列关于中西方民居的概述,正确的是(    )

    ①兴隆洼遗址是巢居形式的代表

    ②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突显等级礼制观念

    ③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古希腊民居的核心

    ④古罗马的复合式公寓有利于缓解住房紧缺

    A . ①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2. 16世纪后,欧洲市场上的胡椒供应量比14世纪中叶充足很多,其价格下降,走上更多寻常人家的餐桌,不再受到贵族的青睐,取而代之的是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
    A . 价格革命催生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B . 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贵族的地位 C . 欧洲贵族全面接受了美洲饮食文化 D . 食物被赋予了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
  • 23. 欧洲人来到新大陆后,由于对面包的需求量较大,而面粉运输成本太高,所以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引入了旧大陆的农作物。这一叙述可用于解释(    )
    A . 远洋交通工具革新的必要 B . 大麦、小麦在美洲推广的原因 C . 美洲单一农业结构的形成 D . 白人在美洲殖民扩张的动机
  • 24. (2021·全国乙卷) 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
    A . 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 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 . 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 25. 格林尼治时间在1840年以前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遵守本地时间。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优化城际交通状况;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法定时间;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确定为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的推广说明(    )
    A . 工业革命促使人们观念发生变化 B .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 生产方式的变化要求有标准时间 D . 英国大力推销殖民文化
  • 26. 对下面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 B . 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扩大缓和了社会矛盾 C . 反映了大规模福利政策实施的弊端 D . 福利政策的实施压制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 27. (2021高二上·齐齐哈尔开学考) 1952年,苏联集体农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了70%,休耕犁耕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6%,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8%,但是1952年的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这说明(    )
    A .   苏联工业化的成效显著 B . 集体农庄与工业化相适应 C . 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D . 新经济政策逐渐丧失作用
  • 28. (2022高二下·辽宁开学考)  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法令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即“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禁止销售任何添加了可能对健康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食品。这些法律的颁布(   )
    A . 杜绝了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行为 B . 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国家重视 C . 解决了生产者造假制劣的违法问题 D . 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
  • 29. (2021·葫芦岛模拟) 2021年3月,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在就职听证会上表示“关税是贸易工具箱中的合法工具”,其实质是继续推行自2018年以来的特朗普时代的贸易保护政策;同月,英国贸易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在接受采访时,声称“如果世贸组织不进行改革,各国会找到其他发展贸易的机制”;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有类似言论。这表明了(   )
    A . 全球化缩小了国家间的贸易差距 B . 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应该适时调整 C . 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瓶颈状态 D . 互利共赢观念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
  • 30.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   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 国际政治新秩序逐步建立 C .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增强 D . 冷战结束推动国际决策民主化
二、非选择题(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不足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10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1.9万台提高到190多万台,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研发应用了智能LED植物工厂技术,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快速提高,保证了国家粮食供给,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条件及其意义。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白银货币化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贵金属货币流通、循环,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中国巨大的日益增长的白银需求,求远大过于供,向海外的寻求成为必然,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白银货币的扩展,官可以买得,学可以进得,徭役可以代得,有了罪过也可以通过纳银顶罪。银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陈腐的本末说教,社会风尚焉得不大改?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

    材料二:二战后初期,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美国经济的巨大财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二战后不久,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它有着稳定的固定价值。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一直保证每盎司黄金兑换30美元的币值,以黄金为基准维持着美元价值的稳定。美国的对外援助,在战后初期主要流向欧洲国家,促进了经济增长。

    ——选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在促进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方面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简析“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产生的主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