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兴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段考模拟...

更新时间:2022-04-26 浏览次数:7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
    A . 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 . 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 . 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 . 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
  • 2. (2019高一下·济宁月考) 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B .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 .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 3. 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 . 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B . 王权的削弱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C . 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 . 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 4. 如图所示的制度来自(   )

    A . 古埃及 B . 古巴比伦 C . 古印度 D . 古希腊
  • 5. 当帝国日渐迟暮时,世界正在发生变化。西欧出现了新的事物。从文化到科技,其经历了一连串的变革,开始超越奥斯曼帝国。无论哪一方面,就连奥斯曼帝国昔日引以为傲的军事,也落入下风。材料主要表明(   )
    A .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B . 奥斯曼帝国曾经军事力量强大 C . 西欧在文化和科技方面领先奥斯曼帝国 D . 奥斯曼帝国在与西方的较量中开始处于劣势
  • 6. (2021高一下·博兴期中) 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 .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 . 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 C .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 . 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 7. 他率船队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后,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他就给“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这位航海家最大的成就是(   )
    A . 发现美洲大陆 B . 发现了好望角 C . 到达印度西海岸 D . 其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 8. “关于第一次西航用费的确切数字已不可能得到,但是根据各种线索和迹象估计,总数大概是200万马拉维迪。伊莎贝拉曾打算把她的王冠上的珠宝换钱,……哥伦布在这桩事业中自己筹措了25万马拉维迪,不足的数目大概是从国库预支的。”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 导致大量财富流入欧洲 B . 由垄断性贸易公司组织 C . 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影响 D . 得到了西班牙王室支持
  • 9. (2021高一下·大庆期末)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 .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 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 C . “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D .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10.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为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 .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 . 中国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D . 西欧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 11. (2021高一下·二道期末) (工业革命前)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   )
    A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 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C . 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D . 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 12. 高举着人文主义的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 . 人开始从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 . 把人性从教会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C . 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 . 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 13. (2022·乌鲁木齐一模) 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最大胆的思想,因为有了最畅通的渠道,在浓郁的咖啡刺激下,启蒙时代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在咖啡馆里相遇、交流、互补,逐渐成为一股潮流。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法国(    )
    A . 开展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B . 启蒙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 . 建立理性社会已经成为时代呼声 D . 文化传播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
  • 14. 1801年,内阁首相小皮特就爱尔兰天主教徒问题附署了《解禁法案》,立即引起乔治三世的不满,面对国王的压力,得到议会多数支持的小皮特被迫辞职。这一史实表明(   )
    A . 国家事务上内阁对国王负责 B . 王权仍影响着国家政治生活 C . 议会无力约束国王滥用权力 D . 责任内阁制度尚未正式形成
  • 15. 1874年,大久保利通向日本政府提交《关于殖产兴业的建议书》,指出:“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这反映了日本工业化与西方的不同之处是(   )
    A . 始终由国家主导日本工业化 B . 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 通过对外扩张推动工业化 D . 国家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 16.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这些地区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B . 传统农业的发展 C .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 . 商业革命的影响
  • 17. “避难于伦敦的德国人卡尔马克思潜心对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机制进行分析,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后来对欧洲以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 . 促使资本主义走向灭亡 B . 促使国际工人运动开始走向联合 C . 促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一种历史潮流 D . 促使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实践
  • 18. (2021高一下·长春期末) 主题研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围绕“工业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等历史关键信息进行研究,可确立的主题是(   )
    A . 共产国际的成立 B .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 十月革命的爆发 D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19. 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印度4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变化示意图。其中②代表的是(   )

    A . 中国 B . 印度 C . 英国 D . 美国
  • 20.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签订了《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如下:材料表明该议定书签订的目的在于(   )

    A . 协调殖民者与非洲国家的矛盾 B . 维护英国的侵略计划 C . 协调西方列强在侵略中的冲突 D . 解决列强在埃及的争夺权
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1. (1) 概括指出欧洲殖民势力在非洲扩张的空间演进特征,并结合欧洲经济发展说明成因。
    2. (2) 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欧洲殖民侵略对非洲产生的影响。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如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彼特拉克就在作品中写道:“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等

    材料二: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和人文主义之父分别是谁?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欧洲最早“拓展他们已知世界”前沿的两个国。
    3. (3) 根据所学,欧洲宗教改革首先兴起于哪国?写出宗教改革后出现的“三大新教派”?
    4. (4) 17-18世纪反封建专制制度的启蒙运动,出现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其中卢梭的国家学说是什么?不仅将“理性发挥到淋漓尽致”,也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谁?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性发明是什么?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①、②对应的核心动力分别是什么?
    3. (3) 从生产组织和全球化两方面分别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4. (4) 通过所学知识,你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